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极品白描佳篇

2020-11-06 03:13周大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蒲松龄初中语文

周大华

[摘   要]鉴赏《狼》的写作艺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狼》中的用词及白描手法的运用等,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初中语文;《狼》;蒲松龄;写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24-02

《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现被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狼》全文语言精练、情节曲折,主要写了两只狼与一位屠户之间的一场激烈的较量。狡猾的狼想要吃掉屠户,但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蒲松龄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常使用白描手法,在《狼》中也不例外。《狼》突出体现了蒲松龄白描写作技艺的精湛,这一作品语言干净、简练、生动,拥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蒲松龄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屠户与狼的形象,表达出了狼的凶狠、狡诈与贪婪,写出了屠户从最初的害怕到最后的机智与勇敢的转变。蒲松龄在短小的篇幅中,以干练的笔法,展现了其高超的叙述能力,精湛的白描技法。

一、精致精练,要素全面

有学者认为,蒲松龄将古代汉语的精练发挥到了极致,《狼》一文正是这种极致的最直接的表现。《狼》通篇都在叙述与描写,没有抒情,在文末还有一句简单的议论。蒲松龄在《狼》这部作品中将白描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他把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用单句简练地表述了出来。这简练的笔法之下,蕴藏着他巧妙的匠心。

短小精悍是《狼》的特点之一,作者只用了200多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主要论述文章的开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个“晚”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屠户归来时天色已晚,太阳早就已经落山了。屠户形单影只地走在路上,说明他错过了和其他人一起回家的机会,由此也增加了他遇到狼的概率和风险。根据“途”字,可以判断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的具体发生地点,作者虽然没有交代,但是读者可以根据狼的出现判断,故事的发生地点一定是在荒郊野外,人迹罕至之处。“两狼”和“屠户”则向读者交代了故事的主要角色。“缀行”说明两只狼跟随屠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屠户与狼之间的行为“互动”,也暗示出屠户的恐惧心理。“一”与“二”这两个量词,写出了屠户与狼之间斗争力量的悬殊。“肉尽”与“剩骨”,为情节的继续展开做了铺垫。“肉盡”说明能够满足狼的胃口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剩骨”是当前屠户能够用来保命的唯一的东西,因为还有一些“剩骨”,屠户才获得了一些与狼周旋的时间。开篇的20个字,字字精心,既全面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又为下文做了铺垫,给人以干净简约的感觉。

《狼》的开篇天然去雕饰。作者字字用心,精雕细琢,仔细交代和记叙事件,精心为下文做铺垫与埋伏笔。作者省略了不必要的叙述,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此精练简洁的描述,暗含着作者对下文巧妙的构思,彰显了其深厚的写作功力。可以说开篇20字,字字精致,为读者走进文本,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二、情节紧凑,描述生动

《狼》情节紧凑,描述生动。作者以洗练的笔法,写出了屠户与狼进行搏斗的曲折经历,生动地刻画了狼的性情,突出展现了屠户微妙的心理变化,及其在与狼搏斗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为了突出故事的重点,作者省去了不必要的叙述,巧妙地运用关键字,连缀起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使情节更加集中且富有矛盾冲突性。白描技法的应用,使文章呈现出简练紧凑之感。鲁迅先生曾这样说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惧”写出了屠户的恐惧心理。在独自一人被两狼跟随的情况下,屠户深知自己面临着生命危险,自然是会产生恐惧的心理的。作者分别写了两只狼的表现,“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一只狼得到骨头后停止了跟随,而另一只狼却仍然紧紧地跟着屠户。“复投之”,看到狼仍紧紧地跟随,屠户又再一次扔出了骨头,但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作者没有对两只狼紧紧跟随的具体情节进行描写,只是点出了狼的跟随并没有停止,就进一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骨已尽矣”,担中的肉没有了,这意味着屠户已经没有能够“安抚”狼的东西了。贪婪的两只狼“并驱如故”,屠户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在这样束手无策、危险重重的情况之下,屠户要想保命,便只能从被动防守向主动出击转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屠户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了冷静。“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担心自己被狼前后夹击,所以在仔细观察地势之后,他动作迅速地奔向麦场的柴草堆旁,卸下扁担,手中拿刀,准备和狼展开搏斗。狡诈的狼看到屠户做出了这样的举动,“眈眈相向”“不敢前”。狼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攻击策略。“一狼径去”“一狼假寐”,两只狼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攻击性,紧张的气氛似乎有所缓和。屠户抓住机会,突然暴起,果断地杀掉了假寐的狼。正当屠户想要离开时,忽然发现了藏在堆积的柴草后的另一只狼,这一只狼想要通过打通柴草堆的方式,从后面攻击屠户。在千钧一发之际,屠户手起刀落,杀掉了这一只狼。至此,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中,屠户保全了性命,赢得了胜利。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语言极致地描写屠户与狼的搏斗过程,他只是运用了简练精当的语言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略去了许多细节描写。作者这样做使得文章重点更加地突出,情节更加地紧凑。《狼》这篇文章读起来给人一种干净利落之感。

把白描技法运用到极致,借助简约的语言展现生动性。以简驭繁是《狼》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也没有刻意地烘托与夸张,而是紧紧把握住了屠户和狼的主要特征以及事件的脉络,从而把生动的故事情节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狼》中的描写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蕴味,展现了作者写作功力的深厚。施闰章曾这样评价蒲松龄的文章:“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

三、语言简洁,留有想象

语言精练与简约的背后是作者的用心。《狼》篇幅虽短,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讀者能还原故事的复杂过程,厘清因果关系。蒲松龄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通过简约的文字展现的故事情节以及主旨,能够使读者在解读的过程中,走进一个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对屠户,作者没有进行任何语言、外貌上的描写,但仅仅凭借“屠户”“担”等,读者便能大致想象出屠户的外貌形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屠户,赤着胳膊,戴着草帽,踩着布鞋,挑着担子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上。对于屠户遇到狼之后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作者也没有进行细致的描写。他仅仅用“惧”“恐”“顾”“倚”“驰”“持”“暴”等就写出了屠户由最初的惧怕担心到极尽恐惧,再到厘清思路展开斗争,最后到当机立断勇杀两狼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读者通过想象,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屠户形象。在描述狼凶狠、贪婪、狡诈的特性时,作者仅用了“缀行”“复”“又”“仍”“假寐”“眈眈相向”“意暇甚”等词句。作者用清晰简单的语言组成了这样一个蕴含着丰富意义的故事。简洁的语言能够触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狼》中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在阅读《狼》的过程中,读者只要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就能推断出故事情节,体会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蒲松龄描绘了一个凶狠、贪婪、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读者在对待恶人时,一定不能妥协退让,要勇敢地与其进行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狼》是蒲松龄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精简”是其突出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狼》中白描技法的运用,领略蒲松龄的文学造诣,以走进更加精彩的文学世界。

[   参   考   文   献   ]

[1]  杜海然,周玲.蒲松龄《狼》:两种智慧的较量[J].语文建设,2018(26):51-52.

[2]  韩丛文.《狼》的另一种读法:蒲松龄《狼》赏读[J].语文知识,2014(7):15-16.

[3]  曾瑞贤.另眼看蒲松龄笔下的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0):22.

[4]  陈国梁.蒲松龄《狼》的剖柝[J].教育与进修,1984(3):49.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蒲松龄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蒲松龄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蒲松龄驳权贵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
蒲松龄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