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①

2020-11-03 06:23梁春戈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解决策略高中物理

梁春戈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该有足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要有适当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形成物理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物理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因素。文章总结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了针对性地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解决策略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动力。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最大限度开发学生。而在教学中关注创造性思维教学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的核心素养[1],为物理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创造性地思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形成新的知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往往表现为开发新的技术、形成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等。创造性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所产出的结果上,而且还表现在思考的方法和运用的技术方案上。在某些局部的问题解决上,创造性思维凸显出新奇之处。创造性思维广泛地存在于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增值。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往往需要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思索,甚至要经过多次失败以后才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推理、归纳、想象等活动。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遇到的问题

1、教师的重视意识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只是将创新教学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在实践中并没有贯彻创新教育的原则。一些教师还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所以,创新教育的意识长期停留在学校的教育规划中,但是却没有从实际上进行落实。这些都表明学校的教育主体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建设的研究者。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影响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创新教育的了解还不足,在专业方面还没有办法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指导[2]。而且在高中阶段,物理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学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的创新思维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3、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当前高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习惯采用课堂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创新性思维是无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在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中,课本教材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而高中物理老师需要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向同学们开展拓展型物理教学。其次,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可以和其他类别的学科知识相融合,开展知识的迁移。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讲授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讲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单元时。可以向学生们讲解牛顿探索物理知识的相关案例,用名人的事迹去激发学生大胆创新,进行创造性思维。

2、运用情景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晦涩性。一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說,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因素,创设图片,视频兼备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日常无法演示的物理实验,如波干涉,静电平衡实验等等。

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检验自己物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物理理论都是在一次一次的实验中被总结出来的[3]。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举例来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操作一个伽利略的加速实验。准备木板和小球,让小球从倾斜的木板上做自由落体,然后去观察小球滚动的距离。然后,再让小球从一个倾斜的木板自由落下滚落到另外一个倾斜的木板上,观察小球滚在另外一个木板上所达到的高度。最后,可以得出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小球在第二个倾斜木板上所达到了高度和自由落下的高度是相同的。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影响因素。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策略,转变思想意识,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高中物理才能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庆红.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7):68-69.

[2]曾剑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9):196.

[3]王刚.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3):55.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解决策略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