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喜英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課堂切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精准切入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神乎其技,主要是他能从最关键的地方动刀切入。老师讲授一篇课文,一定要精心地选好角度,找准切入口。一篇文章知识点很多,抓住关键词、句切入课文,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就能一下子集中在课文的要害处,把握主要矛盾。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此处可以启发学生:“奔”“灌”分别改换成“走”“喝”好吗?让学生明白,“奔”“灌”不但分别有“走”“喝”的意思,还能突出缺水之苦,喝水之急。
二、亮点切入法
文章中耐读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亮点。我们的课文中,亮点比比皆是,每一篇文章的亮点也各不相同。教学时,教师应选取那些独具特色的亮点切入课文。精美的语言、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深沉的情感、巧妙的构思……这些都可以成为选取的内容。我们一定要以文章的亮点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解读全文。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一段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跃然纸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一亮点切入课文,使学生体会文章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以及每一层用词的精妙。
三、兴趣切入法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认知”和“情感”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前者是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既要重知识,又要重情感态度。从学生感兴趣处切入课文,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可以这样切入:让学生齐唱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中的一部分,当唱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时,让孩子们边读课文边讨论:鲁提辖什么时候出手?几次出手,轻重有何不同?为什么?由于青少年遇事好奇心强,从这样的问题切入,能够吸引并启发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很快地理解“出手”一词很好地表现了梁山英雄与腐朽的朝廷、与地方土豪劣绅等恶势力坚决斗争的决心,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能激起兴趣的切入口,一般来说都是课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感叹、动情的地方。有时虽然看似不起眼,却又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部分。
四、悬念切入法
有些课文,我们还可以借鉴说书人的妙术,以悬念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名篇《草船借箭》我们可以这样设疑: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刘备准备联合抗曹。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暗地里想加害诸葛亮。他假公济私,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必须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如何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他有何高招?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孩子们在积极阅读的同时,一定会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认识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者,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了解。
如何切入,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只要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适合学生的切入形式都可以借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省时高效、趣实兼备的切入法。课堂上运用不同的切入法,可以从容、简洁地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