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伟 李俊开
【摘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从现实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和促进乡村科学治理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历史定位和作用研究对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完善扶持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农民;历史定位;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职业农民一词最早出现在2005年农业部的文件中,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做了界定;2012年, “新型职业农民”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正式拉开。相对于兼业农民,职业农民通常不外出打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实现全职就业,从而获取职业收入;相较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是“职业”属性,是市场主体,而传统农民是“身份”象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职业农民无论是生产经营能力、技能技术水平,还是市场竞争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都比传统农民要强。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职业化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选择。
1.1 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数量锐减,兼业化、老龄化突出,给农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十分紧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回乡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确保农业生产和发展后继有人非常重要。
1.2 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推动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培育职业农民就是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高农民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技能化水平,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来支撑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1.3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难点在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发展能力不强,自我造血功能尚未培养起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也尚未完全建立,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是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小康重要环节,通过扶持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不断夯实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
2 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历史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封闭性较强、流动性不足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一个“身份”概念,附着在户籍上的不仅仅是农民身份和世代的农民性,也因为受到户籍固化而难以像城市人一样享受社会保障。随着城乡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农民与国家、市场关系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变迁,城乡区隔的壁垒正在逐步被打破,农民身份的限制逐渐减弱、流动性增强,农民与市民的差异变小,这为农民职业化提供了可能。近20年来,国家改革开放步伐、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发展节奏都在加快,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被转移到二三产业,农业生产人口减少,老龄化、低学历化程度加深,给谁来种地、保障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培育职业农民,让职业农民专职种地和保障粮食供给成为必然,也将发挥主力军作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以职业身份走上了“历史舞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做了清晰的界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将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設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3.1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科研成果应用的“试验田”和转化的“孵化器”
从世界各地的农技推广实践看,许多科研成果和先进生产技术都是在农场或企业试验、孵化成功后才进行推广转化,很少从散户开始,原因在于企业或农场有技术需求、有发展意愿、有示范效果,具备成为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器”和“试验田”的硬、软条件。在对昆明新型职业农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有强烈需求,有的冒着水土不服的风险从外地引进技术,为的就是实现技术突破和成果创新,抢占市场。乡村振兴,应该也必须重视和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和转化中的“试验田”和“孵化器”作用,转变农业科研方式,把农业科研方向与解决职业农民实际技术需求结合起来,提高科研的针对性,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生产车间的转化时间,实现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孵化转化、推广应用的有效衔接,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2 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兴旺的“支撑点”和“着力点”
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昆明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看,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主占比较大,他们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明显,比如东川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进行中药材生产,辐射带动农户500余户(其中贫困户400户),同时还带动周边4个乡镇200多户村民种植,为乡亲们致富脱贫发挥了积极作用;西山区职业农民不断改良和培育苹果树品种,通过育苗和技术帮扶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果树667hm2,形成了产业,致富了农民,发展了农村,等等例子在贫困农村不是少数,走出了依靠一株苗、一棵药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个乡村的新路子,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职业农民在农村产业兴旺中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作用得到了彰显。
3.3 新型职业农民是土地的“守护者”和粮食供应的“保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在城市化和城乡统筹过程中,大量富余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加之传统农业收益低、投入大、风险高,许多农民不愿意种地,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未来谁来种地的担忧,早在2015年,国家农业部韩长斌部长就提出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大多是规模生产者,对土地流转有强烈意愿,正好能把其他闲置的土地流转到自己手中实现规模经营,在减少土地撂荒、实现土地正常产出的同时让流转者获得租金,实现了双赢,从这一角度来讲,职业农民扮演了土地“守护者”和粮食供应“保障者”的角色,担当着谁来种地的使命。
3.4 职业农民是乡村科学治理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是固本之策,基础在基层,薄弱在乡村。通过对昆明市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在已认定的职业农民中,有一小部分既是职业农民,也是“村三委”工作人员,无论在带动群众致富还是推动乡村社会科学治理方面都起到“关键”、“少数”作用,是群众眼里的能人,他们一方面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还承担了“村三委”大量的工作,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乡村治理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如何把他们培养好,提升其乡村治理能力对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同志利,蔡云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J].职教论坛,2014 (19):61-66.
[2]扶永生.乡村振兴视野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8,5(11):28.
[3]李耀锋.激发新动能: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 06):83-90.
[4]张家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J].河南农业,2019( 34):11-12.
[作者简介]王兴伟(1981-),男,云南宣威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