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翁煜炜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经济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需要意识到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缺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稀缺资源的错配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土地要素合理供给与高效配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低效闲置与过度开发等错配现象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因此,纠正土地资源错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也能为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动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土地资源错配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围绕土地资源错配的理论、成因、测度及效率损失等有益的探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将资源错配理论拓展到土地资源,依据资源边际回报在界面单元间是否相等[1],对土地资源错配内涵、标准等进行界定,指出土地资源错配就是土地资源在配置时违背了效率原则,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土地边际产出存在差异[2]。机制或成因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制度缺陷[3]、市场不完善[4]、政策倾斜或行政干预[5]等是造成建设用地错配的重要因素。如土地产权缺失将阻碍土地自由交易进而造成土地错配[6],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和市场失灵阻碍要素自由流动、边际产出差异以及土地外部性损失[7-8],政府垄断和倾斜的土地供应政策牺牲了要素生产率造成配置效率损失[9-10]。错配程度衡量是探讨建设用地错配问题的关键,已有文献多采用商业与工业用地价格之比[11]、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例[12]、土地划拨或协议出让比例[5,13]等指标法来刻画土地资源错配程度。指标法虽然简便可行,但是无法进一步来探究土地资源错配类型及效率损失。由此,不少学者尝试运用参数法来实现土地资源错配测度,通过引入土地价格扭曲系数来测量截面单元实际全要素生产率和有效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进而测度建设用地错配[14-15]。无论是指标法还是参数法都有个前提假设,即土地市场配置是绝对有效的。实际上土地非均衡发展、负外部性等市场失灵亦是普遍存在的,建设用地错配受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影响。综合考虑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张俊峰等[16]利用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三大区域土地最优配置量,通过比较最优配置量和错配量来描述建设用地错配程度、类型与来源,但是局限在于研究尺度过大,仅探讨了中国建设用地区际错配问题。土地资源错配必然造成效率损失,学者们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对建设用地错配与效率损失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微观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建设用地在企业间、产业部门间错配带来了严重的生产率减损[13,17],如张雄等[14]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采用工业企业样本数据估算了不同企业类型的土地要素扭曲程度及经济效率损失,发现土地要素错配程度越大,企业总体经济效率损失越大。基于宏观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建设用地在地区间的错配效益损失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重要诱因,如张俊峰等[16]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建设用地在地区间错配带来的效益损失,并指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错配理论、机制、测度与效率损失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建设用地空间错配问题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但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公益性,受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建设用地空间错配衡量标准与方法还有待深入探讨。在研究尺度方面,现有文献多基于宏观尺度探讨同一行政区划内建设用地错配问题,基于微观尺度探讨不同产业、企业部门建设用地错配问题。城市群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新型经济发展证主体,城市群内部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研究还较为少见。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区域,基于C-D生产函数的原理,加入土地要素构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和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城市群省际间、市际间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特征与效益损失,以期为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1)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的13个城市,湖南省的8个城市,江西省的10个城市(图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土地面积约32.61×104km2,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10.48万元,远高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年末总人口1.25亿人,约占全国的8.89%。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区域协作加强,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城市群内部各区域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等差异明显,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有效配置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凸显,急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控政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选择城市群及其内部城市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建设用地在省际间、市际间的错配程度及其效率损失,进而提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纠正措施,能够为建设用地资源在省际间、市际间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协调持续发展。其中,省际间错配,分别选择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三省为样本,市际间错配,则选择武汉、黄石、襄阳、咸宁、长沙、株洲、湘潭、南昌、宜春、上饶等10座城市为样本。样本区域包括了省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及区域性代表城市,除了3个省会城市,从地理位置来看,黄石和咸宁位于城市群较为中心的位置;襄阳是城市群西北角规模最大的城市;株洲、湘潭和宜春位于城市群的南部;上饶位于城市群的最东部,是城市群土地要素流动比较活跃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进一步探讨建设用地错配的市际特征(图1)。
图1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
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是指建设用地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偏离有效配置的状态。如何衡量建设用地有效配置就成为测度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关键。以效用最大化标准来寻求资源最优配置,是经济学中的主流和成熟的做法,而帕累托最优便成为常用的判断标准。我们根据Hsieh和Klenow、Banerrjee和Moll对资源错配的界定[3]以及帕累托最优准则,用建设用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边际收益相等来描述建设用地空间有效配置。
(1)
根据LSD的大小,可以判断建设用地的错配类型。当LSDi=0,表明建设用地实际配置量等于最优配置量,不存在错配;当LSDi>0,表明建设用地实际配置量大于最优配置量,称之为过度错配,LSDi越大表明错配程度越高;当LSDi<0,表明建设用地实际配置量小于最优配置量,称之为短缺错配,LSDi越小表明错配程度越高。
由公式(1)可知,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测度首先要确定建设用地最优配置量。假设区域经济总产出由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决定,土地是独立的生产要素。C-D生产函数具有经济性质稳定、形式简洁、计算简便准确等优点,非常适合于技术数量经济分析。因此,我们将经济产出函数形式设定为拓展的C-D生产函数,具体公式为:
(2)
式中:Y表示区域总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规模,S表示土地规模。
建设用地配置具有公平性和效率性,所谓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载体,效率性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作为经济产业布局提供生产空间。当前公平效益难以准确衡量,且我们选择的研究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异,远远小于经济设施用地效益差异。为方便计算,建设用地边际收益主要考虑土地边际经济产出。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最优时,满足:
(3)
通过对方程组的计算可以得到建设用地的空间最优配置规模。但实际上由于土地要素自身的特殊性,无法像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那样在市场上正常流动,可能造成最优配置规模与实际配置规模悬殊,建设用地错配程度偏高。
已有研究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减损来表示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导致的效率损失[12-13,15],是一种技术效率损失,无法直观反映建设用地错配对经济增长额度的影响。
(4)
本文主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面板和区域内一部分的市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区域生产函数中资本、劳动、土地、产出等变量分别采用地区资本存量、非农从业人员、建设用地规模、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表示。
其中资本存量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础数据,参考单豪杰的计算方法[18]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获得。地区生产总值用各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非农从业人员采用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总数来表示,用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来衡量建设用地规模。产值和资本数据运用价格指数调整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6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公报。
以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样本数据,运用STATA软件估算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生产函数系数。进一步,运用2000—2016年城市县区样本数据,估算武汉、黄石、襄阳、咸宁、长沙、株洲、湘潭、南昌、宜春、上饶等10个城市的生产函数系数。本文拟比较建设用地省际空间错配与市际空间错配的差异,之所以选择城市群内部10个城市而非31个城市,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市际生产函数系数估算要以县区数据为样本,但是城市群部分城市县区样本数量有限,影响模型估计结果;二是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测度模型假设区域生产函数形式是一致的,适当减少城市数量,能够提高边际收益估算的准确性。
对模型影响形式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为减少异方差和相关性的影响,我们对变量指标进行对数处理,采用GLS方法进行估计。表1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际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和10个城市市际生产函数估计结果。从估计系数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投入对地区经济产出有着正向作用,优化要素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表1 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1.建设用地错配程度测算
我们分别从省际尺度和市际尺度两方面,测度并比较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由帕累托最优准则可知,当土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边际收益相等实现了土地资源最优配置。根据上述估计结果,对生产函数进行求导,求解公式(2)可得到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层面和市际层面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图2~图3)。
图2 2000—2016年省域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
图3 2000—2016年市域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
由图2可知,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配置量最高的是湖北省,最低为湖南省。一方面是因为湖北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要大于湖南和江西,若按边际产出相等进行配置时,应增加湖北省建设用地配置规模。另一方面,与产业结构相关,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对土地依赖程度较低,建设用地规模占比相对较低。另外,按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规划来看,相对于湖北省的13个城市,湖南省仅有8个城市被划定在城市群范围内。由于城市数量较少,湖南省实际建设用地规模相对偏少。由图3可知,2000—2016年武汉市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最高,湘潭市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最低。其中,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城市的最优配置规模明显高于城市群里的其他城市。这是因为3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城市群中位居前列,建设用地产出效益较高,对建设用地需求也较大。除了武汉,长沙,南昌,黄石,其他城市的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在2000—2016年的变化范围基本都在50km2~150km2之间。
已知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根据公式(1),便可以求出长江中游城市群2000—2016年各地区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表2)。由结果可知,从省际尺度来看,三省之间的空间错配率差异较为明显,江西省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在2016年达到59.91%,而同时期的湖北为17.40%,湖南为45.28%。
可见,江西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明显高于湖北省和湖南省,说明建设用地在省际配置中没有充分考虑区域配置的公平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从市际尺度看,除武汉市以外,2000—2016年城市群内部各城的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均低于85%。武汉市空间错配率明显高于城市群里的其他城市,平均错配率高达181.83%。
表2 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区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
2. 建设用地错配特征分析
(1)结合图4和图5(为方便观察变化趋势,对图中数据加绝对值进行处理)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呈不断波动状态。从省域视角看,2000—2016年,湖北省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在波动变化中不断减少,由2000年30.87%下降到2016年17.4%,说明湖北省的建设用地配置规模在不断优化,最优配置规模和实际配置规模的差距在不断减少。湖南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从40.66%到45.28%,错配率随时间的增长不断增大.近年来错配程度不断加深,阻碍了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江西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增加幅度较大,从49.37%到59.91%,说明实际配置规模与最优配置规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适度增加建设用地的规模。从市域视角看,武汉市2000—2016年过度错配程度不断加深,从66.22%增加到237.83%。武汉市近年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的建设用地错配和粗放式利用,尤其是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适当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黄石,湘潭,上饶,咸宁,宜春,襄阳和株洲市的错配率不断上升且上升幅度有所不同。黄石,湘潭,上饶的错配率上升幅度在35%~50%之间,咸宁、宜春错配率的上升幅度在10%~20%之间,襄阳和株洲错配率上升幅度低于10%。南昌建设用地错配率从2000年的117.98%到2016年的80.29%,长沙错配率从2000年的30.98%到2016年的2.23%,错配率不断下降。这一变化南昌和长沙建设用地空间凑配状况在不断改善。
图4 2000—2016年省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变化趋势
图5 2000—2016年市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率变化趋势
(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建设用地过度错配和短缺错配两种类型并存。从省域视角来看,2000—2016年,湖北和江西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类型为短缺错配,湖南省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类型为过度错配。建设用地空间最优配置规模表明,湖南省的建设用地实际配置过多造成建设用地配置过度的问题,而湖北和江西建设用地最优规模大于实际建设用地规模,说明两省建设用地配置存在短缺,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从市域视角来看,2000—2016年,武汉、襄阳、南昌3个城市属于过度错配类型,黄石,咸宁,湘潭,宜春,上饶等城市属于短缺错配类型。长沙建设用地错配类型随时间不断变化,2000—2006年存在过度错配,2007—2016年属于短缺错配。主要是因为长沙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土地需求旺盛,土地供应相对短缺。株洲建设用地错配类型在2000—2002年属于短缺错配,在2003—2006年属于过度错配,在2007—2016年属于短缺错配类型。可能的原因是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之后,株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土地等要素需求增加,原有的建设用地配置标准和规模难以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现了用地短缺。
(3)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空间错配程度差异较为明显。从省域视角来看,2000—2016年湖北、湖南、江西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分别为21.47%、43.82%、57.26%,不同年份3个省之间的错配率之间的差异也有所不同。2005年湖北、湖南、江西错配率分别为41.02%、17.35%、44.18%。2015年湖北、湖南、江西、错配率调整为41.5%、20.58%、51.08%,错配程度差异增大。在错配类型上,江西和湖北存在建设用地短缺错配,江西短缺错配程度更大,湖南为过度错配,可优先考虑增加江西建设用地配置规模、控制湖南建设用地规模。从市域视角看,2000—2016年襄阳、长沙、株洲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均低于20%,黄石、湘潭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低于50%,咸宁、南昌、宜春、上饶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低于85%。而武汉建设用地平均错配率高达181.83%,过度配置建设用地的同时,周边咸宁和黄石因建设用地短缺错配且错配程度逐年加深。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建设用地长期过度错配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1. 建设用地错配效率损失测度
根据省域和市域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测度结果,运用公式(3),可以测算出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区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表3)。
表3 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区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
由表3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差异明显且损失较为严重。从省域视角来看,2000—2016年,湖北和江西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为正,湖南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为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一方面减少了湖北和江西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湖南配置效率。说明增加建设用地的配置不是增加经济效益的科学方法,解决效率损失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问题。2000—2016年,湖北、湖南、江西、建设用地平均错配效率损失率分别为41.04%、19.70%、47.90%。江西省、由于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较为严重,且3个省在不同年份效率损失的差异也有所不同。2000年,湖北、湖南、江西错配效率损失率分别为39.81%,18.40%和40.63%。2016年,湖北、湖南、江西错配效率损失率分别为41.63%、20.31%、50.35%,差异不断变大。从市域视角来看,2000—2016年,武汉、襄阳、南昌3个城市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为负,平均效率损失率分别为41.90%、6.08%、30.56%。黄石、咸宁、湘潭、宜春和上饶等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为正,平均效率损失率分别为56.53%、33.42%、29.76%、84.77%、90.28%。长沙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由负到正,平均效率损失率为20.50%。株洲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由正到负再变化到正,平均效率损失率为22.74%。其中上饶市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较为严重。从总体来看,长期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问题的存在,不断减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体配置效率。
结合图6和图7(为方便观察变化趋势,对图中数据加绝对值进行处理)可以看出,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在不同地区不断波动变化。从省域视角看,2000—2016年,湖北、湖南和江西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损失率不断增大。湖北错配效率损失率从39.81%增加到41.63%,湖南则由从18.40%变化为20.31%,江西错配效率损失率从40.63%增加为50.35%。说明建设用地错配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的发展。合理配置建设用地,科学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市域视角看,2000—2016年,武汉、南昌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不断下降,南昌下降幅度最大。说明建设用地过度错配给这两个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的错配状态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黄石、襄阳、咸宁、湘潭、宜春和上饶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不断增大,增长幅度低于20%。其中上饶的错配效率损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从2000年90.16%到2016年的90.25%,说明建设用地的短缺错配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损失。长沙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由负到正,从建设用地过度错配到短缺错配,损失率不断变大,株洲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率损失率由正到负再变化到正,损失率相对减小但仍然带来了损失,改善建设用地错配的情况很有必要。
2. 建设用地错配效率损失原因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地错配效率损失的成因比较复杂。我们从错配视角和边际产出的角度对建设用地错配效率损失进行探讨。
图6 2000—2016 省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变化趋势
图7 2000—2016市域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变化趋势
(1)判断建设用地最优配置规模的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就是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土地边际产出不均衡是造成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根本原因。由于湖北、湖南和江西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之间的差异,导致省际尺度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同理,各个城市的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市级尺度的错配。边际产出低会导致建设用地的空间错配,从而带来效率损失。以江西为例,2016年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为875km2,建设用地边际产出是195.86万元。若是建设用地达到最优配置2 180km2时,则建设用地能得到的边际产出为394.46万元。可以看出江西由于短缺错配损失了约198.6万元的边际产出,显然建设用地错配会带来效益损失。
(2)建设用地配置标准不合理是造成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直接原因。建设用地的配置标准不应该以效率为主,还应注重公平,考虑土地的真正贡献,避免过度配置或供给不足。由于土地要素的特殊性,土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需求程度不同,在统一的建设用地配置方式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3)政府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阻碍了土地要素自由流动。政府集中发展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尚未凸显,也会导致地区非均衡发展加剧。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城市为例,3个城市都处于建设用地过度错配的类型,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人口向中心省会城市流动,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张,导致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最终超过最优配置规模。但由于建设用地快速无序扩张,可能短期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来看,3个城市的建设用地错配损失率都较高,说明扩张的建设用地并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和分配。
根据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效率损失以及变化特征,我们从纠正错配视角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建设用地优化配置路径。
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建设用地的边际收益是改善区域内建设用地错配的有效方法,对于区域内已开发的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比如武汉、长沙、南昌这类建设用地过度错配的地区,应大力提倡对区域内低效或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盘活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存量土地,对粗放式利用的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合理划分商服用地和工业用地,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提高建设用地的边际收益,改善区域内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现状。对于宜春、上饶、咸宁等建设用地短缺错配的地区,应该适当地开发新的建设用地促进当地的进一步发展。以咸宁为例,在不断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武汉快速发展的扩散效应,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地增量指标跨区域交易也可以缓解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情况。将湖南省建设用地过度错配的指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短缺错配的湖北省和江西省则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建设用地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弹性机制对指标的后续分配进行实时调节,还要保证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的信息流通性和真实性。不仅仅可以在省际建立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市一级也可以建立土地指标的交易市场。建立建设用地增量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合理利用市场对建设用地资源的调节作用,同时建全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的制度政策,以政策来引导和激励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流转。建设用地在区域内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建设用地错配的现状。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内建设用地实施差别化管控的政策,从省域的结果来看,湖南省所增加的建设用地效率产出并不足以弥补湖北省和江西省由于建设用地短缺错配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进而给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造成更大的损失。从抽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10个城市所显示的结果来看,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的问题的程度不同但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每个城市的发展。由于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禀赋和用地需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增量的分配上,对于效率损失较大的湖北省和江西省,可以适当考虑建设用地增量对湖北省和江西省的优先分配。具体到城市层面来谈,由于不同城市发展的水平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对经济较为发达对土地依赖程度不高的城市和需要开发或整合大量闲置建设用地来谋求发展的城市,应当制定不同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不再局限于统一制度政策管控,可以适当的给予地方政府制定土地政策的自主权。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视角,运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了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用地空间错配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总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用地过度错配和短缺错配的问题同时存在,2000—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错配程度在不断降低。基于错配视角,纠正建设用地空间错配,有利于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主要着力于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错配以及效益损失,没有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的外部性因素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可能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些误差。本文基于现有建设用地的配置情况计算错配损失并提出措施,没有深入探讨建设用地初始分配是否合理。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上只抽取了部分城市,有待今后继续完善,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