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红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强调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教师要不断追求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行育人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唯美;动情;践行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44-02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追求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行育人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的心间。
一、唯美——让学生美到高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注重從整体立意,体现逻辑的美;要立足学生能力的发展,展现思维的美;要深度挖掘教材,让学生感悟知识的精美、追求知识的应用美;要充分挖掘情境材料,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追求教育的美;要将教学语言艺术美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以美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共鸣。
镜头一:美的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尊重学生、联系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核心素养,还需要根据上课内容做到精心表达,尊重学生的学习思路,围绕主题词进行层次设计,让课堂结构更加合理和清晰,凸显设计的逻辑美和形式美。美的教学设计,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利于达成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八年级《诚实守信》时设计了这样活动:慧眼观察找诚实——诚实调查话诚实——新闻追踪明诚实——情景表演辨诚实——签名表达誓诚实。这样的课堂结构形式,既有整体感,又环环相扣,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既给了学生明确的信号,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课堂设计的美。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品质,掌握了做诚实的人的方法。
镜头二:美的教学情境
创设美的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营造适当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深刻掌握学习内容。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的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官享受,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七年级《直面挫折》时,除了引入典型人物图像来丰富教学内容外,还精心设计了三段教学视频。课前导入,以蓝天图片作为投影背景,切换迎风破浪的背景投影和“挫折我不怕”的字样,同时播放歌曲《水手》,让学生跟着唱。课中,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贝多芬没有被挫折击倒,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精神。课堂最后,师生齐唱歌曲《真心英雄》。整节课三首歌曲,都围绕着挫折这一主题,构建了从悲壮到欢快的意境,使学生意识到拥有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才能学习好、生活好,有所作为。通过动人的视频和歌曲,将学生置于美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不怕挫折,勇于面对挫折,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镜头三:美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的教育教学语言学生愿意听,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语言,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把握适合的时机,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真实感悟,使学生达到情感认同。
在八年级《关爱他人》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笔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总结:关爱是一缕春风,温暖着你我的心;关爱是一种力量,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关爱使友谊更加纯真,关爱使亲情更加温暖,关爱使生活更加美好。只有懂得关爱,才能懂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懂得关爱,才会懂得美好和感恩。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心中都充满爱。让爱传递美好情感,让爱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让人间处处充满爱。从这些富有感情和感染力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关爱的美好和真挚的情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力量。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唯美的思想,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学生之美、教材之美、生活之美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课堂之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美好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激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动情——让学生情到深处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样,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情感的介入,就没有追求“德”的原动力。以情动人是达到以美引善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学角度也可以看出移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的重要中介变量,而且只有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个体才易于做出利他的道德行为。也就是说,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一定要通过“动情”使个体感化。
镜头一:优美动情
在教学八年级《我和父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孝顺”的重要性,了解父母的爱,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笔者给他们欣赏了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把他们带入温馨的情境中,使他们在头脑中回放父母关爱自己的画面。学生情感被触发后,笔者继续深情地讲述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的细节,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无私和珍贵。此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接着学生深刻地讲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这样,学生在感动中,深深感受到父母的伟大,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镜头二:凄美动情
在教学九年级《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时,笔者播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后,心情凝重,眼里涌出了泪水。南京大屠杀沉痛的历史记忆和中国人民誓死反抗的民族精神展现在他们面前,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民族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身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需要教师创设或轻松、或优美、或凄美的情境。
心理学家布魯纳曾经说过:“以丰富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让学生真情体验是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化的情境融入课堂,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开展主题情境活动,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践行——让学生行到实处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把实践活动贯彻到道德与法治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镜头一:课堂践行
笔者在执教《欣赏与赞美》一课时,设计了名为“背后的美言”的游戏活动:每位学生在前面学生背后的纸上写上赞美的语言,直到活动结束后才把纸揭下来。学生踊跃参加,整个过程非常有序。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采访了部分学生。学生1:很开心,他们说我篮球玩得好棒。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学生2:很高兴,同学夸我大方、开朗、讲义气。学生3:很开心,他们说我清洁很认真,学习有进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赞美的力量,也让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践行,实现了学习与践行相统一。
镜头二:课后践行
笔者在执教八年级《关爱社会》这一课时,与学校德育处合作,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清洁社区、争当校园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同时结合学校表彰教师志愿队、学生志愿队等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重要性,并尽自己的能力参与亲社会行为。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导之以行”,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仅是围绕教材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注重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行育人,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塑造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