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失范的治理

2020-11-06 09:55焦存朝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治理现代化

焦存朝

【摘要】“失范”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社会失范是农民的利益需求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这种特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社会失范根源于农民的利益需要与资源缺失之间的矛盾。实现对农村资源的优先供给和优化配置是农村社会失范有效治理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现代化;农村社会失范;治理;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失范”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任何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数量众多,有效地治理农村的社会失范,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意义重大。

1 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失范发生的机理

农村社会失范是指部分农民以违背现行社会制度和规范的方式谋取利益,以满足其需要的现象或行为。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这种现象或行为广泛存在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偷盗抢劫诈骗、拐卖妇女儿童、卖淫乞讨、私采矿藏、侵占公共资源、骗婚、虐待遗弃老人、违规使用催生剂催熟剂添加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都是农村社会失范的具体表现。从需要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农村社会失范是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这种特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有其内在的机理。现代化的推进引发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得农民面临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基于缓解生活压力的需要,引发农民的利益需求扩大和膨胀。急于满足利益需求引发部分农民的心理心态失调失衡。在转型期社会规范约束力相对弱化的环境下,心理心态上的失衡失调导致行为上的失衡失调,农村社会失范现象由此而生。

1.1 现代化的推进引发农民生活压力增大

传统的农村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广大的农民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农业生产几乎是其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生产方式。在这样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环境下,无论是社会经济地位、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等,不同的家庭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够满足其吃饱穿暖的生活需求,其面对的各种压力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广大的农村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原来相对封闭孤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被打破,广大的农民被推人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农民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普遍和广泛。社会转型给广大的农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也提出了各种挑战。面对社会转型,一部分农民能够抓住各种机遇,迅速富裕起来。也有一部分农民,固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落伍者、落后者。在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上,不仅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和那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庭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面对开放的社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除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基本生存之外,还有提高富裕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社会地位,提高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压力。

1.2 缓解压力的需要引发农民的利益需求扩大和膨胀

当人面临压力时,就会产生各种需求并通过需求的满足来缓解和消除压力。面临的压力越多越大,需求就会越多越大。在传统的农村社会,相对封闭和不变的环境,相对单一和同质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使得农民在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同质化。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说,其面临的压力以及相对应的需求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和状态。对于多数农民家庭来说,吃饱穿暖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基本的压力和需求。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随着压力的增大,缓解和消除压力的需要,引发农民的利益需求不断扩大和膨胀,除了解决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等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还有其他更多和更高的需求,如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实现生活富裕提升生存质量以保证在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中不落人后,提升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社会认可度以改变弱势地位等等。

1.3 急于满足利益需求引发农民的心理心态失调失衡

当人们有了某种需求之后,就会产生满足和实现这种需求的动机和心理。面对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以及基于这种需求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和心态,这些心理和心态既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既可能是平衡协调的,也可能是失调失衡的。对于农民群体来说,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面对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断分化,极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和失衡失调的心态。如在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对于各方面都居于较低层次和水平的农民来说,极易滋生拜金拜物的心理。面对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极易产生攀比、落差与失落挫败、投机暴富等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在部分农民中不断积累,日益强化,就会引发其心理上的失调失衡。在一定的环境下,失调失衡的心理心态就会引发行为上的失调失衡即“失范”。

1.4 在社会规范约束力弱化的环境下,心理心态失衡导致部

分農民行为发生偏失

不管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借助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对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人的行为既要受到思想的支配,又要受到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制约。当人的心理心态失调失衡,而外在的制度和规范又失去了对人的强有力的控制,人的行为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现代化推进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社会制度和规范交替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社会制度和规范对人的控制力相对弱化的阶段,这就为各种违规违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心理心态的失调失衡就会转化为行为上的失衡。农村社会失范就是部分农民行为失衡的表现。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治理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