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区域中职生素质初探

2020-11-03 05:41迪力木拉提·乃买提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少数民族中职

迪力木拉提·乃买提

【摘  要】在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文化教育,让少数民族精神品质能够深入到广大的中职学生中,提高少数民族区域学生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教育;素养提升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礼节和品质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已不再是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首要关注点,而高素质人才成了香饽饽。提高中职学生素质是根本,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1.1经济帮扶功能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展资助工作中,首要工作是在物质层面上给予贫困生帮助,通过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减轻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安心学习,提高个人职业能力。

1.2思想导向功能

在资助工作中,中职学校不仅要为贫困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要对贫困生实施心理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感恩政府和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温暖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养成依赖社会帮扶的心理,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学习理念,尽量独立解决困难,并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使贫困生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工作者。

1.3诚信塑造功能

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评定工作中,中职学校应对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展开充分的调查和认定,并在落实帮扶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引导,使学生对诚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后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强化训练活动。

2.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对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不仅要对所有的基础课,如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如:学前教育专业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学生的《乐理与视唱》、《琴法》《声乐》《简笔画》《手工》、《舞蹈创编》等专业课程,服装设计专业、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等专业都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风俗、民俗、工艺都融入《服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专业课中,把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充分激发出来,有效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传承”,达到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渗入。同时也可以使各个学科之间可以相互的形成呼应的关系,可以进行更好的拓展,把传统教育引入到职业教育过程中非常的有必要。

3.教学过程中方式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

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都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这样不仅会减少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还对自身的帮助不大。因此,要想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就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转变,要不断的对优秀传统教育文化采取创新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将教育的质量进行提高。

3.1以社团为主要途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入口

中职学校社团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社团的常规教学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入门教学形式。各个社团聚集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学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该社团的学习目标、内容相融合,能让学生在有浓厚兴趣的情况进入传统文化的世界,为传承埋下兴趣的种子,而兴趣是所有行动的源动力,是效果的保障剂。

3.2用好传承的形式,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用常规的教學手段以外,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有效的途径,是要不断思考而创新的。

4.教学评价与专业技能考核密切结合,提高传承的效果

中职学校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达到相应的专业技能,都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考核方能取得毕业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相融合,纳入学生技能考核的范畴,形成该校本专业的特色技能,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又能形成办学特色,意义深远。

5.师资队伍的构建,保证传承生生不息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校园内注定传承的模式离不开教师(师傅)+学生,本校专业教师+民间师傅(工匠)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师资组成模式,而如何把民间师傅(工匠)转化成学校长久的能源是我们亟待面临的又一问题。一种方式:让专业老师拜师,出师后专业教师既是民间工匠;另一种方式让民间师傅(工匠)成为学校长期聘用的固定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充足而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传承的保障。

6.中职学生素质提升对策

6.1提高学生自我约束感,巩固素养发展的信念

让所有学生都有自我约束的感觉。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的礼节素养是必要的基本素养。而考察个人专业素养,也就是看一个人的职业礼仪。因此,设计中学礼仪教育模式的起点是把基本礼节教育与职业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礼仪意识的培养,必须用学生自觉去做来落实,而怎样去做,有基本礼仪和专业礼仪之分,首先当然是基本的礼仪,通识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某些学校和礼仪教师单方面认为专业礼节是礼仪教育的全部,学生连最基本的礼节都做不好,学科的礼节也做不好。现在要巩固发展礼仪,就要重视个人行为礼仪,日常生活礼节和社交工作礼貌。这包括社会公共场所礼节,家庭礼节,学校礼节等基本礼仪教育。同时,要把礼仪的基本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包括我国历史上的优秀礼仪文化,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礼仪的内容、本质及功能等理论知识。另外,必须把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基本内容抓紧抓实,包括基本的言语、行为举止、仪表服饰等交往礼仪教育。

6.2培养自我修身的积极性,注重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中职学生都好奇心比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个人素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练习,给学生不断自我练习的机会。很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对礼仪的全面讲解,但是有些学生会认为礼仪不就是文明用语和穿着打扮,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意识到课上学习的重要性。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可以在讲解之前,先引导学生练习一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其他班同学的教室里,成为客人,让学生们用礼仪知识对待,学生往往会发生以下情况:对客人来说太紧张,脸都红了,不知所措,眼睛呆滞,不知道基本姿势,也不太会微笑,忘记了基本的问候,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自己这些失礼的言行都感到羞愧和措辞不当,对自己的礼节和基本要求完全不同的做法深感愧疚。下一次学习中就一定会好好听讲,努力加倍。

7.结束语

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学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一个人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效的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交往,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学生有明确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和衣着打扮的要求,对学校的整体文明程度,甚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将产生影响。学校通过加强修身培养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自身修养,养成优秀的文明习惯,在校园盛开文明礼仪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张玉鹏,姜东亮,段东旭等.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路径研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4):18-21.

[2]孙燕.民办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载体的构建与整合——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文存阅刊,2019,(15):223,214.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少数民族中职
Jiao Ayi| 《娇阿依》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少数民族的服装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