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波,李丽娜
(平度市人民医院妇科,山东青岛 266700)
子宫肌瘤是女性多发的肿瘤之一,也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表征为白带增多、疼痛、腹部包块、子宫出血等,严重时还会造成妇女流产或不孕,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临床常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该病,该术式具备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妇科中应用广泛。但研究显示,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应激反应,造成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康复。可见,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快速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尽可能缓解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缓解脏器功能障碍[1]。基于此,该文选择平度市人民医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将数据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并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100 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年龄最大为41岁,最小年龄为23 岁,平均(30.5±1.4)岁。常规组:年龄最大为40 岁,最小年龄为23 岁,平均(30.5±1.0)岁。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2]。排除标准:巨大子宫肌瘤;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血液疾患者;胃肠道疾病的患者[3]。
常规组(n=50)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
试验组(n=50)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快速康复干预。向患者讲解术式的优点,并通过多维度方式(视频、微信公众号、手册等)为患者讲解配合事项、手术方法、护理方案、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1 d 指导患者口服温水2 000 mL+18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混合液(国药准字H20030828),分3次服用,每次间隔4 h;术前1 d根据患者状态予以补液;术前2 h口服10%葡萄糖(国药准字 H51020633)[4]。(2)术后快速康复干预。①术后12~24 h 将引流管拔出,术后24 h 将尿管拔出,按照患者情况鼓励其早期下床排便;患者清醒后由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其开展四肢活动,每2~3 h翻身一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床上四肢活动开始;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的方式,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术后1 d后开展下床活动。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限制性补液,每日补液量2 000 mL。③术后每30 min 观察1 次肠鸣音情况,若肠鸣音超过4次/min,需指导其服用排气汤汁;待患者术后清醒后予以口香糖咀嚼;术后1~2 d 内给予患者留置饮食,不可食用牛奶、豆浆产气食物;术后2 d实施硬膜外镇痛泵止痛[5]。
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水平等。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5.70±1.70)d、下床活动时间(18.50±5.40)h、肛门排气时间(36.60±11.60)h 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试验组(n=50)常规组(n=50)t值P值术后住院时间(d)5.70±1.70 8.70±2.50 7.016 7<0.05下床活动时间(h)18.50±5.40 40.00±7.00 17.196 1<0.05肛门排气时间(h)36.60±11.60 46.00±11.70 4.034 3<0.05
试验组术后心理应激指标更优,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比较[(),分]
组别SAS评分SDS评分试验组(n=50)常规组(n=50)t值P值37.00±3.50 41.50±5.00 5.213 5<0.05 38.10±2.50 42.00±4.50 5.357 0<0.05
试验组术后生理应激指标更优,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生理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生理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组别试验组(n=50)常规组(n=50)t值P值IL-6(pg/mL)28.00±5.00 38.00±8.50 7.1703<0.05 CRP(g/L)54.00±20.00 98.00±30.00 8.6291<0.0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全身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研究表明,该病好发于30~50岁妇女,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受到刺激有关。此病常见症状为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较大的壁间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等,如果黏膜下肌瘤发生坏死或是感染,还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律出血、白带增多或是脓血样分泌物。子宫肌瘤近半数患者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且在经期加重。浆膜下肌瘤发生瘤蒂扭转或肌瘤发生红色性变,均可能引起腹部剧烈疼痛,肌瘤红色病变还会造成恶心、呕吐、体温上升以及白细胞增多等并发症。临床常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该病,该术式临床疗效显著,但外科手术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影响血流动力学,诱发心理问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可见,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6]。
该文研究显示: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5.70±1.70)d、下床活动时间(18.50±5.40)h、肛门排气时间(36.60±11.60)h优于常规组,这与谢海萍等人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住院时间(5.85±1.62)d、下床活动时间(18.65±5.58)h、肛门排气时间(36.58±11.35)h]。分析原因,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而言,不需要术前严格禁食禁水,术前2 h予以对葡萄糖溶液口服,可缓解患者口渴及饥饿感,术后予以口香糖咀嚼可有效促进机体分泌唾液,促进胃肠蠕动,且术中开展限制性补液,因此术后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时间较短,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7]。
该文研究显示:试验组术后生理应激指标IL-6(28.00±5.00)pg/mL、CRP(54.00±20.00)g/L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术后心理应激指标SAS 评分(37.00±3.50)分、SDS 评分(38.10±2.50)分优于常规组,与谢海萍等人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IL-6(28.25±6.29)pg/mL、CRP(54.12±19.54)g/L、SAS 评分为(37.21±3.62)分]。分析原因,传统的护理模式重点在疾病本身而非患者,对改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欠佳,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以循证医学为准则,以患者为中心,予以多维度的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优化护理各项环节,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8]。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其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应积极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