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林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初中数学应用题“入手难”这一问题也被重视起来.数学是一门概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而应用题是将数学概念生活化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将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列为首要工作任务.下面我们就针对初中数学应用题“入手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展开简单探索.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入手难”的原因分析
纵观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大部分初中生数学应用题“入手难”这一教育难题,经过我们深入地分析和研讨,总结了三个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教师不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没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没有过硬的知识基础作为后盾,自然会产生一筹莫展、无处下手的感觉;第二,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太弱,大部分初中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而数学应用题的制约因素比较多,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题意,更谈不上正确解题了;第三,一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经常因为马虎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大大降低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入手难”的解决对策
1.重视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数学基础.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类型更多样,知识点难度也更高,本身就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压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保障学生数学知识链的连贯性,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从基础教学入手,增加基础知识训练,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让过硬的基础知识赋予学生解题的动力,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自信心,使学生不再觉得解应用题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顺利攻克数学应用题.例如,学生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应用题时,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和解法,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再带领学生找出应用题中存在的相等关系,并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条件,使学生能够顺利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相关应用题.
2.加强提升学生应用题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理解能力是初中生解答应用题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解决学生“入手难”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分析理解能力.数学应用题本质上其实是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还比较浅薄,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不能透彻理解应用题的题意,这也影响了学生应用题分析理解能力的发展.想要改善这一教学弊端,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經验的渗透,扩展学生的阅历空间和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应用题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使学生具备以数学的视角去看待应用题内容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数学常见的行程问题应用题中,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具体数值分析总结出来,这样无论题目是求哪一项,学生都可以利用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将其正确解决,使学生的应用题分析理解能力得到强化.
3.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初中生解答应用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生是否践行认真审题与能够顺利解题密切相关.很多初中生觉得数学应用题“入手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认真审题.教师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可以分解为审题、分析理解、解答、校对答案这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不受应用题类型的限制,每道数学应用题的解答都需要经过这几个环节,其中审题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使学生面对应用题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仔细审题,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审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从题面的大致内容、具体数值、相关条件、所求的结果这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细致分析、精准把握题意,进而实现仔细审题、正确解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妥善解决学生应用题“入手难”的问题,必须先明确问题的成因,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巩固初中生的数学基础,强化学生的应用题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优异的审题习惯,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攻克教学难题,实现满意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