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淑敏
[摘 要] 上好开学第一课既是各高校迎新工作的重点,也是各专业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上好开学第一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展示教师魅力等内容融入开学第一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习热情,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开学第一课;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229-02 [收稿日期] 2020-03-02
一、教学案例:“三境界说”——解读大学四年的奋斗历程
中国梦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国梦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的力量去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而课程教学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兴趣索然,原因或是大多数作品曾经在中学阶段学习过,或是觉得作品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对现实生活没有积极影响和指导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试图在教学中尽量挖掘作品与现实的关联性。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些僵死的书本知识道理,而是需要学习者细心品味、感悟、体验常读常新的艺术经典。针对大一学生实际,课程组把大学语文开学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为王国维的“三境界说”——解读大学四年的奋斗历程,既让学生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更能帮助学生走出迷茫,做好规划。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绿树在一夜之间凋零,犹如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挫折与困扰,处境艰难,如果只是一味沉寂,只会让人更加颓废,这时需要摆脱种种纷扰,破除一切私念,挣脱而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高瞻远瞩,重新审视自身,设定追求目标。这是一个人在逆境中寻找方向,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痛苦时刻。第一境正是大一、大二生活的真实写照。刚走进大学,学生容易迷茫、失去自我,他们要在各种诱惑和纷扰中独善其身,不断摸索,重新找准定位,树立目标。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个人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执着追求奋斗目标的状态,具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的决心和勇气。第二境正是学生处于大三甚至大四上学期应有的状态,竭尽全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不期而遇,在经历苦苦追求之后,世俗目标是否达到其实已不再重要,在一路追逐的过程中收获了灵魂的解放、意志的锤炼和心灵的归属,而这便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第三境正是学生大四时“收获成功”的描绘与表述。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把大学四年的规划融入诗词的意境中,既增添了诗词的感染力,也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影响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案例:认识“我”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开学第一课,课程组设置了“认识‘我”这一教学内容。首先,分享座右铭。“热忱于墨学的尊从,以儒学的情怀积极入世,禀赋道学所拥有的心灵逍遥而充盈。”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希望点燃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另一方面,希望学生能树立坚定的信仰,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观。其次,结合一段应试经历,谈及座右铭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从案例中懂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墨学”“儒学”“道学”三种学说博大精深,择取墨家的“顺从”、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精神、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胸襟与情怀,形成自家之言,传递出一种观点: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与目标,并以一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去追求。面对挫折与失败,要保持心灵逍遥,重整旗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精神“敬业乐群,臻于至善”讲述一段应试经历。热忱于墨家的尊从即是“敬业”,以儒学的情怀积极入世即是“臻于至善”,把座右铭与大学精神结合起来谈,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与肯定。正是因为在应试准备过程中,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找到二者的契合之处,最终应试获得成功。这一成功经历也凸显出口才在应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好口才来源于修炼“内功”和加强“外功”。“内功”包括有学识、有思想、有道德、有应变能力;“外功”指的是练好嘴上功夫,说好普通话,做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活泼。学生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势必也会大大提高对学习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三、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开启开学第一课内容,引导学生成为志存高远之人
陈秉公老先生认为,大学一般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的课程。[1]学会读书和做人始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刚步入大学的青年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涉猎社会不足,人生阅历较为肤浅,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要抓住大学阶段这一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可从宏观层面入手,加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育,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决心,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可与课程紧密结合,介绍专业前景、学科前沿,讲述专业中最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成功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健全人格培养,不断成长、成人、成才。
(二)以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丰富开学第一课内容,引导学生成为行必有纲之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合理规划大学生涯,有助于学生找准方向,充实大学生活,体现价值,实现自我。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现实性,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设计规划,不能脱离现实而一味幻想;第二,条理性,引导学生设计要有条理,整个大学生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历时多久,要完成什么目标,如何实施等都应有具体的说明;第三,应变性,生涯规划要有一定的弹性,未来的生活有一定的预见性,但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而充满未知,规划时要“凿三窟”“备无患”;第四,持续性,大学生涯是整个人生生涯的一部分,也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既要“承前”,又要“启后”,规划时目光要放长远,把大学生涯融入整个人生生涯规划,二者协调统一。
(三)以展示教师魅力融入开学第一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人才培养以“世界观、科学脑、人文心、勤劳手”为目标,让学生获得“四大精神”,即在世界观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在科学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人文心中培养学生的传承精神,在勤劳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2]运用“三减三增”修炼内心,即利己心的日减,利他心的日增;攀比心的日减,感恩心的日增;索取心的日减,给予心的日增。[3]这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呼唤,也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教师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课程,才会对课程充满期待,对专业充满兴趣。《尚书大传》有云:“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爱屋及乌”即是这个理。所以,教师要抓住开学第一课,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教师要秉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箴言,塑造好教师形象,以良好气质打动人,以独特魅力吸引人。整洁大方的服装、形象活泼的语言、亲切和蔼的举止、工整漂亮的板书、唯美精致的课件、生动有趣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学生。其次,教师要将“课比天大,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认真备课,钻研教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自我介绍内容融入第一课,介绍自身求学经历、专业认识、学习经验等,并附上电话、QQ、微信等联系方式,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塑造一个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9):42-47.
[2]汪慧兰.高校入学教育视域下大學第一课机制创新与实践效果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9-51.
[3]付守永.工匠精神[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