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赛课向常态课的转化与利用

2020-11-02 02:35李现国李付娥安丽娟
写真地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常态课赛课转化

李现国 李付娥 安丽娟

摘 要: 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是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提升,受到技工院校的高度重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参赛作品经过指导团队的深度打磨,其实用性、创造性和可行性价值不断提高,指引着常态课改革的方向。要使比赛成果成功转化到常态课堂,首先要深化大赛教学改革理念,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激情,然后明确赛课向常态课转化步骤,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赛课;常态课;转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1.201

“2018年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其大力倡导的‘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教育改革理念”[1],大力推动了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对打破技工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接轨生产教学的转变,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技工院校全面铺开一体化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教师在秉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将比赛优秀成果成功转化到常态课中,使常态课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凸显工学一体,教学过程扎实推进,教学效果明显,一体化教学改革才是真正落地,技工教育才是真正实现“教学革命”。基于此,研究赛课成果向常态课的转化方式和方法,对全面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 赛课向常态课转化的必要性

1.1 常态课是基石,赛课最终要服务于常态课

技工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日常教学,常态课是教师的主战场。教师在常规状态下组织教学活动,传授基本知识,表达教学情感,学生在模拟的企业任务和工作情景中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情感价值。就是在这一节节平淡无奇的常态课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常态课是教师和学生的训练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上好常态课,教师不仅仅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是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启发者。而技工教育者要想快速练就这种扎实的教学功底,实现课堂从“自为”到“自在”的提升,从“隔离化思维”向“交互式思维”的转变,只有通过参加教学比赛体会新的教学理念,接收各种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将赛课擂台中积攒的精华回归到常态课,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的飞跃。

1.2 赛课指引常态课的改革方向

赛课是精心雕琢的美玉,融入了最新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秉承的教育改革理念,就是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的深化和提升。“所谓一体化教学改革,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做的融合”[2]。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一体化工作页,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并给出相应的工作情境,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数字教材。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答疑,并针对任务成果进行各种评价。这与传统的“讲解——接受”这种常态教学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和分配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引领学生获得答案。“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执行了《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一体化课程规范》两个文件,在此基础上设置两项比赛内容:书面提交教学文本设计、现场展开说课与答辩,权重各占一半”[3];每一个比赛内容均设置了详细的一体化评价指标,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求参赛作品来自独立、完整并具有典型性的真实工作任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与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完全吻合。比赛后优秀成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公益性分享,为技工教育者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为教师深度挖掘潜隐于常态课堂中的深层问题提供了有益指导。

2 赛课向常态课转化方式分析

从赛课和常态课的辩证关系分析,常态课是教师参加比赛的训练场,赛课是常态课的升华。一线技工教师从常态课上整理资料,积累经验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参赛教师却只有一少部分,如何带着赛课的精华回归常态课,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认真分析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规则和成果基础上,结合常态课与赛课的辩证关系,确定了赛课向常态课转化的思路和方式。

2.1 深化大赛教学改革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引擎”,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引动力,以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引导教师用于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4]。这就需要学校成立一体化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

教师培训计划可以从教师理念更新和教师能力培养两个阶段开展。理念更新阶段即一体化课程改革理念诠释阶段,可聘请大赛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要求一线教师全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也可有计划分批次派出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参加大赛观摩、技术文件解读等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给一线教师灌输一体化改革理念。能力培养阶段即行动实施阶段,可采取比赛与考核方式开展。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公开课、说课比赛等方式,激励和引导教师更加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尤其是企业实践考核制度,鼓励一线教师每年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并纳入考核。

2.2 明确赛课向常态课转化步骤

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赛课转化小组,认真研究赛课文本及视频,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总结赛课特点;小组讨论选取1-2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为赛课转化试点,对选取的课程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提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需要符合行业标准,契合生产或工作过程,突出技能特色,汇总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 [5];以某一个或两个典型工作任务为重点,以“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教育改革理念为原则,撰写典型工作任务文案,并在所授课班级进行实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继续完善,将任务作品分享给企业专家、专任教师等多方进行评价,“形成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求、体现先进教学模式、反映职业教育先进水平的共享性资源成果,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 [5]。

3 赛课向常态课转化案例分析

茶艺是融合了茶文化与现代艺术多元交流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识茶、泡茶、品茶,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按照常规的知识教育活动一味强调茶艺理论知识点或茶艺冲泡流程等概念性东西,尤其是针对实践性和服务性非常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活跃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基于此,教研室教师组成课程改革小组,选取了《茶艺》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作为改革的试点课程。

3.1 明确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茶藝》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学生的茶艺基础较差,在培养目标设置上应相对简单,落实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依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理论,教师们在紧密关注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部门、茶馆对茶艺服务的实际工作基础上,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提取了五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茶前卫生清扫、茶叶盘点和用具检查、礼貌待客及介绍茶品、按照茶艺服务标准为客人提供服务、推销茶叶。依据技工教育教师大赛倡导的“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教育改革理念,教研组教师进行深入讨论基础上,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基本茶类的识别与盘存、基本茶类冲泡与品评、茶艺礼仪表演三大任务;并结合国家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增加了茶健康调饮和茶席设计两大任务。

五项任务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相关,可操作性强,并承载着专门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养成要求。前两大任务,基本茶类的识别与盘存、基本茶类冲泡与品评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能够依据茶性选择茶具和用水,把握冲泡水温和投茶量,从而冲泡出一杯好茶,为今后的茶馆服务打下基础;设置茶的健康调饮任务,融合健康养生理念调饮茶品,满足现代人对茶品的新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茶文化,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通过表演体会茶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以茶育人、以文化人”;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炼中国茶文化符号,深挖区域茶艺课程内涵,设置茶席设计任务,达到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效果。每项任务中融入茶文化知识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茶叶知识,体验中国茶文化。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企业认知,特设定了茶博会或茶馆参观校外调研任务,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茶企,为学生们打开一扇了解茶行业的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从自主设计茶席到完成茶艺表演,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着力培养具有丰富国家级茶艺赛事实战经验、熟知全国及国际茶艺赛事规程、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技能型人才[6]。

3.2 “茶席设计”微任务教学设计试点

按照赛课向常态课转化步骤,选择了《茶艺》课程中的茶席设计中一个微任务“四季主题的茶席创意设计”作为试点,首先撰写任务文本和准备相关资料。充分借鉴首届技工教育教师大赛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资源,参考“明确任务—工作准备—工作实施—作品检验”的实际工作流程,将教学组织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深化学习、课后拓展学习”学习过程,并本着“一动一成果”,即学生动手操作就出教学成果原则设计教学任务。课前利用教学软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如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等,教师利用微信、qq群等聊天工具进行网上指导、答疑和课前评价;课后组织小组长、企业第三方进行成果检验,还可利用茶社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课中按照学习动机模型设置了从前情回顾到成果展示六个教学环节。通过“探究—尝试—展示—体会”学习活动,辅以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指点,让学生在探索者、学习者和工作者中依次进行角色转换,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启发教育、集中教授等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在微任务评价方面,按照“一成果一检验”原则,设置了课前和课中阶段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课后的小组长评价和企业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长评价,给小组长一定的特权,带领小组学生积极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任务的参与度;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争强好胜意识;加入企业评价环节,突出了岗位要求和工作标准,使教学成果在工作岗位得到检验,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和实际需要。

3.3 微任务评价

“四季主题的茶席创意设计”是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开发的学习任务。该任务要求中职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这是对技工教育倡导的工学一体的有效呼应,也是检验一名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整个工作过程完整,工作流程连贯。知识结构又承前启后,微任务涉及的茶叶、茶具选配知识,是前一环节知识的验证;涉及的桌铺、茶具摆放等知识,亦是后一环节行茶知识的先行。对于学生而言,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接受任务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茶席要素的选配”、“茶席主题方案设计”、“茶席布局”和“茶席解说”各个工作环节,茶席作品交给企业确认达到标准后,方可在企业茶会活动中使用,经过市场检验来判断其成功度,因此任务的挑战性很强。经过多次试讲,教学效果良好,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非常高。学生也因在校内有机会参与企业合作课例,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然,在微任务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合适的地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修正,最终形成一整套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 贾芹芹.职业教育“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职业,2018(12):33-35.

[2] 马琳.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探索[J].职业,2015,(6):9.

[3] 林小越.浅析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J].职业,2019(9):20-21.

[4] 但林糠.常态课与比赛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09(4):106-108.

[5] 胡锦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实践研究[J].机电技术,2017(12):112-120.

[6] 焦巧.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南方农机,2019(10):168-169.

猜你喜欢
常态课赛课转化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