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琳
天津市早在2018年9月就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在天津的方案中提出,要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机制,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深化产教协同育人。
本课题希望从国际结算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训练相结合,探索针对传统理论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变革,为推动教育优先、人才引领的战略发展,提供可见的实施路径和经验,并形成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研究还将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展开研讨,归纳整理其他国内外院校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特色经验,结合虚拟仿真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就考核方式变革、授课形式创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师能力提升道路。
现代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锻造。只有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才能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学改革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3]。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问题,学生毫无评价的权利;学生产生了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缺少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4]。虽然现阶段已有很多课程在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很多传统基础课程来讲还依然存在教学方式滞后的问题,国际结算课程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5]。
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目标,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授课方式由传统型的“传授式”转变为“引导式”,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则由机械的“拷贝型”转变为“创造型”,进而从“经验型”接受人才成长为具备“科研型”探索能力的综合创新性人才[6]。
5E教学模式的概念来源于加拿大,是由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SCS)于1987年开发的。在2016年《BSCS 5E教学模式:缘起与效果》一文中,详细介绍了5E模型的思想渊源,详见下图1。
5E教学倡导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小组的方式以自我研究、解决问题为主,5E教学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即:参与、探索、解释、阐述和评估,见下表1。
图1 5E教学模型发展路径
(1)参与(Engagement):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同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点的反馈,分析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计划。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空白点,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概念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表达理念和技能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将已掌握的理念和知识与即将所学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提升兴趣。
(2)探索(Exploration):此阶段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公开论述。通过本阶段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可以疏通不同观点间的差异内容,使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不仅要被鼓励主动动手学习,还要尝试主动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努力阐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完善的论述体系。
(3)解释(Explanation):这是一个教师主导的阶段,教师在总结此前学生观点与分析角度的同时,将教学要点与学生分析相结合讲述专业知识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阐述(Elaboration):此阶段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应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或更灵活的应用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程知识点进一步修改问题的论述资料,并形成正式文档、制作演示文稿,演示过程中鼓励学生间进行辩论,通过讨论、比较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论述资料。
(5)评估(Evaluation):此阶段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评估,可采用传统试卷类方式考核,也可综合学生对问题最终所形成的论述文档的质量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亦可两者结合综合考核,用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以知识点技能掌握为主要培养目标,而非传统的理论考试,新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已掌握了核心知识点,并具备了运用能力。
表1 5E教学模式各阶段活动内容
BSCS 5E教学模式,提高了不同课程下不同教学策略的连贯性,同时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调研能力,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习惯,为培养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科研型人才奠定基础。
国际结算是一门包括国际结算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国际结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希望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并具备综合实践能力,所以需要学生对报关报检、外贸单证、货运代理等专项业务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景教学中包含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具有很好的培养价值。通过对具体学习情境构建,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真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策划开发出具体的学习情境,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国际结算工作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行业在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时对行业发展与演变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国际结算”学习情境策划过程中,要明确如下内容:
(1)明确主要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国际结算不仅仅是一门贸易课程,还会涉及一定金融知识,例如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金融媒介与付款方式的选取等。通过一系列的托收、汇付等行为,完成跨国间的债权和债务清偿。其中涉及汇付结算、信用证结算、托收结算等业务内容,作为国际结算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以此分别设计三个情境进行教学。
(2)依照专业技能程度从易到难,对学习任务进行排序
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发展情况,依照技能要求从易到难对教学任务进行排序,形成从简单到复杂到特殊的循序渐进式专业技能体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并体验职业技能的发展,完成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
(3)确定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与内容
总目标讲求对目标主体、行为发生条件、技能水平、衡量标准等内容进行综合设定。根据总目标设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方式,根据难易程度设定不同的层级目标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再将阶段目标结合业务流程进行细化,寻找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到的条目数可根据不同目标进行不同数量,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使用方法,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协作式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4)实验教学的核心要点
国际结算课程涉及,国际商品贸易、非贸易贷款融资、服务贸易、私人和团体汇款、黄金和外汇买卖以及其他经济、文化、科技事业的交往,其具有很强的银行特点、实务特点,每笔国际结算业务都是债务债权关系的转移,这就使得国际结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银行业务,也是一切进出口贸易从业人员和有关涉外从业人员的通晓知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银行和交易、合同方等多个角度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项目实施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也有别于现行的“理论+实践”两段式人才培养方式,新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融合。本课题项目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教学内容从工作中来,教学结果回到工作中去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原则。
对项目内容经过几轮实验,认为本项目提出的理论,具备较好的课堂互动性,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上课过程中气氛活跃,学生将知识主动分解为多个案例,并在分析中良好的掌握的使用技巧和要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普遍得到加强。
在课题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出现“搭便车”的情况。部分知识点在实施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个体差异而存在区别。反思如下:
(1)要充分注意分析学情,了解学生个体实际素养,注意随时调整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自身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更多安排基础理论整理和说明环节,使其树立自信心。
(2)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教学内容安排授课方式和方向,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3)严密组织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兴趣点的变化,加强课堂监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