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园丽
1.认读“誊、励、篇、版、祥、歧、谨”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誊写、谨慎”。
2.默读课文,联系自身,借助心情线,将人物的情绪具象化,随着心情线的波折起伏,体验共情,走进巴迪的内心世界。
3.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这个课题有些特别,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
(2)题目中用了双引号。(双引号和人物的语言有关)
(3)“极了”和“透了”都表示达到了极点。
2.思考: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1)默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认读:腼腆、誊写、一篇、出版、谨慎、迫不及待、引入歧途。
(3)概括文本:课文是按照“八九岁时”“几年后”“现在”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吗?
本文先讲八九岁时,母亲对“我”第一首诗的评价是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再讲几年后___________;最后讲现在的“我”取得了成就,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读课题,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同时也是文中人物所说的话,所以作为课题时要加上双引号。然后紧扣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课文的脉络。)
1.找关键词:好的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发现自我,照出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先来关注童年时期的巴迪。快速浏览课文第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身上的哪些地方有你的影子?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
腼腆、得意扬扬 自豪感、满怀信心 等不及了紧张极了 沉重 失声痛哭
2.交流汇报,相机板贴词卡。
预设:
(1)我考试得了100分,特别高兴。我将试卷拿给妈妈看,当时的感觉就和巴迪一样,腼腆又得意扬扬。
(2)画画比赛获奖了,我很自豪,和巴迪一样,迫不及待地要告诉爸爸。
(3)每次我和爸爸吵架,我都会冲进房间,关上房门,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3.思考:读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表现心情)这些表现心情的词卡,如果让你来摆,你会怎么摆?说说你的理由。
针对“等不及了”,相机教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一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2)交流看法:说说你的发现。试着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用了三个句号,小小的标点把人物的焦急、担忧、盼望、期待等复杂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4.根据学生的汇报,摆放词卡,呈现巴迪的心情线。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本课的难点。它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联结”,联结文本与生活,联结文本与自己。本环节让学生在阅读中从巴迪身上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影子,借助画人物心情线,巧妙地和巴迪产生共鸣,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1.思考:你发现巴迪的心情线和什么有关?(父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示母亲评价的相关语句,用“____”画出表示父亲评价的相关语句。
(1)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呈现母亲和父亲的对话。
(2)小组讨论:同一首诗,母亲是这样的反应,父亲是这样的评价,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发现?找找“不同”,在组内交流。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3)小组代表汇报。预设“不同”:
①字数不同,母亲的话要多一些,父亲的话要少很多。
②写母亲的话,提示语要丰富些,像“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父亲几乎没有什么提示语。
③母亲的话里标点符号很丰富,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父亲的话里基本都是句号。
④母亲很在意“我”,情感很丰富,很热烈。父亲很冷淡。
(4)代入角色: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的不同。虽然父母的语言不同、动作不同、神态不同,但是文中都没有直接写出父母的心理活动。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母亲啊母亲,难道这首诗真的有这么精彩吗?”“父亲啊父亲,难道这首诗真的就这么糟糕吗?”(角色体验,随机采访)
(5)提问:是的,我们读懂了父母的用心,在父亲冷淡甚至是无情的话语背后,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有不一样的发现?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①相机教学,交流体会。
②指名交流:回看父亲的话,你现在又有什么感受?
PNCR系统是使用气力输送原理,将粉体状的高分子脱硝剂从储料仓采用负压下料正压输送的方式,通过风机将脱硝剂输送到炉膛内最佳的反应温区,使氨基与高分子的化学键断裂,释放出大量的含氨自由基,氨基与烟气中NOx发生反应,实现脱硝。PNCR流程如图2所示;该高分子脱硝剂脱硝反应温度比氨水低,反应温度区间为800~900℃,脱硝效率可达到80%。
小结: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爱,默默的爱,不容易被觉察的爱。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时,一定要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学生聚焦父母的动作、语言描写,通过对比阅读、质疑,发现父母的“不同”。理解母亲激励、鼓励、赞许的爱;通过关注细节,细细揣摩,感受父亲深沉、不易觉察、严厉的爱。)
1.默读并思考:面对父亲、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童年时期的“我”的心情就像这条线起起伏伏。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5、16自然段。
2.指名学生汇报关键词,画心情线,并说说理由。(板书:越来越感到幸运、感激)
3.教师小结: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蕴含了父母对“我”的爱。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第16、17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4.联系自身实际,动笔写一写。
爱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是“精彩极了”,也可能是“糟糕透了”;它可能是热情洋溢的,也可能是默默无言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它。仿照诗歌《妈妈的爱》节选,提起笔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来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她的身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5.总结:好的文章总是能让人发现自己,找到自己。这节课我们聚焦心理活动描写,从巴迪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对比语言描写,从巴迪的爸爸妈妈身上,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老师的影子。如何看待生活中不同的爱?请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课文,续画心情线,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再次内化。学生走进故事,感受人物,体会到了真情。课终,让学生联系自身写一写,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结。学生走进故事之后再走出故事。本节课,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较好地实现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