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龙小说中关于“生的希望”意象分析

2020-11-06 04:03翟永鹏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翟永鹏

摘 要:村上龙,日本小说家兼电影导演,现代日本文坛中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在他前期作品当中,各种感觉不加掩饰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透露着青春的寂寞、迷茫、挫折和无奈,但是读村上龙近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写作的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往个人破灭式的体验到社会现实问题和国家制度方面,从他的作品中分析“生的希望”是对其文学的升华理解。

关键词:村上龙;生的希望;意象分析

村上龙的小说从前期的个人破灭式到后期的家国问题都有“生死”意象,从中分析“生的希望”主要可以从“闭居与网络”“绝望环境中的再生”分析。

一、“生的希望”意象分析——“闭居与网络”反思“生”的真谛

村上龙小说《共生虫》,是“闭居与网络”问题的体现。《共生虫》主要讲述的故事是:主人公上原辍学在家,不愿意和外人沟通交流,甚至厌弃他的兄弟父母,他自卑、他迷茫,家中闭居的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茫无目的。在家闭居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网络,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让他意识到自己本就是有暴力倾向的人,所以应该走向杀人的道路,也正是这样,虽然他的自信心被找回来了,但却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一)“闭居与网络”对“生存”的负面影响

1.“闭居与网络”释义

闭居是日本提出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的概念,指的是人倾好于个人环境,害怕和外人沟通交流,没有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折射出当前社会退步、退缩的现象。

网络这个定义其实最开始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开始人们应用网络都是基于知识交流、信息传递之上的,但是在『村上龙対谈集-存在の耐えがたきサルサ』中他这样说道:“现在大家讨论网络都是基于它好的一面,但是它坏的一面却鲜有人谈。”[1]从村上龙的这一席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村上龙认为的“网络”和世人眼中的“网络”概念和意义都是不同的。他认为,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之上,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将自己视作世界的中心,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愤懑。

2.“闭居与网络”对人“生存”的影响

闭居是一个人害怕和外界交流的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当中他们可以“无欲无求”地待上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就好比《共生虫》中的主人公上原,他是“生存”的对立面,“生存”是基于人际交通、生存技能技巧之上的,“闭居”则将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技巧锁在了大门之后,对人“生存”的影响可见一斑。

网络本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只要做好相应的规范举措,势必给“生存”带来大的便利,可是实际上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却没有在应用之初引起充分的重视,导致很多人借助网络这个大平台为所欲为,就如《共生虫》中这样的描述:“现实生活中被疏离、被排斥的上原在网上受到平等对待、得到他人的关注。在他得知自己体内一直寄生着虫子之后,一扫以往的自卑心理,重新找回存在价值,将道德规范置之度外,把大规模的杀戮视为一种威慑和权力。”[2]是的,网络对于人“生存”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应用得当势必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是一旦沉迷其中,就会出现“纸醉金迷”的现象,对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二)“生”的真谛

从“闭居与网络”反思“生”的真谛。村上龙强调过他创作的目的本就是为少数人,他曾这样说到:“日本社会从高度成长期发展到现在,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注重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那么保守,当我提出少数派的意见,他们会觉得好奇:哎,这个人也许值得倾听一下……。”从他的话语中、作品中,我们更应该去深思背后所蕴藏的意义。

对于《共生虫》中“生的希望”,更多地是通过麻木不仁的“现实问题”折射出“生活、生存”的真谛。

1.“生”的真谛——交际交流

和閉居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群居”,群居环境下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度高,是身心健康、有效沟通的生存形式,这是“生的希望”的体现。

2.“生”的真谛——生存方式

从《共生虫》中表面叙述上来看,上原闭居的原因是不愿和别人交流,对生活当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所以他的自卑心理愈发严重,久而久之,需要用药物来维系,但是细读《共生虫》,我们不难发现,上原闭居之初是因为他对家庭生存方式、生活情况的不满意,根本找不到“生”的希望,而他的想法得不到父母、兄弟的理解,遭到家人的排斥,才导致后面的悲剧发生。所以从上原的故事我们应当反思,生存方式是否一定要强加于别人,是否一定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存活,答案是否定的,人作为一个单一的个体,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成长环境就基本被恒定,想要打破环境的桎梏需要家人的支持、自我的求变,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而是要尊重别人的生存方式,这样才是“生”的真谛,诚如“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一般。

3.“生”的真谛——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从《共生虫》中上原沉迷网络和闭居可以看出,上原丧失了对“生存”的希望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自我原因,虽然说家庭的不理解对上原走向迷途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就本质上而言,还是他自己的原因,在闭居之前没有有效地和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在闭居之后没有抵制住网络的诱惑,这是他最终走向犯罪的主要诱因。

二、“绝望环境中的再生”印证“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

村上龙作品《银河》中有这样的场景描述:“在生你之前,爸爸和妈妈都没有疾病,所以你是健康的。但是别人不会这样看你,所以你会被他们歧视。爸爸妈妈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像以前了,只有安安静静的等死。你才十三岁,一个人生存下去根本不可能。如果你有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也还好,但是你没有。所幸,你的头脑聪明,电脑也比爸爸多,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吧!在我们过世之后,你不用去学校上学了,去学点自己想学的东西吧!要把英语和电脑学好,只有这样,你才能一个人好好的生活下去。是的,一个人生活虽然很辛苦,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人的理解,但如果你把上面的那些事情都做好,你必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3]

从《银河》主人公“男孩”父亲的述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主人公深陷绝望的环境当中,十三岁就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没有其他亲戚朋友,但是从他父亲最后的那句话中引托出了“生的希望”——“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

(一)绝望环境中的再生

从双亲到英国女佣再到英语教师,最后到白衣女子,“男孩”的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英国女佣和英语教师的态度几乎是“上下级关系”,交流也是其他人在旁边说,他只是偶尔应付几句,但是在和白衣女子交流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男孩”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倾述了自己这些年生活上的不易,白衣女子听完之后将他拥入怀中,并将视如珍宝的一只耳环送给了他,这篇文章到这里便接近了尾声,同样的也是“男孩”的再生。

(二)生命存在便还有希望

其实判别生存最核心的标准便是“生命体征”,同“男孩”父亲最后的那句话一样,“你必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只要生命存在就还有“生的希望”(生存下去、生活下去),诚如古人留下的名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结语

总之,对于村上龙小说,笔者对“生的希望”感悟良多,无论是《共生虫》还是《银河》都有对“生存”的描述,相较而言,《共生虫》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基于日本国情之上的,而《银河》更多的是基于单一个体之上的,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以“问题主人公”作为主要叙述对象。

参考文献

[1]村上龙. 村上龙对谈集–存在の耐えがたきサルサ [M]. 东京:文春文库,2001:582.

[2] 村上龙.共生虫[M]. 东京:讲谈社,2000:23–25.

[3] 村上龙.银河[M]. 东京:讲谈社,19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