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11-03 05:53于瑞海田传远钱嘉文
渔业科学进展 2020年6期
关键词:孵化率扇贝酸化

刘 洋 于瑞海 张 哲 田传远 钱嘉文

(中国海洋大学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CO2过度排放,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等问题随之出现。海水酸化最终会引起海洋系统内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和生存(Haugan et al, 1996)。研究表明,在pH 较低的海水中,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钙质生物外壳增厚,其作为饵料的价值也随之下降(Caldeira et al,2005)。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正在经历近3 亿年来最大规模的CO2排放,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系统将面临日益加剧的海洋酸化威胁(Ove et al, 20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双壳贝类作为海水养殖重要经济种类之一,同样面临pH 下降带来的威胁(何盛毅等, 2010)。目前,对厚壳贻贝(Mytilus crassitesta lischlk)、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研究表明,酸化海水导致双壳贝类胚胎发育滞缓及幼虫生长缓慢等(Zheng et al, 2014; 刘文广等, 2012; 秦艳杰等, 2013)。另外,王晓琴等(2019)研究发现,pH 变化会对贻贝的矿化、生长和生理过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海水pH 变化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幼贝的研究表明,偏酸环境和偏碱环境均会使幼贝附着力下降,触手不伸出,两壳紧闭,甚至错壳(张明亮等, 2011)。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引进我国已30 多年,主要在我国北方沿海养殖,已成为我国主要扇贝养殖品种之一。本研究以海湾扇贝为对象,分析探讨pH 下降对海湾扇贝早期胚胎发育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pH 下降对贝类养殖业的影响,旨在为贝类养殖产业在未来应对海洋酸化威胁提供科学数据,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贝采集及幼虫孵化

海湾扇贝亲贝于2018 年3 月26 日取自山东省莱州市长渔水产有限公司。亲贝在室内人工促熟,海水温度为22℃~23℃,采用阴干升温流水刺激法催产。待卵子排放后,洗卵并开始用于pH 影响实验。

1.2 实验设计

本实验以正常海水(pH 8.0~8.2)作为对照组,设置4 个pH 梯度(分别为7.6~7.7、7.3~7.4、7.0~7.1 和6.7~6.8),每组设3 个重复。

实验期间,受精完成后,按上述pH梯度转移至10 L水体的塑料桶内进行充气培养,水温为22℃~23℃,日常管理与亲贝促熟期间一致;期间投喂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避免充气影响各组的pH 值,实时监测和调节pH 值,以减少实验误差。

1.3 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影响

将受精卵迅速均分至预先设置的各实验组10 L小桶中,密度为8 ind./ml (取50 ml 定量海水于显微镜下观察,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受精卵密度);受精卵发育到D 形幼虫时,从各实验组取10 ml 样品,滴加碘液固定,在显微镜下测量壳高、壳长,观察并计算畸形率、孵化率等指标。

1.4 pH 对海湾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取育苗场中发育至30 h 的D 形幼虫,均分至预先设置的各实验组10 L 小桶中,密度为3 ind./ml,测量各实验组初始平均壳高。实验第1~8 天,分别取样测量幼虫的壳高,通过与初始值对比,计算生长速率,每组测量重复3 次。测量各实验组密度,计算各实验组的存活率。

1.5 pH 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

取育苗场中海湾扇贝眼点幼虫,均分至预先设置的各实验组10 L 小桶中,密度为3 ind./ml,当眼点幼虫比例>50%时,投放附着基(聚乙烯网片),分别于3、5、7 d 后,测量各实验组眼点幼虫附着变态率。

1.6 数据统计分析

海湾扇贝胚胎发育和幼虫生长各阶段胚胎畸形率(Deformity rate, DR, %)、孵化率(Hatching rate, HR,%)、存活率(Survival rate, SR, %)和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EI)的计算公式:

式中,Dt为实验结束时畸形D 形幼虫密度;St为实验结束时D 形幼虫总密度;F 为实验起始时受精卵密度;Lo为实验起始时幼虫密度;Lt为实验结束时幼虫密度;He、Hc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孵化率;Te、Tc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孵化时间;De、Dc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畸形率。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各组幼虫的生长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VONA)分析,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2 结果

2.1 不同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影响

在不同pH 条件下,海湾扇贝胚胎孵化率、D 形幼虫畸形率以及生长情况见表1、图1 和图2。

从表1 和图1 可以看出,不同pH 对海湾扇贝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孵化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孵化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pH 7.6~7.7 时,孵化率为43.75%,仅为对照组的一半;在畸形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样差异显著(P<0.05),pH 6.7~6.8 时高达48.39%,而对照组仅为4.76%,相差近10 倍,并且随着pH 的降低,畸形率不断升高;孵化时间方面,孵化时间随着pH 的下降呈现递增趋势,当pH 下降至6.7~6.8 时,孵化时间相比对照组延长了8 h。

为评估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综合影响,引入综合评价指数。从表1 可以看出,酸化程度越大,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影响越大。从图2 可以看出,对照组壳长、壳高明显高于各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且各实验组壳长与壳高随着pH 的降低明显下降,pH 7.0~7.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差近12 μm。

图1 不同酸化程度下30 h 时孵化率和畸形率Fig.1 Hatching rate and deformity rat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for 30 h

2.2 不同pH 对海湾扇贝D 形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图2 不同酸化程度下30 h 时各组D 形幼虫的壳长和壳高Fig.2 Shell length and shell height of D larvae in each group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for 30 h

不同pH 条件下,海湾扇贝D 形幼虫生长发育见图3 和图4。从图3 可以看出,不同pH 条件下,D 形幼虫对照组存活率均高于实验组,且差异显著(P<0.05)。4 d 内,pH 7.6~7.7 实验组存活率下降幅度较小,而pH 7.3~7.4、pH 7.0~7.1、pH 6.7~6.8 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但各组内仍差异显著(P<0.05),仅在第4 天时,pH 7.3~7.4 与pH 7.0~7.1 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 天时,pH 6.7~6.8 实验组存活率达到最低,为39.1%。

表1 不同酸化程度下孵化时间、畸形率和孵化率差异Tab.1 Differences in hatching time, deformity rate and hatch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图3 不同酸化程度下D 形幼虫存活率Fig.3 Survival rate of D-larva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从图4 可以看出,不同pH 条件下,D 形幼虫期间对照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4 d 内,pH 7.6~7.7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第1 天,除pH 7.0~7.1 与pH 6.7~6.8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第2 天,pH 7.3~7.4、pH 7.0~7.1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第4 天时,实验组pH 6.7~6.8 生长速率最慢,仅为5.5 μm/d,而对照组生长速率均保持在10 μm/d 以上。

图4 不同酸化程度下D 形幼虫的生长速率比较Fig.4 Growth rate of D-larva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2.3 不同pH 对海湾扇贝壳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图5 可以看出,不同pH 条件下,壳顶幼虫期对照组存活率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幼虫发育至第7 天,pH 下降0.7~0.8 及更多时,存活率下降幅度较大,存活率均在20%以下;幼虫发育至第8 天,实验组pH 7.0~7.1 和pH 6.7~6.8 的存活率分别为6.1%和5.6%。实验组pH 7.6~7.7 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虽保持较高存活率,但幼虫发育至第8 天时,存活率仅为38.7%,而对照组存活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为75.2%。从图6 可以看出,壳顶幼虫期各组生长速率均差异显著(P<0.05),壳顶幼虫发育期内,生长速率均随pH 下降而降低。发育至第8 天时,pH 7.3~7.4组及以下的生长速率极低,基本呈生长停滞状态。

图5 不同酸化程度下壳顶幼虫存活率比较Fig.5 Survival rate of umbo larva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图6 不同酸化程度下壳顶幼虫生长速率Fig.6 Growth rate of umbo larva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2.4 不同pH 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

不同pH 条件下,各组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率情况见图7。从图7 可以看出,除第7 天,pH 7.0~7.1组比 pH 7.3~7.4 组附着率高,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 天和第5 天时,幼虫附着率均随pH的下降而降低,且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7 天时,对照组附着率最高达到88.7%,而pH 6.7~6.8 实验组附着率仅为31.7%。

图7 不同酸化程度下各组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率Fig.7 Larval adhesive rate of gulf scallop larvae at different acidification level

3 讨论

目前,全球海洋酸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据统计,海洋酸化已达到1400 万年来未见的水平。环境的恶化对经济贝类的早期生长发育影响巨大,且直接关乎人工育苗的成败,环境的改变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幼虫的孵化以及生长存活(Goulletquer et al, 2002; Simon et al, 2006; Gazeau et al, 2011)。海水pH 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而主要集中于海水盐度、饵料、温度以及重金属方面(刘文广等, 2014; James et al, 2005)。

3.1 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影响

研究表明,pH 对海湾扇贝胚胎发育的孵化率、畸形率及孵化时间均有显著影响。在孵化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pH 的降低,孵化率反而有上升趋势,pH 6.7~6.8 实验组的孵化率达到60.0%,比pH 7.6~7.7 实验组高出17.0%,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胚胎发育早期仅依靠自身卵黄发育,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小所致(刘文广等, 2012; 尼贝肯,1991)。何盛毅等(2011)对马氏珠母贝的研究显示,pH=7.7 时,D 形幼虫孵化率[(16.6±12.0)%]显著低于对照组[(44.8±7.4)%],且畸形率[(48.2±9.1%)]比对照组高3 倍;蔡娟等(2016)对青蛤的研究显示,低pH值和高pH 时,胚胎发育没有明显滞后,但pH 7.4 组与pH 9.0 组的原肠期胚体转动速度较对照组慢;另外,Kurihara 等(2008)研究pH 7.4 的酸化海水对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M. edulis)胚胎发育的影响,表明胚胎发育基本不受酸化海水的影响;Gazeau 等(2010)通过研究紫贻贝发现,pH 为7.6 条件下,其D 形幼虫孵化率[(24.0±4.0)%],比对照组(pH=8.1)条件下低[(12.7±0.9)%],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H 的降低对海湾扇贝胚胎孵化具有较大影响。

在畸形率方面,D 形幼虫畸形率在紫贻贝(Gazeau et al, 2010)、太平洋牡蛎(Kurihara et al, 2008)及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秦艳杰等, 2013)中都出现过。本研究发现,畸形率随pH 的下降呈现上升趋势,最高达到48.4%。Kurihara 等(2008)研究发现,太平洋牡蛎幼虫也会出现明显的畸形,pH 为7.4 时,畸形率高达80%,这比海湾扇贝幼虫表现的更为明显。秦艳杰等(2013)对中间球海胆的研究显示,实验组长腕幼虫畸形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腕短小、萎缩、腕骨针折断、骨针弯曲变形等。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D 形幼虫的正常生长对外界酸性条件非常敏感,如果海洋酸化持续加剧,海湾扇贝幼虫将面临巨大的威胁(王有基等, 2014; Victoria et al,2008)。

胚胎发育过程中,pH 下降对其孵化时间也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在pH 为6.7~6.8 时,发育至D形幼虫的时间为29 h,而对照组仅为21 h。蔡娟等(2016)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研究报道了相似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H 7.4 组匍匐期发育时间延迟约48 h,单水管期发育时间延迟约68 h,囊胚期纤毛轮转动慢于对照组,且一直延续至担轮幼虫。这可能是因为胚胎期完全暴露于酸化环境中,使幼虫改变了摄食渠道,从外界获取食物、环境适应能力差异导致(刘文广等, 2012; 尼贝肯, 1991)。相反,Kurihara 等(2009)研究发现,地中海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胚胎发育过程基本不受酸化海水的影响,同样,可能是胚胎发育早期仅依靠于自身的卵黄发育,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小所致(刘文广等, 2012;尼贝肯, 1991)。

3.2 pH 对海湾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存活率是反映贝类幼虫对环境耐受性的重要指标(尼贝肯, 1991)。当环境条件不适应时,可能会抑制贝类幼虫的钙化过程,导致其生长缓慢,甚至死亡(Kurihara et al, 2009)。结果显示,随着pH 的降低,存活率也同时下降。Dove 等(2007)对岩牡蛎(Saccostrea glomerata)的研究发现,被酸化的河口地区牡蛎死亡率高且生长速度慢。Watson 等(2009)对岩牡蛎的研究中也发现同样的结果,在pH 下降0.3 的情况下,存活率下降了43.0%;在pH 下降0.5 的情况下,存活率下降了72.0%,这与本实验结果相近。

影响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自身发育阶段因素以及幼虫的耐受性等(Gatos et al, 1998)。海水pH 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加之海洋酸化的加速,对于幼虫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海洋酸化由于CO2的过度溶解,会打破海水中碳酸钙溶解平衡,而碳酸钙作为形成贝类贝壳及海洋生物骨骼的重要物质,pH 下降会阻碍某些生物形成碳酸钙的能力,进而影响该生物的生长、繁育(Gatos et al, 1998)。对于双壳贝类,Green 等(2004)研究发现,在pH 为7.4 的条件下,太平洋牡蛎幼虫发育缓慢,钙化程度降低,并且个体多数出现少壳缺壳现象;Gazeau 等(2010)在紫贻贝的研究中发现,当pH 下降0.25~0.34时,在2 d 和13 d 时的壳高分别下降了4.5%和6.0%;当pH 下降0.5 时,15 d 时的壳厚下降了12.0%。本研究结果与前述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这说明酸化海水对于幼虫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幼虫的耐受性相比之前大幅下降。同样,在对马氏珠母贝(何盛毅等, 2011)的研究中发现,D 型幼虫生长缓慢,且畸形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在Green 等(2004)对幼年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研究发现,在文石不饱和水体中死亡率显著增加,外壳在2 周内全部溶解。研究表明,导致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缓慢可能是因为其细胞渗透压发生改变,为了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必然会转移部分用于其他生理过程的能量进行反馈补偿性代谢,影响了生物其他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生长发育变慢(湛垚垚等, 2013)。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酸化海水对贝类的生长发育影响巨大。Cooley 等(2009)预测,到2060 年,海洋酸化将会给美国贝类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将造成14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3.3 pH 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的影响

当眼点幼虫比例>50%时,需要投放附着基,此时是贝类由浮游幼虫向稚贝转变的重要发育阶段。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幼虫会出现附着延长或者不附着等,甚至死亡(张涛等, 2001)。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H 的降低,附着率降低,第7 天时,对照组附着率最高达到88.7%,而pH 6.7~6.8 实验组附着率仅为31.7%。Welladsen 等(2010)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研究显示,pH 7.8 和7.6 酸性条件下,足丝的生产数量和总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pH 7.6 条件下,珠母贝足丝明显比对照组细。另外,Donnell 等(2013)研究发现,高浓度CO2条件下,贻贝足丝韧性下降,与对照组相差40.0%。结果表明,pH 下降会削弱双壳贝类的附着能力。

4 结语

通过研究不同pH 条件下海湾扇贝胚胎发育及幼虫生长情况,证明pH 下降对双壳贝类的影响巨大,说明海水酸化的不断加剧,将严重影响海洋中的生物,尤其是甲壳类、无脊椎生物的生存。总之,pH下降问题涉及各海域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尤其是近岸海域。需开展进一步研究,寻找不同贝类在遗传及生理等水平上对酸化海水的响应及适应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构筑海洋生态屏障。

猜你喜欢
孵化率扇贝酸化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