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养殖对海州湾水质影响分析

2020-11-04 08:32:34娟,
环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青口养殖区紫菜

王 娟, 曹 雷

(江苏省连云港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0 引言

紫菜隶属于红藻纲(Bangiophyceae),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yropia)[1],我国紫菜养殖种类主要为条斑紫菜和坛紫菜, 条斑紫菜生长于江苏省沿海,连云港为主要产地。上世纪80年代,连云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紫菜养殖, 其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沿海的连云区、赣榆区、灌云县等海域。 这些地区因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及十分适合紫菜生长的海域滩涂,因此成为了连云港市紫菜的养殖、加工、销售的重要基地。 紫菜养殖在连云港水产养殖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 是连云港市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玻璃钢撑杆、翻板养殖等创新技术的逐步推广,条斑紫菜养殖逐步走向“深海”,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2018年,连云港条斑紫菜养殖面积突破2.7 × 108m2。

条斑紫菜养殖分为育苗、挂网、分苗和收割4 个阶段, 养殖周期从每年的10月份持续到次年4月份。 本文通过调研紫菜养殖过程、养殖规模,跟踪监测养殖周期养殖区海水水质, 研究紫菜养殖对海州湾海水水质影响因素, 对推动海州湾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典型养殖场选取

为调查条斑紫菜养殖对海州湾海水水质的影响, 在海州湾紫菜养殖区选取2 个典型的紫菜养殖场,分别位于连岛和青口区域,下称连岛紫菜养殖场和青口紫菜养殖场。 2 个紫菜养殖场均为个人承包制,采用传统的支柱式养殖,四周为其他家紫菜养殖场,2 个养殖场规模均为1.3×105m2,规模适中。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对2 个典型的紫菜养殖场进行跟踪监测, 在连岛和青口养殖场各设置4 个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从2018年10月~2019年4月,频次为每周1 次,采样时间为海水平潮期,监测项目为海水COD、活性磷酸盐、氨氮、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 样品按照GB 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中的分析方法进行水质分析监测。

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监测点位见图1。

图1 连岛养殖场和青口养殖场位置示意

1.3 水质评价

采用海水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紫菜养殖场海水环境状况,其计算公式为PIi=Ci/Soi。式中:PIi为污染物i 的污染指数;Ci污染物i 的实测浓度;Soi污染物i 的评价标准。 监测区域为沿岸盐业养殖区,执行第二类海水标准。

表1 连岛紫菜养殖场海水监测结果mg·L-1

表2 青口紫菜养殖场海水监测结果mg·L-1

2 结果与讨论

2.1 连岛和青口养殖场海水监测结果

对连岛和青口2 个典型紫菜养殖区进行整个养殖期内的海水水质跟踪监测, 每个养殖场4 个监测点位监测数据计算平均值,监测结果见表1 和表2。

根据监测数据,在紫菜养殖周期内,海水COD除连岛紫菜养殖场10月第2 周监测结果超标外,2个养殖场其他时间的监测质量浓度均小于3 mg/L,整体可达到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标准,满足功能区要求;2 个养殖场海水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均小于0.03 mg/L, 满足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标准;海水无机氮随紫菜养殖阶段不同而变化, 连岛养殖场10月第2周至12月第1 周监测质量浓度小于0.3 mg/L,其他监测结果均超标, 青口紫菜养殖场海水无机氮从2019年1月第4 周开始陆续开始出现超标现象。 近年来海州湾海域海水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海州湾地区的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2]。

2.2 海州湾紫菜养殖阶段水质评价结果

养殖场海水无机氮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见图2。

图2 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无机氮污染指数变化情况

10月至12月初紫菜挂网期及分苗期, 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无机氮污染指数均为PIN<1, 且均呈降低趋势,海水无机氮指标优于二类海水标准,达到一类海水标准;12月下旬至4月初紫菜收割期,连岛养殖场PIN均值为1.454, 青口养殖场PIN均值为1.004,2 个养殖场无机氮污染指数均为PIN>1,无机氮污染指数急剧升高,海水水质显著恶化。

紫菜养殖场COD 计算结果见图3。 由图3 可以看出,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在整个紫菜养殖阶段,COD 污染指数PICOD<1, 紫菜挂网和分苗期呈降低趋势,收割期呈上升趋势。

图3 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COD 污染指数变化情况

紫菜养殖场活性磷酸盐计算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 养殖过程中2 个养殖场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PIP<1,且整个养殖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

图4 连岛和青口紫菜养殖场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变化情况

3 紫菜养殖对海州湾无机氮影响分析

海州湾紫菜养殖期间,COD、活性磷酸盐变化情况较小, 且均满足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本文重点分析条斑紫菜养殖对海州湾海域无机氮浓度的影响因素。

3.1 紫菜养殖过程对海州湾无机氮影响分析

3.1.1 紫菜生长

紫菜养殖挂网期和分苗期, 连岛和青口2 个养殖场海水无机氮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紫菜下海后,紫菜的生长会吸收转化海水中NH3-N、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营养盐,从而降低海水中无机氮的浓度[3-6]。

2018年海州湾2.7×108m2紫菜养殖区共产紫菜35 亿张,1 张3 g,即1.05×104t。条斑紫菜中氮质量分数在3.16%到7.68%[7-8], 以平均值5.42%计,2018年收割的紫菜含氮总量约为569.1 t。

3.1.2 紫菜腐烂和脱落

紫菜生长过程中、收割期均会发生紫菜腐烂、脱落等问题,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释放氮素,导致海水中无机氮升高。调查表明,腐烂和脱落的紫菜量约为产量的5%, 腐烂和脱落的紫菜叶片80%会沉入海底,在海底进行固定,紫菜的快速生长也会打破海底沉积物氮的平衡, 可能会促进氮的释放[9];20%紫菜经微生物分解后,营养盐重新进入海水中,估算2018年紫菜收割期间进入海水中的氮约为5.7 t。

3.1.3 加药

紫菜分苗期为除去网帘上的浒苔等杂藻幼苗,分苗时需要加药,即除藻剂。 除藻剂主要成分为盐酸或者柠檬酸,其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盐,在2 个养殖场随机取2 个批次的除藻剂,其营养盐含量见表3。

表3 紫菜分苗期所用除藻剂营养盐含量mg·L-1

分苗期,每亩紫菜所需除藻剂约0.5 ~1 kg,海州湾2.7×108m2紫菜养殖区2018年所用除藻剂约200~400 t,由加药带入海州湾的约2.3 ~4.6 kg,TP 约0.07~0.14 kg,由于海域面积大,加药引入的营养盐对海水水质变化影响较小,忽略不计。

3.1.4 施肥

随着紫菜养殖技术发展, 原本仅能在近岸海域养殖的紫菜逐渐走向远海,由于受陆源影响较小,远海区营养盐浓度较低,无法满足紫菜生长需要,养殖户通过施肥增加海水中营养盐浓度, 施肥成分主要为尿素和氯化铵等。 施肥通常在紫菜收割期进行。

假设紫菜养殖期间陆源污染和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海源污染不变,利用氮平衡,估算2018 ~2019年紫菜养殖周期施肥量。

式中:T 为氮来源质量,t;F 为施肥肥料中氮质量,t;L 为陆源及其他海源污染进入海水中的氮质量,t;M为腐烂、脱落的紫菜经分解进入海水中的氮质量。

式中:C 为氮产出质量,t;Z 为紫菜中氮质量,t;H 为海水中氮质量,t。

根据物质守恒原理,T ≈C, 即F+L+M=Z+H。 由于9月底紫菜尚未下海,F9=0,M9=0,Z9=0,得出L9 =H9,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9月底陆源污染进入海水中氮元素量约为近岸海水中氮元素量。 假设紫菜养殖期间陆源及其他海源污染情况未发生变化,则4月份紫菜养殖过程,海水中氮平衡可表示为:F4=Z4+H4–H9-M4 , 其中,Z4 约569.1 t,M4 约5.7 t。

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海州湾紫菜养殖区监测结果平均值见表4。

表4 紫菜养殖前后海州湾例行监测点位无机氮变化情况 mg·L-1

取各点位平均值作为海州湾紫菜养殖区海水无机氮平均浓度,紫菜养殖区面积为2.7×108m2,海水深度以5 m 计, 则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海水中氮元素量H9,H4 分别为692.5 和627.7 t。

初步估算施肥肥料中氮元素量F4 约498.6 t。 以氯化铵计,则施肥量为1 905 t,平均每m2施肥量约7.1 kg。

3.1.5 紫菜养殖过程对海州湾海域无机氮影响

综合分析紫菜养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 对海水中无机氮产生正影响的主要是紫菜生长, 产生负影响的主要是紫菜养殖过程中紫菜的腐烂、 脱落和收割期施肥。 由于海水流动、海域面积大,施肥量很难控制。为了保证紫菜的生长,紫菜养殖过程中施肥量加剧,远远大于紫菜生长所需,直接导致海州湾海域海水无机氮污染。

3.2 紫菜养殖规模对海州湾海水无机氮影响分析

近几年海州湾紫菜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有向远海延伸的趋势, 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分布情况显示, 紫菜养殖面积由2015年的1.0×108m2,已扩张到2018年的2.7×108m2[10]。 紫菜养殖周期为每年的10月~次年4月,近海海域海水水质例行监测为每年的4,8 和10月,紫菜施肥一般在12月~4月期间, 对海水例行监测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4月份的监测结果。 因此,2016 ~2019年4月份海水质量对应2015 ~2018年紫菜养殖规模,2015~2018年海州湾紫菜养殖规模及无机氮浓度变化情况见图5。 由图5 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海州湾紫菜养殖规模从1.0×108m2急剧扩大到2018年2.7×108m2,养殖范围由近海岸逐渐向深海扩张。 紫菜养殖规模的扩张打破了海水中无机氮的平衡, 无机氮浓度降低,无法供应紫菜生长需要,为了加速紫菜生长,紫菜养殖户不合理施肥,导致整个养殖区海水无机氮浓度急剧升高,海水水质恶化。

图5 2015~2019年海州湾紫菜养殖规模及无机氮浓度变化

4 结论与建议

(1)海州湾海域污染来源分为陆源污染和海源污染,由于2018年4月连云港灌云灌南化工园区关停等原因,排入海州湾近岸海域的污水量、营养盐物质锐减,陆源污染显著减少,但2018年12月中下旬到2019年4月初海水中无机氮浓度仍显著增高。对连岛和青口2 个紫菜养殖场的监测结果表明, 紫菜养殖过程中,COD 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小于1,整体满足功能区要求;紫菜挂网期和分苗期PIN<1,且呈下降趋势, 紫菜收割期2 个养殖场PIN>1,PIN急剧升高,海水水质显著恶化。

(2)海州湾海域条斑紫菜的生长可吸收转化海水中无机氮,降低无机氮浓度;紫菜分苗期加药过程对海水中无机氮影响较小; 紫菜腐烂和施肥使海水中无机氮升高,尤其是大量紫菜养殖收割期的施肥,直接导致海州湾海域无机氮超标; 从2015年起,随着紫菜养殖技术的发展, 海州湾紫菜养殖逐渐从近海走向远海,养殖规模无序扩张,海水中无机氮的浓度无法满足紫菜生长需要, 从而紫菜收割期大量施肥,海水中无机氮急剧升高。

(3)建议控制紫菜养殖规模,使之恢复到2015年以前的规模, 在河口区域划定1.0× 108m2养殖区,充分利用陆源带入海水的营养盐,既可以降低海水中营养盐浓度,也无需另外施肥,从而达到紫菜养殖和海水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建议多种经济作物轮作。在条斑紫菜养殖区域进行错时坛紫菜养殖,坛紫菜抗病能力强,腐烂情况较少,可以从8月份开始种植坛紫菜,并利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利用养殖区现有筏架设施,发展坛紫菜二茬养殖。

猜你喜欢
青口养殖区紫菜
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生物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广西科学(2022年5期)2022-12-07 09:36:24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海洋通报(2021年2期)2021-07-22 07:55:30
紫菜蛋花汤
孩子(2021年1期)2021-02-02 12:24:16
紫菜包饭
幽默大师(2019年10期)2019-10-17 02:09:18
揭秘“塑料袋紫菜”
夏日的青口河
连云港文学(2016年8期)2016-11-25 17:30:08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
鲜美秋刀鱼之味
青迈辣椒膏炒青口
餐饮世界(2014年11期)2014-07-25 0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