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凹凸 常鸿祥 周小儒
校门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校门也决定了校园入口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学校人才的扩招,各个学校新校区建设也在不断进行,但是校门上的牌匾题字却很少更换,一是因为校门的牌匾题字多是前辈名人所题,后人有敬畏之心;二是校门牌匾也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和历史文脉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
校门牌匾的题字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名人、政要题字型,二是书法家、篆刻家题字型,三是集字型。
名人、政要题字一直是非常受欢迎的题字类型,一是可以增加被题字高校的名气和影响,为高校带来效益;二是可以鼓舞人心,增加高校工作人员的信心,有利于培养人才。名人、政要的题字,特别的是国家领导人的题字,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个高校的重视,是一种隐形的榜样力量,鼓舞人们前行。在中国两千多所高校中,只有少数高校能有幸收到名人、政界的题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名人、政要高校题字。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西门是由原来的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之前燕京大学的主校门,被毁后由校友集资修建的,所以又称为校友门。西校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大概七八米,格调古朴、儒雅庄重,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皇家风范,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是“北大人”精神的象征[1]。
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同志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毛泽东同志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见图1)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2]。北大西门牌匾上的“北京大学”四字,横匾、描金、宝蓝底、力透纸背。
图1 “北京大学”书写手稿-毛泽东
图2 清华大学二校门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二校门(见图2),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3]。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各建两根罗马和雅典风格的陶立克西式立柱,古典优雅的校门成为清华大学的标志,是中国校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代表性校门,意义非凡[4]。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是原清华大学正门。1911年,晚清军机大臣那桐在门额上题写了“清华园”三个大字。那桐所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字是后人学习仿写乾隆皇帝之最,其三个字朴直丰润,庄敬肃穆,有乾体之风。
东北大学:1992年11月,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务的宁恩承去我国台湾探访张学良时,谈到了东北大学复校一事,张学良非常高兴,他感慨地谈到,我的军队没了,我的军衔没了,我只有东北大学、老朋友和过去的事了。1992年11月30日,他在专用的“张”记信签上,题写了“东北大学”(见图3)四个字。[5]
张学良的书法飘逸,如行云流水一般。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时间段,童年书法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为他中年至老年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学良经历了童年书法的练就,笔功扎实,墨得其韵,也正是童年书法保证了其在书法修养上的正路影响。人为少帅亦公子的青年时期,意气风发、快意自由、富有活力。老年书法则变得沉迈,沉稳收敛,亦书亦人,人生的磨炼彰显笔墨纸间。
张学良的戎马一生可谓精彩,民国美男子的字如其人一样潇洒飘逸而不失典雅端庄。他的字不像春风柳叶的潇洒,也不像《秋风辞》中草木黄落的悲凉,这是民国时期北方书法的强健有力,每一笔都能触动人心。
图3 东北大学校门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校名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所题写的“四川大学”四个字共有横竖四张,供四川大学选用,当时邓小平同志日理万机,却在百忙之中题写,可以见得邓小平同志对于教育的重视,这是四川大学的至高荣誉,也是四川大学的一块“金字招牌”。
每幅题字都有各自书法的书写特点,都非常的精彩,是每个高校的至高荣誉,对高校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法家、篆刻家的题字相比名人、政要的题字就稍微多了一些,国家领导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书法家、篆刻家写字就相当于日常的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所知名书法家为高校题的字。
图4 “南京师范大学”书写手稿-尉天池
南京师范大学:校名题写是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题写的,尉老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首任书法老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书法课程,并在全国建立首个四年制书法专业,也是我国第一位书法教授。作为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界元老级人物,尉天池为校名题字理所应当。他先后师承沈子善、林散之,篆、隶、草、楷、行诸体皆能,尤擅行草,书风苍劲浑厚,潇洒豪放。“南京师范大学”(见图4)这几字取法中庸,似有缥缈之气,内涵沉雄守中。真可谓入木三分。干练凝重,爽朗雄强,又以笔墨之韵胜于斑驳之气,可谓寓动于静、寓静于动,其神态以静为主,显得肃穆庄严。结体大方生动,不矫揉造作。用笔用墨刚猛大胆,不拘于小节,富有涩感的笔触更增加了书法的笔墨情趣。
中央财经大学:央财的沙河校区的校名是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中央财经大学这六个字是欧阳中石先生风格的集中彰显,清新典雅,沉稳端庄,英俊优雅,沉着敏捷,大气而不粗野。书法以魏碑为底子,行书为表征,拙中取巧。字里行间如同高山流水,又如万马奔腾,足以见其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北京科技大学:校门由著名书法家苏适题写。苏适书法以清新脱俗而又不乏严谨的风格被大家所认同。所题写的北京科技大学六个字,整体来看,笔墨强健丰润,如同高山流水,又如春风拂面,不经意间呼之欲出。六个字整体行书书写,沉稳中带着欢快,“北”“大”沉稳用笔,灵动的跳跃,彰显出书写者特有的魅力。
书法家、篆刻家为科班出身,在书法界有一定的影响力,题字畅快淋漓,行云流水,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
名人、政要题字是非常珍贵的,影响大,意义深,数量少,正因为这样才会催生第三类集字型的题字。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四个字是后人从王羲之的真迹中搜索到并摘取出来的,出自《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其中“东”字楷正之法,古典端庄,方正剀切,像是垒墙之砖,细节之处也变化多样、熠熠生势。“南”字形质高古,意趣难求。“大”字收放自如,没有相似之处,为了将风格大致协调,采取了避免连带,字和字分开的方法。“学”字尽得其势,摇曳生姿。
北京交通大学:时任北方交通大学的茅以升在会见毛泽东时请毛主席题写的“北方交通大学”六个字,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6]。后来“方”改“京”变成了“北京交通大学”,而毛泽东题名的“交通大学”也被其他交大借用。
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题字是从毛泽东同志的墨宝里面摘选出来的。虽然为集字型,但是笔法、神型也是其本人的,对高校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高校的发展是伴随着高校的历史文化进行的,校名的题写又是高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校名题字贯穿整个学校的视觉系统,对学校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校名题字现已是一种学校文化符号的象征。学校通过校名题字可以进行学校的宣传,印制校园纪念品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各种制作。通过对校名题字的研究,笔者希望毛笔字的校名题字能够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