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本,提升思维

2020-11-03 06:11林静静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知识理解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林静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涌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理念对于师生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忽视对化学的基本知识投入度,学生对于核心知识、原理理解不深刻,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本文以理解文本,提升思维,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理解;教学策略

新课改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理解基本的化学原理以及概念,在认识化学现象的基础上,探索其本质,并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逐步理解,从而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理解为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结合理解发生的心理过程,从而提出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策略,使得化学的教学可以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融为一体。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解是化学的教学目标

在《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真正理解能力并可以学以致用的人才”,他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学的直接目标;最早对教学目标进行有规律的分类的是美国的布鲁姆,他认为在教学目标分类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是重要的学习要求。在中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时,刘知新和王建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知道、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五个层次,我们可以看到,理解对于化学的知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解是教育界一个教学方向。

(二)教师对“理解”缺乏清晰认知

在现实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教师会以实现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老师来说,对于“为理解而教”却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知。很多时候把理解同记忆划等号,就是把课本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解释,学生并不能用有关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二、促进高中化学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作为设计教学的土壤

高中化学的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老师在提高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出发点,来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此时的理解为认知矛盾,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于常见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潜力与欲望。

(二)以学生需要理解的知识作为设计问题的核心

(1)设计合理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呢?这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同样也是核心概念提出的关键,通过有关问题的提出来解决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基本的问题就是对于核心的概念要充分认同,并指向核心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尽一切方法来提出具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的基本问题,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来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通过解答的过程来产生最为基本的理解。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对有实际价值、深度和难度的内容进行梯度式的发问,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来把一些较难的问题分解成一组有层次的问题组,当然,在设计问题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好问题的衔接,铺设来逐步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三)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构建认知结构的基础

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认知的过程中,思维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认知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提高教学的整体内容,以及概括化水平;要学会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的内在关系;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并逐渐促进认知的结构完善。

(1)在课堂教学多进行自主实践,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都说实践出真知,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积极进行思维,激发对知识深入探究的欲望,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上高二《原电池》一课时,首先,教师通过设疑、举例、质疑、创设情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演示“桔子电池”,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材料进行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诱发,学习动机和热情得以调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身心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

(2)创设“变式性”的问题链,使知识全面整合。

“变式性”的问题链,指问题的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变式性”的问题链能加深对相应问题群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按知识结构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化。

已知:3Br2+6FeCl2=4FeCl3+2FeBr3,则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12+2Br-=Br2+2Cl-

B.B.C12+2Fe2+=2Cl-+2Fe3+

C.2Fe2++2Br-+2C12=2Fe3++Br2+4Cl-

D.2Fe2++4Br-+3Cl2=2Fe3++2Br2+6Cl-

對于这一问题首先组织学生讨论:Fe2+和Br-都具有还原性,少量的Cl2是先氧化Fe2+,还是先氧化Br-?由题给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Fe2+的还原性比Br-强,所以通入少量的C12只能使Fe2+被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选B答案。

接着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两种离子都被氧化?且后被氧化的离子是部分还是全部被氧化又如何确定?此时,教师将原题作以下变化,从实例让学生分析、探究:

变化一:把“通入少量的C12”改为“通人足量(或过量)的Cl2”,变化后的正确答案为D。

变化二:把“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改成“在80mL 2mol/L FeBr2溶液中通入4.48L Cl2(标况下)”。变化后正确答案应为4Fe2++6Br-+5Cl2=4Fe2++3Br2+10Cl-。

总而言之,促进高中化学的理解教学,这并不代表要求学生对于所有的知识都进行深入理解,而是对于有实际意义以及科学价值的知识进行探索,值得深入理解的内容都是一些超越了散乱而独立存在的事实或是技能。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知识理解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利用实验教学优化物理高效课堂
让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理解为本,提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