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伟平
《忆相思》
艺术是一场道阻且长的修行,而真正的高手都是向内观望,反求诸己。因此,艺术是灵魂的摆渡,其尽头是慈悲!这是陈建阳在长期与瓷对话中体悟到的真谛,虽不能至,然能以此和同行共勉,是为乐。他是七十年代末的人,童年里难免有饥饿的记忆,然而德化的青山绿水滋养了他的灵性,轻云薄雾撩拨了他的诗意,暖泥润瓷擦亮了他的梦想,使得他对艺术和美特别敏感,而兴趣终于让他毅然决然地走向学艺之路。
师与徒是传与承的关系,是需要缘分的。他先师从德化县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得到苏大师的精心指导,进步飞快。后又利用时间去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学院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因此,他一身两栖,既得民间派的传统精髓,又得学院派的创新思维。这为他之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奠定了基础。
从艺二十多年,陈建阳一直敏而好学,精益求精,往往能独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的《十八罗汉》作品,每一尊都是经过反复构思,多方取材,然后融为一体,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给欣赏者带来一道美丽的视觉盛宴。你看十八罗汉,不管是神态、服饰、坐姿,还是内心世界的展现,都是恰到好处,能够在逼真中传达一种永恒的力量,即对宗教的信仰和坚持,虽苦却乐。茫茫宇宙,孜孜悟道,终归一心,心才是万法之本。作品通过细腻刻画十八罗汉的不同姿态或叫表法,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和深邃,让人在唯美的艺术世界里觅得一泓清凉。同样是宗教题材,《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却能在成功塑造二尊菩萨时,运用夸张手法,使其坐骑变得活泼有趣,并不觉得突兀。而《忆相思》《江南春》《丝竹婉曲》《烟雨江南》《清水芙蓉》等作品在风格上则倾向于婉约优雅,不仅意境生动,如诗似画,而且运用抽象手法,使人物所处空间变得非常有张力,从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空间和想象余地。
《棋如人生》
《道法自然》
《一个梦想》
另外,陈建阳对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崇敬有加,一直想通过艺术呈现出他们的本来面目。所谓本来面目,并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更是内在的精准表达,包括他们的情感、思想都应得以高度概括。陈建阳深知历史人物的创作要远远难于其他可以凭空想象的人物,比如仕女。知其难,而能深思熟虑,而能深入史籍,反复揣摩、构思,直到在纸上进行反复修改满意为止方进行创作。正因苦心孤诣,他的历史人物作品大多能熠熠生辉,洋溢着一股浩然之气,如《秉读春秋》《万世师表》《屈子行吟》《离骚》《道法自然》等佳作,造型简约独特,线条婉转有力,眼光如炬,势若飞动。显然的,陈建阳重在他们精气神的传达,仿佛要把整个宇宙之气一揽襟中。
可以说,每个艺术家都是独行侠,在奋进中唯有自己才能找到突破点。陈建阳亦不例外。每当夜深人静,仰望星空,他都会用睿智的双眼探寻新的审美坐标。众所周知,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它的语言和风格一直在微妙地变化着,并嵌着时代记忆。陈建阳带着敬畏之心,师古人,师自然。记得宋代诗人戴复古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没错,重复别人是艺术大忌。陈建阳以此为训,更加脚踏实地、谦虚为人,他默默攀登,默默探索。当整个审美体系建构后,他开始追求功到自然成、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在他眼里,艺术是一场漫长的苦修,每一步都很艰辛,但跨过去都会遇到花团锦簇的春天。他不怕苦,不怕累,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在诗意和哲思的维度里漫步,采撷片片芬芳。
总而观之,陈建阳的作品以唯美为主,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活泼,意境优美,人物神韵独具。同时,他理性地融入抽象手法,使作品别具风味,从而看出他是一个喜欢探索的艺术家。艺海求真多歧路,只争朝夕心不移!相信他的大胆创新,会使他的作品在艺术界独树一帜!
《烟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