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2020-11-06 03:28韦彩芬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堂秩序校园安全大班额

【摘要】本文分析城区小学“大班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教学困境,论述改善“大班额”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策略:正视现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校园安全工作;随机应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大化小”,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维护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关键词】大班额 教育教学 困境 校园安全 小班化 课堂秩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72-02

伴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以购房或进城务工等途径让孩子到城区小学上学,许多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无法消除,与实际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何做到“大班额”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井然有序,成为许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班额”产生的原因

(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刚性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富裕起来的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好、教学质量高、师资配置强的城区学校成为稀缺的教育资源,受到家长的追捧,家长把择校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学校不得不扩大班额,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刚性需求。

(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历史的客观原因造成了城乡的差异,导致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导致班额过大。

(三)“进城大军”队伍壮大

当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进城務工人员增多,国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保障农民工子弟就近入学,这是城区学校就读人数不断飙升、班额超标的一大原因。

二、“大班额”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困境

“大班额”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教育教学秩序不能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问题时刻让管理者绷紧神经,大型活动难以开展,师生身心疲惫。笔者在一所学生高密度的学校工作,该校有学生5300多人,有90个教学班,每个班都是“大班额”。笔者以此为缩影,谈谈“大班额”背景下教师面临的种种教育教学困境。

(一)面积不达标,安全有隐患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进城大军”追逐优质教育资源,城区学校学生爆满,教学场地可用“狭小”来形容,活动空间在大大压缩。50平方米的教室挤进了65名学生,教室里挤满了课桌椅,中间难以留过道,前后排靠得太近,学生身体伸展困难。教室面积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机会,教师不能全面关注学生,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大班额”的学校超负荷运转,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学生流动密度大,学校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的欲望被抑制,课间教学楼走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红领巾监督岗实时监控扣分打压学生的好动天性。这实在是无奈之举,有隐患存在,学校只能压制学生的自由天性,课间也让他们多坐少动。

(二)课堂难组织,师者劳身心

由于小学生自控力差,在“大班额”环境下,教师组织课堂焦头烂额、叫苦连天,课堂中的生生百态虽尽收教师眼底,但是学生挤得满满一堂,生生间距20~25厘米,狭小的空间削弱了孩子们的自控力,他们端坐一会儿就躁动起来搞小动作、说小话。教师组织教学费时费力、顾此失彼,将课堂时间耗在组织教学上,喊破嗓子却收效甚微。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特别高,与实际教学困境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另外,教师对潜力生的转化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难度大。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太多,教师无法用原声把控课堂,不得不使用扩音设备,高分贝的课堂语言欠缺亲和力和感染力,没有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另外,高强度的劳动让教师超负荷前行、身心疲惫。教师备课熬夜,课堂上“斗智斗勇”,作业堆积如山,埋头苦干,几乎成了批改作业的“机器人”,产生了职业倦怠。比如,单元作文的批改,教师要一篇篇作文眉批总评,一个单元的作文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下一单元的作文又来了,教师不堪重负,无心顾及教研和自己的专业提升。

三、“大班额”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策略

教育的不均衡导致择校风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然而55~65人的“大班额”仍然大面积存在。存在“大班额”的学校要用智慧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应对策略必不可少。

(一)正视现实,抓好安全

解决“大班额”教育教学问题要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如资金、师资、教学设备等。这不是近期所能解决的,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正视现实,不要一味地抱怨,抓好安全、确保教学井然有序才是硬道理。

笔者所在学校的师生员工将近6000人,管理这所“小学航母”是个挑战。学校狠抓校风校纪,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校园面积不足,为缓解日常的教学活动压力,课间操、安全演练等活动分时段、分批次进行;为了避免放学的拥堵,我校采取错峰放学的做法;在课间操、演练与放学的人流高峰时段,我校对各楼层楼道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放学时校门内外秩序的管理,既“管三尺门里,也查三尺门外”,值班领导和门卫各尽其职。领导和教师群策群力,上下拧成一股绳,发挥团队的力量,形成一张强大的“大班额”环境下的安全网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大班额”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这取决于教师的智慧。要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班额越大,课堂中就会出现越多的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刹那的“生成点”也能发光,教师理智地对待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多关注学生,课堂上随机应变,创造性地“借题发挥”,这样课堂意外收获会层出不穷。

例如,在笔者的一节语文课上,有学生揭发小宇(化名)偷看课外书。笔者看着惊慌失措的小宇,笑着拿起她手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说:“小宇同学太爱外国文学了,课余挤不出时间来,还借着上课的时间赶着看。如果我班有一个时间段开展‘我与文学有个约定活动该多好呀!”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的这番话说到学生心坎里了,学生鼓掌赞同,最终班委决定抽出课余时间定期开展文学作品传阅和交流分享会,从此以后班级的阅读氛围相当好。

(三)划分小组,“由大化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大班额”中蕴藏着合作学习的潜能。“大班额”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应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合作、互相探讨、有效学习。“大班额小班化”,是缓解“大班额”中不能全面兼顾学生的有效方法。

首先,小组的组建要讲究艺术,组员的分配尤为重要,教师应按学生学习层次、个性差异等进行互补搭配,选派有主见、敢担当、能起到小组核心作用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小组长每天负责监督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并收集、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补上功课,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评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大班额”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展示的机会,满足孩子表达的需要。

其次,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形式化,应层层督促学生有效学习。可以在小组内再设“两两互帮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团体中“一拖一”共同进步,这样有利于教师从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及时牵引并引导学生梳理发现的问题,巧妙点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找到答案。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将学生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合作探究,并在课堂汇报、交流课外的探究成果。

(四)维护秩序,提高质量

课堂的优化需要良好的秩序作为前提。小学生大多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旦课堂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大班额”的教学活动如果在秩序维护方面不够有力,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看似轰轰烈烈,但学生整体收获甚微,师生付出时间和精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班额”背景下的课堂更应立规矩。

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制订班规,对违纪现象不能一味地迁就,要敢于批评教育,并争取家长的配合。笔者给班级立规矩:违反《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学生要自己写诊断说明书,找出具体的“病因”在哪里,做出诊断说明,并制订“诊疗”方案。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维护课堂秩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大班额”背景下,学校要抓好校园安全,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教师要积极探索“由大化小”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大班额”现状无法迅速改变的情况下,学校要正视现实,整合现有的教育資源,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抓质量。

作者简介:韦彩芬(1979— ),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钦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大班额”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对策探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课堂秩序校园安全大班额
批量检查乱坐座位系统设计
动物课堂乐翻天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开学季,打好校园安全堡垒战
大班额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有效评价之我见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大班额“瘦身”良方何在
大班额“瘦身”良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