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感与知性展开写作的翅膀

2020-11-02 02:29周晓玲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小学语文

周晓玲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内容,分别对应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出与输入。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对接,可缓解学生学习疲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其完成语言文化知识及语文基础能力的自我建构。文章简单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基于对二者对接优势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接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如果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那么写作就是高级阶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写作中所用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而阅读中所形成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则在写作中得以提升。所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等重要。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偏向于阅读教学,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忽略了写作教学,二者并不均衡,这就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对此,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对接的教学道路。

一、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一,教材主要采用主题式编写方法,每一单元都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教学内容,但在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的影响下,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在课内阅读上,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缺乏系统性。其二,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而一些教师的创新做法具有盲目性,比如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时,不考虑学生兴趣特点,强制性要求学生看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不增反降。其三,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语言文化知识难以在写作中得以充分运用,导致写作如同记流水账、缺乏真情实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对接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对接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无论是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或者是根据写作需要进行阅读,都让单一性、分散的阅读、写作教学变得多元,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二,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及时在写作中得到有效运用,而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也能在写作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三,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学习中有了表述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会逐渐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对接策略

1.深度学习,奠定写作基础

阅读文本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化知识的巧妙运用,也表现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作者的情怀。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并在写作中对其进行运用,这只是浅层学习。要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色,建立起语感,并在写作中表现出真诚的感情,学生有必要进行深层学习。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开展深层学习活动,为学生奠定写作基础。以《和时间赛跑》为例,这一课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于珍惜时间。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知作者的感悟主要来源于“爸爸”的劝解。在此教学中开展深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重点学习第四段“爸爸”的话,鼓励学生想象“爸爸”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并通过阅读第5到9段找出“我”听了之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基于此,提出问题:“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看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故事,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父亲或母亲,你有什么想对自己孩子说的?”引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2.语言转换,突破写作瓶颈

在教育教学的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拓展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听、说、读、看并不难,困难是写,他们难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文字来准确地表现出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不懂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转换,也就是将思维、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对此,教師应当着重强调语言转换训练,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一方面,加强口语训练。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是,只要课堂上提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学生就会特别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乐于表达。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切入阅读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讨论情况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同时逐渐形成语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鼓励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描述。例如,在《奇怪的石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校园里有特色的石头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或者是展示一些奇特的石头,比如琥珀等化石。组织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表述,鼓励学生将表述内容用规范的书面语写下来。随机抽取某些学生所写的小短文,以此为例对规范写作进行详细讲解。而学生既认识了更多奇怪的石头,初步形成了观察事物的意识,也建立起了语感,学会了描述事物的方法。这样,阅读就自然而然地与写作对接起来了。

3.延伸阅读,获得语感知性

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不仅是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课外阅读的帮助。而新课标也将课外阅读作为对教师的指标性要求,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借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获得语感和理性认知,同时为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课外阅读中,首先,教师要合理选择阅读文本,并向学生推介。选择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所选文本是否与教学内容有联系,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蜜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儿童版《昆虫记》向学生推介。其次,把握教材文本与课外阅读文本的联系,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自己在阅读中所看到的故事、所获得的知识、所产生的情感等进行归纳总结,为写作积累素材。

结语

在笔者看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对接。对接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以及对事物的理性认知为导向,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加强语言转换训练,并注重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从而奠定学生写作基础,帮助其突破写作瓶颈,促进其获得对语言的感知以及对事物的理性认知,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林玉婷.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8(6):32-32.

[2]潘锦.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5):120-120,193.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小学语文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