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朱丽
【摘 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进行整体和区域规划之时,需从民族高度、时代角度、审美传达、本土化落地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国家层面已从宏观层面界定好大方向之后,意匠表达、审美定位和本土落地性就成为了主要研究和思考方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从空间上是特殊的带状文旅项目,是一副横陈在山川、沃土之上的山水画巨作,有了重笔打底,还要尊重和发挥山水画巨作的浓淡、重轻、远近、虚实、维度、空间等表达方法,丰富和延伸空间想象力,让空间规划的审美更趋于艺术性及合理化。
【关键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意匠内核;审美定位;审美解析。
1.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特殊使命
长城是华夏文明的民族瑰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恢弘的特殊建筑和厚重的人文景观,长城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具有巨大的价值与特殊地位。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种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旅融合区建设提出要求,“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伟大历史机遇,构建长城文旅发展的全新格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课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的指示为鲜明旗帜,在保护和发掘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配套,展示长城遗存、传承长城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建设文旅融合的长城文化示范综合区。
2.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文旅项目的深度融合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级文旅项目的精神内核展现,这就要求在涉及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要把长城的综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核心内容,努力构建完整的、详实的“万里长城”的轮廓概念、空间结构、延展体系,更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展示。深度探索符合长城主题特点和审美框架的落地化方案,将“具象化落地”与“精神内核表达”充分结合,综合考量自然景观、区域人文、建筑细节、历史遗存等纳入规划和审美界定体系。
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定向的文旅融合,不仅是要基于长城遗址、遗存、遗貌的研究,其延申、延展还要有民族审美高度的体现,将新修、新建、新增部分的文化内核呼应、古今审美定位、主题思想传承等充分融合起来,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综合区域内外成为民族特色文化的演化地,让受众可以充分地认识和感悟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特殊的精神内涵。
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定位
横亘在中华层峦叠嶂之中的长城,是人类建造史上在自然中缔造的空间奇迹,跨越连贯15省,融合2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海拔高差3000多米,从空间上穿越了华夏大地。
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长城及其周边延伸的空间展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呼应关系,不能单一、单项化长城的精神内核表达,要从更高的空间维度去审视长城在区域中的存在关系,以及在大的空间高度与周边地貌、村镇、人文、交通等的空间关系,这样才能保障实现以长城为连续性主线、以长城沿途文化带为辐射、以带状文化公园核心节点为重彩表现的综合的长城国家文化示范区域。
4.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规划设计中的审美定位
从历史长河中看长城,就不能单从军事防御体系去界定,尤其在今日的中国,长城已经是内嵌在华夏腹地之中,要极大地扩展长城的内涵外延,并在进行整体和区域规划的时候,从民族高度、时代角度、审美传达、落地带动上综合考虑,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已经从宏观上界定好大方向之后,意匠表达、审美定位和落地带动等就成为主要研究和思考方向。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从空间上是特殊的带状文旅项目,像是一副横陈在山川、沃土之上的山水画巨作,有了重笔打底,就要尊重和发挥山水画巨作的浓淡、重轻、远近、虚实的空间表达方法,将自然景观、沿途村镇、地理特征等作为规划设计中的意匠题材,丰富和延伸空间想象力,让空间规划的审美趋于艺术性及合理化,不能在节点规划设计中乱堆砌内容,要发挥好艺术作品留白般的意境空间。
5.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规划设计中的审美构成
如果抽离表象因素,把长城作为艺术作品去进行解构分析,可以得到基础元素构成,如色彩构成构成:线性、灰度、环境色反差等,精神内容构成:战争、防御、对抗、粗犷、关内外差异化对照等,环境心理构成:宏大、和谐、安全、庇护、依靠、生存等。
同时,相关的长城地域人文、特色、风俗、地貌和气候等也是决定和影响审美的重要因素,需要同时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完成相对统一和完整的审美需求,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审美高度和深度,以及审美构成融合后的艺术性、自然性和合理性。
6.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规划设计中的审美表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分散在全国15个省的宏大的国家级项目,并逐级分解为诸多的子项目。因此,在进行具体化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除了严格遵守国家框架性约定和强制性规划条件之外,一定要注意与本土区域特点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代表区域特点和审美差异的建筑制式、民俗民宿特点、民族服饰、饮食差异、地方文化等。
这样才能真正将长城这一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充分解构和重组,切实与本土化的意匠精神、审美情趣、文化沟通进行衔接,实现长城文化与地方特色的灵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