刘 睿
自20世纪末Mona Baker将语料库用于翻译研究后,语料库语言学已经广泛应用在译者风格研究、语言计量特征分析、翻译规范与翻译策略研究等领域,其中译者风格研究是语料库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Hermans认为译者会在翻译过程中基于文本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特征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话语,且呈现方式多样,其中所包含的声音即“译者的声音”[2]。Baker将译者风格描述为译者在不同类型文本中所留下的具有规律性和辨识度的语言使用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并非随机或偶然,且具有可重复性,故译者风格又被称为译者的“指纹”[3]。Saldanha将译者风格分为源语导向型和目的语导向型,其中源语导向型更加关注译者在译文中保留和传达源文的风格特征,目的语导向型则聚焦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可重复性规律,也即译者风格研究[4]。随着语料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计量特征分析已经渐渐成为译者主体性翻译研究及译者风格探究的常用研究方法。
约翰·梅杰是国际知名汉学家,其《淮南子》全译本有着鲜明特色,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英译本之一。翟江月教授在典籍翻译领域深耕多年,长期参与国家大型文化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的翻译出版工作,已出书目包括《淮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DeepL机器翻译系统是由DeepL GmbH在2017年8月推出的新生代神经翻译系统,基于Linguee互联网搜索引擎实现机器学习和整句翻译功能,因而对各类文本的处理都有不俗的表现,在文学翻译领域综合性能优于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本次研究对象为约译、翟译、机译,具体研究方法为通过Word Smith 8.0语料库分析工具,结合典籍英译的常用翻译策略,对三译本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本节将《淮南子·时则训》原文与其三译本的库容、标准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句长进行比较(见表1)。通过对比得出原文的库容最小,这是因为原文文体为文言文,特点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约译和翟译库容约为原文的2倍,机译库容约为原文的1.8倍,这说明三译本在翻译过程中都作了详细阐释,且机译在用词形式上与原文风格相近。
表1 原本及译本标准类符/形符、平均词长与句长比较
形符是指书面语或口语文本中所出现的实际单词,类符是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类符形符比可以反映词汇的变化及丰富程度[5]。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指标与传统的类符形符比略有不同,新的标准类符形符比通过计算每个文本每1 000词的类符形符比,将得到的若干个类符形符比进行均值处理,得出最终比值。原文的标准类符形符比为55.00%,约译、翟译和机译的分别为40.94%,40.84%和39.56%,三者的数值均低于原文,约译的标准类符形符比在三译本中最高,所以约译的词汇与其他两译本相比更为丰富;机译的最低,由此可以看出神经翻译系统会通过牺牲词汇丰富度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6]。
从词汇数量来看,约译的显化特征最为明显,机译则最不明显。原文的平均词长为1.21,约译、翟译和机译的平均词长分别为4.13、5.23和4.50,由此可以看出翟译的平均词长最长,这意味着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倾向于归化翻译,从而使英文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就平均句长而言,句子复杂程度越高,则句子也会越长[7]。原文的平均句长为8.67,约译、翟译、机译分别为18.36、19.85、20.03,其中机译为三译本中平均单句最长的版本。
例(1):
原文: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冬治以权,夏治以衡。
约译: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Mingtang, be tranquil, taking the level as a pattern.
翟译: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the court the carpenter's gradienter should be followed at peace.
机译:In the system of Mingtang, quietness is based on the rule system of paramount.
由例(1)可以看出,在特色词汇“明堂”的翻译中,约译和机译都选择保留这一中文特色词,而翟译则选择对该词进行解释,目的是使英文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约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频繁使用异化翻译,目的是向英美读者推介中国传统文化。机译在翻译策略方面依然保持最朴素的直译方式,更加关注原文字词及整句的基本含义[8]。
为了解《淮南子·时则训》三译本特色高频词,截取了高频词汇前20(见表2)。通过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知三译本共同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为the、of、and、to、is。这五个词都是虚词,且排列顺序在不同译本中基本一致。根据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统计,英语作为母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个词依次为the、of、to、and、a,由此可以看出三译本的前五个高频词与英语语料库基本一致,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使用习惯。
表2 三译本特色高频词比较(截取高频词汇前20)
除此以外,通过提取三译本前20高频词,可以发现三译本的高频词重叠较多(见表3)。这说明不同版本的译者在翻译时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即“道”。
表3 三译本特色高频词比较研究(截取特色高频词汇)
例(2):
原文: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南郊。
约译:The Son of Heaven personally leads the Three Sires, the Nine Lords, and the great nobles to welcome the year at the southern suburbs.
翟译:The Son of Heaven leads dukes, high-ranking court officials and sovereigns of all feudatories to welcome the summer on the southern outskirts of the capital.
机译:The emperor led the three officials and nine ministers and the minister to the southern suburbs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summer.
从表3及例2可以看出,约译和翟译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译文都具有较好的语义延展,而机译不能准确区分“公”“卿”“大夫”等官职的区别,并且在处理复杂文本时存在多词同译的不一致问题,这在翻译中算是比较严重的错误。
译者在翻译文言汉语的过程中,其文化背景、社会认知、个人倾向、审美高度都会参与译文的文本阐述和翻译决策,同时翻译结果也会受到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影响[9]。从翻译目的来看,如果译者目的是再现原文本的基本含义,将读者默认为目的语文本读者,则译文会倾向于使用直译的方法,且文本通俗易懂,如翟译;如果译者目的是传播和推介原文中所承载的文化,且译文整体风格忠于原文,则译文会倾向于使用异化翻译,如约译[10]。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走出去”,鼓励平等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典籍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平等对话与融合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对中外译者在《淮南子·时则训》的翻译过程中运用的翻译策略及译文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母语译者倾向于异化翻译,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厚重的中国文化;汉语母语译者则倾向于直译与解释性翻译,力求国外读者能理解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思想内涵。不同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结果揭示了译语趋向显化的特征以及译者出于自身文化背景而有规律地调整翻译策略的缘由[11]。《淮南子》作为诸子百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选用适合目的语读者的译介方式,可以让海外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和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