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创新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2020-11-06 06:13何福君刁俊文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主导性主体性思政课

何福君 刁俊文

摘   要: 要实现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以教师主导为前提,以学生主体为归宿,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式教学,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对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思政课   主导性   主体性   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的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实现思政课课程的改革创新,必须紧紧地围绕在‘八个统一的改革发力点上下功夫。”[1]其中一个着力点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习近平同志此次重要讲话为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现实的可靠路径,也为思政课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说服力、亲和力和实效性、针对性指明了改革前进的方向。

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矛盾观的体现

第一,斗争性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是有学习能力高低差别的不同主体,有差别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矛盾,但师生之间的矛盾不是阶级意义上的对抗性质的矛盾,而是可以调节的非对抗性矛盾,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矛盾不同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需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解决,达到“非此即彼”的孤立存在。第二,同一性的体现。师生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思政课的两个基本元素,或者说是存在的前提条件,二者共处于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失二者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会构成存在,更谈不上思政课课堂教学创新和发展。师生双方在教学互动中相互吸取有益于自身的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教师知识的广泛性和专业性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习技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反馈作用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可以利用对立面的发展促进自身发展。

二、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群众观的呈现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人民群众”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可以得出:第一,“精神”即指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宣传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的系列思想。“精神”的主导者是思政课教师,学生作为“精神”的接受者需要教师的“灌输”和启发。第二,从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角度解读《神圣家族》,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精神”和“群众”对立起来把握的观点,认为“精神”和“群众”是统一的。从思政课学习主体角度分析,“群众”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精神”不能离开“群众”,学生不能脱离教师。综上,发挥教师在“精神”上的价值引领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相统一的,“精神”力量的发挥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现实的物质力量。因此,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原理的方法论体现。

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路径选择

当前,要想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则必须牢牢抓住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推进要点。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1.政治立场的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内容是理论掌握群众。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则需要理论被讲解,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居于主導地位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教师要不忘“思想政治课教育初心”,只有政治立场强,才会理想信念坚。教育者必须明白,思政课堂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它不是自由论坛,而是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烙印的人文学课程。在复杂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违背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错误做法并及时予以纠正,为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

2.专业技能的引领。

以整体的知识理论武装学生。由于思政课的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因此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白马非马”的现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并回答学生的理解问题;再加上课程设置具有阶段性,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避免出现“知识断层”和“知识重复”的教学现象,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系统知识进行跨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具有历史性,学生很难把握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理论的历史轨迹,认清当前理论的现实问题,创新理论的未来发展。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思政课的理论“本来”,才能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的“未来”。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理论知识装进了学生的头脑,才能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

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说服学生。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批判武器”的理论思辨层面,当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学生作为理论教育的受教育者,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各个方面都发展得不充分,客观上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不同难度的技能示范,启发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检验思想政治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获得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度,增加学生对思政课课堂的参与度,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性。

3.话语体系的引领。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离开话语体系这个教学表达形式谈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无疑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由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具有主观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语言的娴熟度和圆润度上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语言的熟练度上,用流畅的话语体系增强理论内容的感染力。一,语言作为理论的表达工具必须被正确连续表达,但一些教师话语,往往在言语措辞上“张冠李戴”,忽视教学言语措辞对新时代思政课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娴熟,传授的学理性知识内容不会具有科学性。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需要师生在课堂话语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学生熟悉又不失经典的学术话语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语言措辞“乱位”“缺位”的现象长期存在,思政课就会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教师在思政课中的价值意义也会失去。

在语言的圆润度上,以灵活的话语体系增强理论内容的亲切力。语言的娴熟度是基础,语言的透彻度是保障,语言的圆润度是关键。教师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急缓能激发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老师的重音中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话语体系应该改变语音语调上的平铺直叙、字词句段上的重复单一。应该立足新时代的社会实际,从社会热点事件中提炼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讲述教学理论,按照学生的需要和习惯,调试原有的话语体系。用受教育者乐意接受的话语体系表达和传递教育内容,从生活化、故事化、生动化及引导协商式表达等方面创新柔性表达,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切力,为教师发挥主导性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自主建构

以往的哲学家都在想方法解释这个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卡尔·马克思的经典墓志铭。如果从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分析思政课“教”与“学”的关系,那么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则是要求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传授,必须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现实实践,真理的力量才会得以彰显。那么,作为思政课理论实践的主体承担者——学生,则必须清楚意识到自己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体性的重要性。新时代青年可以从理论认知和实践检验两方面保障主体性的发挥:

1.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学生需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学”。

这是学生为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在认知层面的考虑。从宏观角度来看,从新中国成立70余年,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主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学生主体比以前任何一代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个国人的梦,需要个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找准自己在个人层面的主体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和自己完美圆梦。从微观角度来看,思政课理论教学,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协调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放弃,学生需要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找准主体定位,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晓设置思政课的归宿是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2.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学生需要明白“学得怎么样”。

这是发挥主体性在实践层面的检验。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在因素,学生的自主建构才是推动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学生需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自己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定位,既不能否定老师的主导地位,又不能抛弃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理论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运用,不能将学习目标停留在教师知识接受的理论层面,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哲学原理明辨大是大非,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能够自主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新事物,改造旧事物,實现思维的第二次飞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统一”作为实践改革的基本遵循。在思政课的教学主体活动中,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是真正切实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正确选择,是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的正确选择,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选择,更是关系到保障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冯刚,严帅.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01):10-22.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高校思政课‘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的实现路径研究”(2019WT1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微时代‘00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BS006。

猜你喜欢
主导性主体性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