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要]科技发展使得媒体不断转型升级,各类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其发布内容折射了社会的缩影。但纵使报道、传播方式有着千万种变化,新闻媒体向大家呈现的最本质的内容应该是人心。而违背事实,突破了人心中应该坚守的底线,那么只能自毁其名。
[关键词]公共卫生;媒体报道;舆论导向
2019年12月,有关“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消息被武汉临床医生发布并传播于网络,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首次在官网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疫情。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经济和民众造成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战疫中,我国举全国之力,对受感染的病患进行救治;发动全民力量,号召大家居家隔离,推进了民众与政府间的信任建设。在媒体的报道上,用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不同角度、不同人群的客观报道,建立了社会信任、促进了社会稳定。
一、疫情报道的三个阶段
在这次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的报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点,一阶段是对疫情客观报道阶段,二阶段是对疫情的不同角度的深度报道,三阶段是注重稳定民心,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和决心,对复工复产以及疫情状态下,经济如何回暖,中小企业如何脱困创收的范例做出详细报道。
在一阶段,由于疫情刚刚暴发,很多信息并不明朗,所以这个阶段的新闻报道都是客观报道,一方面是用事实呈现疫情发展状态,使疫情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降低公众恐慌情绪,避免造谣生事;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科普民众如何居家隔离,如何做好科学防护工作,增强全民自身防护意识,维护正常社会秩序。2020年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对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至此我国主流媒体应对疫情的一阶段报道正式进入轨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同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哪些症状?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财新传媒派遣37位新闻记者深入前线,是最早采用全景报道方式对疫情进行深入报道的主流媒体。他们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内容专业度,追寻疫情事实真相,财新传媒通过对现有的媒体矩阵进行了升级和扩展,在内容上形成了以文字、图片、数据为主,短视频、播客为辅的视听说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财新周刊》在一阶段发布了《病毒何以至此》《抢救新冠病人》主题报道。
二阶段的新闻报道逐渐对疫情的发展防控以及源头追溯,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疫情带来的影响做出了深度报道。报道了失责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办法,积极建立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纽带,鼓励全民抗“疫”,增强中华民族在疫情面前的凝聚力。这个阶段的媒体报道更加直观、鲜明。此时,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社交平台,我们常能看到一些轻松愉快的抗“疫”宣传语,例如“钟南山说动我才动”,还能看到一些用户拍摄的不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或乱闯乱入小区而不做登记的短视频。民众对积极抗“疫”的各种宣传语都持支持的态度,大家在点赞和转发时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而对拒绝配合做好个人防护的人,都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大家在转发时的态度多以贬义和“引以为戒”为主。这说明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媒体透明、全面、正面的报道获得了人民群众充分的信任和认可。
三阶段的新闻报道针对抗疫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同时也号召民众既要坚定战胜病毒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不能放松防疫的警惕性。此外,随着复工复产的脚步,企业面临的除了做好防疫,还要面对受疫情影响的经济下滑。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商户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很多城市曾经繁华的商业区内,部分店铺因受疫情影响,面临关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仍然有很多優秀的范例让企业走出了经济困局。
五一期间,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央视Boys的央视新闻主持人集体直播带货,带货总额达5.286亿,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新闻联播》中报道秦岭的金米村利用直播带货,出售木耳,主持人李梓萌这样评论道:“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给不少农产品找到了销路,转危为机。只要思维能够活起来,对新业态,新操作,因地制宜用起来,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
二、主流媒体舆论站位的良好示范
疫情的全球性已经让多国民众受到了极大影响,截止到2020年5月26日,全球确诊新冠肺炎5307298例,死亡342070例,截止美国东部时间5月25日18时,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660072例,据《纽约时报》统计,过去14天以来,美国有12个州新增病例呈上升趋势。美国在这次疫情的舆论导向中,始终将责任推给中国。对此中国主流媒体做出了有力回击。一是及时向大众传播了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无端指责的客观回应,并于5月中旬发布了习近平主席关于疫情工作的发言;二是主流媒体在各大平台发布了美国总统对疫情的相关发言以及采访;三是主流媒体也发布美国国民及医护人员、评论家的相关采访。从不同的角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舆论的正确导向应是如何。而且这些视频有些制作的非常接地气,将特朗普关于疫情的发言与记者、疾病专家的采访合并在一起。让受众既能感受到相对轻松的观看感受,同时也能进一步肯定舆论的正确导向。
5月19日,央视新闻抖音公众号发布了习近平主席对疫情的发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现在已经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了70多亿人口,夺走了30余万人宝贵生命,我仅向不幸罹难者表示哀悼。”“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央视新闻5月9日在其抖音账号上发布了美国CNN主持人扎卡里亚的评论:“中国怎么可能故意做出这种严重损害经济并造成大量民众死亡的事情,这是因为(特朗普政府)试图转移注意力,这让我想起了伊拉克战争的开端,现在你能看到白宫和国会的某些官员正在逼迫情报界得出(病毒是中国泄露)的结论,但是情报界还没有准备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证据不明确,也许根本就不是正确答案。”
通过以上新闻短视频,可以看到中国在应对这场国际舆论导向问题的回应是正面的,积极的,无论是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都是讲依据,有事实,有高度,有温度,有内涵,平稳的语速和客观公正的回答无不让人信服。而美国总统的回应随意随性,有些发言甚至毫无逻辑性可言,对比评论员的客观评论,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中方的舆论立场和导向始终站在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客观公正积极应对疫情和舆论导向,这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敏感和素养。一是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二是倡导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树立了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三是更加坚定我国实事求是的舆论导向,用事实说话,勇于担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新媒体时代下应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时代网络融入了社会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新闻以往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中手机作为客户终端,接受信息移动化,在信息传播中一切叙述都可以转化为视频。虽然阅读碎片化,但非常方便、快捷。一段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视频内容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迅速传播。而且只要用户转发、评论、点赞,都能够留下新闻互动的痕迹,可以数据化新闻传播量。而且传播主体与信息的受收主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信息生产者是传播者,信息传播者参与信息生产和再生产,也变成了传播主体。在这种大背景下,应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导向要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的特点。
一是面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在报道时要及时、准确、严肃。新闻媒体人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确媒体舆论引导的责任,采访报道时要充分考虑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性;二是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使用规范用语,体现专业性。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还要谨慎媒体人的初衷,要以传递事实为根本目標,恪守新闻专业报道规范。三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扩大、不夸张、不误导公众情绪,正确掌握报道尺度。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本次疫情的新闻报道凸显了以人为本,让处于疫情中的更多非公众人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我国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了国家的政治信任;面对国际舆论压力和指责,我们用客观、透明、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回应,展现了我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同时对新闻工作者面对高危机报道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参考。面对此类新闻报道,我们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通过全面、专业的信息,传播主流思想,做好理性引领。
参考文献:
[1]邵仁炎,史册.国家应急响应中的媒体作为与政治信任——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20年4月.
[2]刘亚非.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7期.
[3]唐爱芳,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公众舆论研究[J].黑河学刊,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