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古树一瞥

2020-11-05 01:15:32邱泰斌
闽都文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沈家故居福州

邱泰斌

福州是一座历时2200 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下了众多的古厝、古树遗产。今采撷若干,以飨读者。

华林寺前闽古榕

民谚曰“三山骨,闽水魂,榕树根”。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榕树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福州鼓屏路、八一七路古城中轴线发端点的福建省人民政府门口、华林寺前环岛内,屹立着一株“闽标识榕”。这株闽古榕雄浑苍劲,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显要,有屏山、冶山、华林寺以及镇海楼等为庇佑。

屏山因山形如屏护城北,故名,为福州古城“三山”之一。昔闽越王故都曾建于其山麓,又名越王山。屏山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原作为各城门的样楼,所以屏山又称样山,并作为谯楼,即海船昏夜入城的标志。镇海楼为中国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是福州古城最高楼,“样楼观海”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

镇海楼,史上曾九毁九建,浴火重生。最近一次毁于“文革”,重建开放始于2006--2008年,重檐飞角,冲霄凌汉,一展雄姿,犹如一颗硕大的明珠重新熠熠发光。

镇海楼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而冶城建之于冶山。冶山为屏山余脉,步入冶山,但见一小山丘,面积不大,貌不惊人,有仙则灵。元《文献通考》、清《读史方舆记要》皆称:“闽越王无诸开闽都冶,依山置垒,据将军山、欧冶池以为胜。”这里点到两处如今尚存的形胜:将军山、欧冶池。无诸雄才大略,仿效中原立城隍之制,于福州市区北部屏山之麓、冶山一带建都城冶城。现华林寺、钱塘巷都是冶城的故址。冶城初建,其时城里居民主要是王族及其属下官吏和士兵。

如今冶城旧址,初建“春秋园”,规划分布有冶山遗址考古发掘区、欧冶池核心保护区和遗址博物馆区。这里古木参天,有欧冶亭、唐马球场考古遗址、欧冶池、泉山摩崖题刻、人寿堂(民国海军宿将萨镇冰故居)等景点。而续建的春秋园提升工程,将新添《冶山赋》,重修《冶山记》,打造“无诸开疆”浮雕景墙,修建冶山遗址博物馆。

华林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屏山南麓、福建省府东侧,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初名“越王吉祥禅院”,取吉祥之意,明正统九年(1444)受御赐匾额“华林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史上几经焚毁,现仅存大殿。1958 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鉴定为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华林寺前闽古榕

相传“闽标识榕”为初创华林寺时植下。现其编号闽A00008,为一级古树名木,是根须飘然、盘根错节的细叶榕(俗称白榕),典型的乡土树种。原先这株古榕树生长在华林寺庭院绿地内,于1986 年道路拓宽时被移至环岛中心。如今巍然屹立于华林路(因华林寺得名)和八一七路交叉路口中心直径约20 米的花池里。胸径1.53米,高16 米,冠幅26 米,长三大杈,根柱(气根接地气形成)相连,柱枝相托,枝叶相辅,枝繁叶茂,在车水马龙中浓荫冉冉。

福建省人民政府门口的闽古榕,与福州市人民政府附近南门兜环岛的福州标志榕,是屹立在闽省闽都父老乡亲和游子眼中的闽省榕城标识。见到古榕,犹见故乡,犹见家园,犹见亲人,让人特别亲切温馨。

沈家大院古流苏

沈家大院古流苏

清船政大臣沈葆桢故居,坐落于宫巷26 号,坐北朝南,前后四进,宅院原为明代天启间所建,后沈葆桢举债买下后重修,因此这座宅院成为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并存的典型建筑。总面积2700 多平方米,由前后两花厅、园林等部分组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家大门檐楼进门与一进之间,在沈葆桢丁母忧赋闲在家时卖字补贴家用所住的“一笑来”室后,有一株树龄逾130 年的流苏树,传为沈葆桢亲手所植。

流苏树在福州地区较为少见,在庭院中种植保存至今的更为珍贵。流苏,英文名Chionanthus retusus,别名茶叶树、四月雪、糯米花,福州人俗称白丁香,木樨科流苏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产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喜光,生长较慢。初夏开花,聚伞花序,顶生,盛开时满树雪白,清丽可爱,为高级园景。

沈葆桢故居如今幸存的古流苏树,编号3501A0019,胸径0.5 米,高9 米,冠幅11 米。它与衣锦坊41 号另一株古流苏,均列入福州百株著名古树名木之中。

沈宅古流苏树弥足珍贵。每当人间四月天,流苏花开,洁白素雅的萼花如披着雪花,装点着椭圆形的冠幅,为古老坊巷和名人故居平添了一道靓丽景观,深为世人尤其是周边居民喜爱。

前些年,我多次拜访沈葆桢故居,居住在前西花厅庭院里的沈家第五代一对七八十岁老夫妇,满怀深情地向我介绍养护百年流苏树的经历。

沈家古流苏树生长地的前西花厅和一进,曾腾给办公益事业的幼儿园,沈家后代退让到后面的宅院中居住,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道办的幼儿园在这里开办了近半个世纪,至1998年才搬走。此后,前西花厅庭院一直铁将军把门,古流苏无人问津。2004 年沈家后人搬进前西花厅庭院居住时,流苏树已被落叶垃圾包围,病虫害泛滥成灾,长势衰微,岌岌可危。沈家后人出于对先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古树名木的珍惜,出资雇人清除垃圾,买药防治病虫害,忙活了一个多月。之后,他们又请来园林专家,对古流苏树采取了复壮措施。渐渐地,古流苏开始复苏了。

沈家大院那株百年流苏树依旧笑春风,其枝干挺拔,树叶翠丽,生机勃勃;但不知沈大臣后人是否别来无恙,仍继续形影不离地守护养古树名木吗?

五子登科“凤眼果”

黄巷东段北侧原4 号大院门口,悬挂着“郭柏荫故居”的文物保护牌,是一座“五子登科”第。

这座建筑始建于明末,原系衙门,清光绪间为郭柏荫的父亲郭阶三购买重修。它坐北朝南,如今前后三进,面积2000 多平方米。郭阶三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是左海伟人林则徐的好友,曾任教谕(主管县教育的官吏)。他本人官职虽小,但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登科举:长子郭柏心,举人(曾任知县,玄孙郭化若是中共的“一代儒将”);次子郭柏荫,进士,官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三子郭柏蔚,举人;四子,郭柏苍,举人,官内阁中书,主事,一品封典,是福州晚清最具文名和口碑的文化人物之一,仅名著就有多部;五子,郭柏芗,举人。

郭柏荫故居的苹婆树

凤鸣三山,龙凤呈祥。人们都说,郭家所以五子登科,好运系于郭柏荫故居花厅那株如今仍生机勃勃、别称“凤眼果”的苹婆树。

苹婆,英文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又称凤眼果、七姐果。为苹婆属,梧桐科,乔木,共约有300 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拥有23 个品种,原产西南部和南部,有近千年的栽培史(另相传为三藏法师由西域携带回国栽培)。

苹婆种子大如鸽卵,由红色天鹅绒般的果荚包裹,为观果植物,民间广为种植,寄托着让子女金榜题名的美好期望。每年4 月前后开淡黄色小花,微香,8 月左右成熟。熟透开裂时,荚内种子可剥食,味道如菱角、蛋黄、栗子综合的感觉,一些地方将其作为素食蛋黄的替代品。皮红子黑,果开裂后形如凤眼(或曰似凤凰鸟睁开的眼睛,或曰如美女“巧目倩兮”的丹凤眼)。因果实成熟于农历七月,有些地方在七月七日那天以苹婆作为拜七姐果品,所以亦称之为七姐果。记住它的俗名,便会记住果期。

《西游记》曾提及,唐太宗为招待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四人,设以盛宴,苹婆种子便是其中一道美味佳肴。但这不过是神话而已。苹婆种子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相传明代忠臣海瑞患重病,得友人赠送苹婆果实一筐,分数次煲粥服用,不久身体得以康复。

苹婆除了在我国南方数省种植外,印度也有栽培。佛教的梵语称之为“BTMba”,意思是佛祖的嘴唇。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人见到红果成熟裂开的样子,联想到的是佛的嘴唇,而国人联想到的却是世俗的丹凤眼,可谓见仁见智。

福州种植有一些苹婆树,古苹婆虽数量不多,但质量尚优,其中有三株被列入百株著名古树名木中。一株为东泰路灯笼巷状元府内,原编号3501A0016;一株位于名人邓拓故居“第一山”边;郭柏荫故居这一株,原编号35A040402,胸径1.2米,高12 米,冠幅12 米,树干通直,树姿优美。

鄢家花厅古阳桃

耳闻三坊七巷安民巷鄢家花厅保存了一株古阳桃树,我喜不自禁,多次登门拜访,颇有“三顾茅庐”之虔诚。

据载,安民巷47、48 号鄢家花厅,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鄢氏太澄公宗祠”,作为家族宗祠和议事之所,当时各地到省城的鄢氏族亲多住于此。当年东主宅为家族宗祠,西花厅为园林小筑。两座毗邻,走廊相通,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占地面积4 亩多,建筑面积2000 多平方米。主宅曾悬挂陈若霖“三山毓秀绵祖德,闽水储英继流光”和萨镇冰“人能知足心常乐,事到无求品自高”联。世事流转,主宅原临街六扇门已拆,早非“王谢堂前旧时燕”。鄢家故居如今仅剩下花厅仍焕发着诱人的魅力,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范畴,为九处国保单位之一。

西花厅为47 号,前后二进,周围以墙,自成院落,临街开设小门,为三坊七巷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且装饰十分讲究精美。一进客厅房间及二进厅中10 扇屏门均用楠木,精雕落地门尤显富丽堂皇;门窗斗拱浮圆透漏,雕工绝伦;垂莲、雀替、斗拱、锯花等造型各异,如意吉祥;花厅轩廊一对大柱础,用青石打制,四面凿刻蝙蝠。廊下条石铺设天井。花厅天井西侧生长着一株阳桃树,有上百年的历史,胸径约0.5米,树高5米,冠幅5米,虬枝盘曲,疏影横斜,形似盆景,树姿优美,犹如无声诗、立体画。

鄢家花厅古阳桃

鄢家花厅曾为福州南街街道七巷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过我,20 世纪80 年代他们接管花厅时,由于花厅长期失管,杂乱无章,一片衰败,特别是古阳桃树处在垃圾和杂草包围之中,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社区工作人员对古树名木颇具保护意识,立即动手对环境整治改造,清除垃圾杂物,特别是对古阳桃采取了除草、增土、施肥等复壮抢救措施。经过持续两年的精心护理,古阳桃树终于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开始年年开花结果。每到中秋前后,可见满树挂满金黄果子,犹如金灿灿的小灯笼,在苍枝绿叶的映衬下,令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这株古阳桃树被人们称为“奇形阳桃”,品种优良,果实甜美。

中国是阳桃的原产地之一,福州栽种阳桃历史悠久。中国传世的第一部植物志就记录了闽中阳桃,著名方志学家梁克家修撰的名志书《三山志》中记载:“杨桃青黄,生晋安、侯官,可密藏之。”阳桃,又名杨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因横切面如五角星,又被外国称之为星梨,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浆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为最佳,产量最高,中秋前后为阳桃的旺产期。药物学家、思想家、文人墨客等都对福州阳桃青睐有加。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作过生动描述:“五敛子出岭南及闽中,闽人呼为杨桃。其大如拳,其色青黄润绿,形甚诡异;壮如田家碌碡,上有棱,如刻起,作剑脊形,皮肉脆软。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福州任职时,曾赋诗赞美道:“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鲁迅先生两度来福州,对福州阳桃也大加赞赏,喻之为“火星上的果子”。

福州古阳桃目前几近绝迹,安民巷鄢家花厅这株古阳桃就尤显弥足珍贵。鄢家花厅经修复改造,曾办成桢楠(即楠木珍品)文化博物馆,现为福州文学院。桢楠古沉木、鄢家古阳桃,稀世珍品,交相辉映。

猜你喜欢
沈家故居福州
卫立煌故居
团结(2022年2期)2022-05-06 21:34:52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00
My Mother’s Birthday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海峡姐妹(2018年11期)2018-12-19 05:18:32
寻味福州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8
外卖那些事儿
猜字谜
魂兮归来返故居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07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