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黄志锋
以往,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往往只是就课文而讲课文,对课文内容大讲特讲,不敢僭越“大纲”雷池半步,所以在拓展阅读方面比较欠缺。正因为不注重拓展阅读量,一部分同学很阅读量上“吃不饱”,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不上去。鉴于此,部编版更关注课外阅读方面的延伸,不仅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这样相对集中的阅读模块,还在部分课文后面附上了阅读链接、资料袋等。通过这些方法来铺路搭桥,链接课内外,搭建起联通文本内外的一座座便捷桥梁。
从部编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教材中共8 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阅读链接的数量总和,相较以往教材,增加了一册多的内容。细读这些课内的阅读链接,根据不同的文本,大致还可以进行右图分类。如图所示:相似文本阅读链接、加深文本阅读链接及写法链接占比83%,因此,用好课内阅读链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无限拓宽学生阅读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可谓内容简约内涵丰富。如何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高效拓展呢?结合一些阅读链接例谈一些做法。
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课内教材的学习,将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分析课内阅读上,肢解文章,赏词析句,倡导“标准化”答案,那么文章的整体美感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过于关注教材中的文本,忽略了更多的文本鉴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了学生文本间的关联,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教师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李星华在文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回忆,在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教师结合课后阅读链接,组织了“走进经典”的阅读拓展活动,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英雄事迹。学生们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中,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叶挺的《囚歌》,此时此刻,文本和阅读链接已然巧妙地结合了。
像这样的阅读链接有《为人民服务》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还有《军神》中的《丰碑》等。这部分阅读链接,可以了解创作背景,扩大文本信息量,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主旨。
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统编语文教材要专治“烦琐病、空泛活动、满堂灌、多媒体泛滥、碎片化教学”等诸多顽症,开出了“多读书”的良方。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深度学习的策略,改变惰性学习。阅读教学是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是“学生—文本” “文本—学生”不断建构,反复激荡,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学中,或出示原著,或对比呈现,或呈现他人解读,都能够有效帮助解读文本,有效拓宽文本深度。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够令人回味无穷。《好的故事》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对于文章的最后两个小节的理解,小学生难度颇大,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课堂中教师设置环节如下: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结合冯雪峰的《论〈野草〉》和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释》,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祖父的园子》和《草船借箭》阅读链接都出示了原著部分,对比阅读,进一步感悟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课文是“素描”,拓展是“工笔画”,学生对萧红的生平、语言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鲁迅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特别是“凄婉的歌谣”有了更深的理解。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部编版中多次出现的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更是能够紧紧围绕住单元训练重点,或加深文本内涵的学习,或有效指导学生习作,或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或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阅读链接既基于文本又超出文本,有序、适度、高效。
学生通过在课内品读课文,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再及时通过阅读链接巩固学生已经获得的方法、技能,进一步提升了文本解读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深度叩击阅读链接,强强组合,深化迁移,类比融合,文本效度得到了无限延展,正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细嚼文本,理解了作者笔下桂花雨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但对于文中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还是不能够深刻理解。教师出示书后阅读链接,深化感悟:作者琦君在哪里写下的这段文字呢?这漂泊海外的游子,难掩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表面写的是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不正是对故乡思念的最好印证?又如在六下《丁香结》一文时,丁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向,象征着美丽、忧愁。诗人们常用来描写女子的忧与愁。显然宗璞笔下不是如此,课堂中对比呈现,可以更好地回答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这一话题。
合理运用阅读链接,进一步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在拓宽文本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特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而须引领学生实现“由点到面”的转化,通过某一类方法的体悟拓展到更广的阅读体验。部编版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恰好能够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阅读材料,拓宽阅读视野,形成语言积淀,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教师更多的是理论性指导,学生的习作常常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有限。
老舍笔下的《猫》很乖、温柔可亲、古怪、天真可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仅仅是这一篇,学生的模仿性就极为有限,教学中,教师出示了阅读链接中夏丏尊和周而复笔下的《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处细细阅读,想想你所看到的小猫,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三处文本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学生习作的发展区就在对比中得到轻松实现。《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全文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生动。教学中教师出示“阅读链接”,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两者在表达上的不同,进而习得写法;丰子恺的《白鹅》形象生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鹅老爷”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教师并未满足于此,课堂中通过“阅读链接”再次通过对比阅读,创设情境,在于原文比一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不同文章里的鹅的共同点,总结出写法,延伸出小练笔:运用得出的经验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阅读链接的拓展,学生在阅读中得言、得意、得法,读写结合,言意共生,在语言的海洋中徜徉、滋养!
阅读链接是关联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实现语文教学1+X 的重要途径。立足文本,合理链接,拓展的不仅仅是文本本身,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语文学习的一扇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