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君
摘 要: 中职机电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提升其职业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要和中职教学发展的需要,也切合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学校机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TH-39;G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0.059
1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1.1 中职学校对于企业人才需求认识不到位
对于机电人才的培养,中职学校没有充分洞察市场需求,也并未全面分析时代更新换代过程中的企业机电用人需求,很难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在教学开展环节,教师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及时更新前沿性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计划,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科学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当前学校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相互融合,有效渗透和补充培养学生内容和方法的难度很高。
1.2 中职学校学生培养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及行为的出现导致教育更加偏向于通过采用课时延长、死记硬背等教学方式,追求学生短期内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发展的长期性,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制约了学生的长期全面发展。中职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道德素养等能力,使得学生在从事就业岗位后,很难融入到全新的社会就业氛围中,承担职场发展压力的能力也不强。
1.3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受限于现有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构建涵盖了评价标准、方法和途径等要素,国内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普遍采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评价模式。评价标准主要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情况和能力有序提升。在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使得评价机制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很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难以有力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
2 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1 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进行机电人才培养
第一,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要选好合作企业。中职学校选择合作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充分认识了解现代学徒制,并且具备强烈的合作意向;其次,中职学校的合作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营业收入,使学校的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实习和实训;再次,企业能够为中职学校学生提供足够规模和优质的实习岗位;最后,企业能够提供具备专业技能的师傅带徒教学。
第二,做好学生校外实习实训任务安排。中职学校基于前期确定的机电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生或学徒的实习及实训任务,按照学新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和员工五大流程进行机电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快速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精准定位岗位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及相应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便于其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人才。在实习期间,中职学校的合作企业应为学生提供相应规模的工作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带教师傅可以参考岗位及学徒专业的差异,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案,使学生的工作技能得到充分提升,达到预期的实习实训任务目标。
第三,做好师傅与学生的选拔。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选择带教师傅和学生。在与学校达成一致意见后,合作企业向中职学校学生提供学徒岗位,落实各个学生的带教师傅。中职学校选择带教师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带教师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愿意将自身技能教授给学生,其教学能力应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综合考量标准;二是带教师傅自身拥有优异的专业实操技能;三是学生(学徒)要与带教师傅形成某种形式的制约关系,借助拜师仪式,带教师傅与学生(学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徒;四是带徒师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够引导学生成长发展;五是带徒师傅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给予徒弟一定的专业理论指导。
对于学生的选拔,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向企业提交实习申请,分配符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价审核的带教师傅,双方才能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带教师傅和学生,通过参考项目的进展设计,组织带教师傅与学生开展拜师仪式,使双方之间形成师徒关系,进而开展带徒教学。
2.2 创新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应根据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及时创新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机电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中职学校整体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性密切关联,能有力提升学生培养的规范性和培养效果,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设置机电专业课程的参考标准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科学制定教学课程的前提也应是人才培养,进而引导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因此,中职学校应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在符合国家、地区行政用人单位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市场用人需求的机电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结构。详细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充分贯穿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并采用有效宣传方法使师生高度重视职业能力对于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体系制定过程中,中职学校应通过培养机电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延伸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层次,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學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得以深化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环节,中职学校应纳入职业能力指标,有机融合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需求,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2.3 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变革现有课程结构。人才培养离不开合理课程结构的支撑。中职学校在培养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开设针对性、应用度高的课程,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合理优化现有机电课程结构。一般而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侧重于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以,中职学校需将现有机电课程体系逐步变革为板块化课程体系,合理优化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各课程板块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内容的有效整合,构成循环课程系统,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使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更高,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课程,在学习中凝练核心知识点。其次,课程设置应体现综合性,良好的整合不同知识内容,便于学生更高效的进行学习。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下,应在教授机电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知识整合、转化应用能力,充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内在关联,在制定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环节充分融入岗位需求,进而构建协调一致、综合全面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其职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师机电专业职业能力培训,在保证培训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培训时间和培训师资,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培训中全面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教学水平,逐步发展成全能型教师人才,使学生既能够获取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在学习中具备优异的职业素养,通过日常实践教学的专业化,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优秀品质和言行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4 结语
采用现代学徒制提升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构建培养模式,还需要长期的实践,也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在实践过程中,对于中职机电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确立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法、设定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拓展、评价机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潘玉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2017(23):53-57.
[2] 刘彦华,杜建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94-96.
[3] 高艳,耿冲.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实习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