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鼎泰实验小学 应良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更是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是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的劳动教育要接受新时代的挑战,在这些挑战中,我们该如何进行恰当的劳动教育,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
“劳”是有其历史性的,在不同历史形态、不同发展阶段,“劳”的具体表征是不一样的。在知识和信息时代到来之前,劳动更多的体现是在手工劳动,而在现在,除了手工劳动的涵义之外,劳动还体现在思想的创新性实践,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新时代进行劳动教育,就必须考虑到其内涵的丰富性。所以,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仅仅告诉学生,不劳动无以生,这是显然不够的,因为学校在开展劳动时将其内涵窄化为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学生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下,自然对劳动无任何兴趣可言。既然劳动教育有“创造性”的内涵,因此,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扩充劳动教育的涵养,将其与知识、学问相结合。
尽管二胎政策放开,但抚养子女的成本加大,生活压力的增大,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现象还是很普遍,我所在的学校亦是如此。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 。父母及长辈都不忍心让孩子在家中进行劳动,儿童除学习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家长包办了,所以在儿童的生活被安排妥当的情况下进行劳动教育,是对教育者极大的挑战。
尽管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极大挑战,但只要方法得当,劳动教育还是会显出它熠熠的光芒。
在当今的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是最具典型和代表的,每学期发放综合活动的教具时,学生们都会急不可捺地把教具拆开,开始劳动。这说明儿童其实是非常有意愿进行劳动的。部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专门关于劳动的讲述,都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语文教材中有关于劳动方面的内容……学校在开展课程时,要切切实实将这些课程落实到位,落实到位意味着按时按质扎实开展,而不是存在课表和现实开展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是我所了解到的,因为教学质量先行的主导观念,导致许多学校将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内容跳过。另外,劳动教育要求的是真正的劳作,重视体验的过程,而不是“纸上谈兵”,因此,守住课程这块主阵地,就是要求学校积极引导并落实学生的劳动体验。
除了国家课程这个主阵地,校本课程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因为校本课程更能结合校情班情,更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如:我所在的学校有市级课题——学校植物苑,在这个课题中有个子课题是“小农夫体验”,学校在空出的土地上种植蔬菜,作为小农夫体验基地,学校专门请种植人员带领学生参加蔬菜种植、施肥、采摘的每一步流程。每个班有自己的责任田。平时学生还可以在责任田里观察植物来进行写作、绘画,每一周,每个班级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段到责任田进行劳动。通过这样的校本课程,学生不仅有了劳动的体验,更能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也能从小培养劳动的信念和情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通过几百个事例而深信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素养”。因此,学校可以根据班情创造合适的劳动生活,让这些劳动生活融入到儿童真正的生活中,只有儿童在这样的生活中体会到乐趣,才能有真正的精神层次的提高。而这些活动可以根据班情丰富多样。如根据儿童的年级特点,制定1—6 年级不同的劳动内容,实行劳动分级。我所在学校,有的班级开展烹饪大赛,要求每个学生要学会2 个炒菜2 个凉拌菜,在这样的大赛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更保持了高涨的热情。而在低年级阶段开展的整理书包、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的比赛。
这些劳动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学生更加乐于享受学校生活,对生活有“明天性”的期待。
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而当今的家庭,孩子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已被他人安排妥当,那么“劳”对他而言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坐享其成成为其理所当然的人生哲学。因此,要让孩子“耐劳”,关键的前提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该做并能做的事情。这样,孩子才能够真切体会到劳动的生产性和创造性本质,也才能够真正获得劳动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因此,学校可以协同家庭教育,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让儿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在协同家庭教育时,根据家长层次的不同,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如:班级家长以年轻化为主,就可以采用现代媒介手段,诸如微信打卡、微信签到的方式,每天对儿童的劳动和学校进行对接,让儿童养成劳动的习惯。
劳动本身具有德育的价值,所以部分学校就打着“德育特色”的旗号,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的德育品牌,对学校的德育进行装饰、甚至在劳动中作秀,劳动被形式化或娱乐化。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教育者有着一颗朴实、真诚的心,对教育有着质朴的追求。
劳动教育可以为儿童的德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劳动教育并不可以作为德育的代名词,儿童的劳动教育需要尊重,需要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
有些教育者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奉行“劳动改造”的观点,将劳动作为惩戒儿童的手段,以期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但劳动是光荣的,而这种手段却只能增添儿童对劳动的厌恶,认为劳动是件丢脸的事。儿童在这样的情境中根本体会不到劳动教育的真实意义,更毫无劳动的乐趣可言,何来真正的“教育”呢?所以教育者要千万避免这种情形出现。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应借好全国教育大会的东风,真正落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