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晖 董江涛 王世龙
[摘 要]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对医生的工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医德是医生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的重要基础。积极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对于提升医生的整体工作水平至关重要。针对医学生医德培养面临的问题,探讨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医学生;医德;思想道德;综合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138-02 [收稿日期] 2019-11-22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培养,能帮助医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得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内部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时能游刃有余;因此,深入探讨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成为新时期对医学生教学的重要内容[1]。及时发现医学生医德培养面临的问题,立足于医生医德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对于医学生自身的持久发展和医疗行业的整体进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新特点
1.医德教育主体发生变化。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医学生医德培养面临的信息和资源日益多样,医学生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教学的主体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另一方面,当前校园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面临丰富的信息,这对学生的思想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不应再将学校内的纸质资料作为主要教学依据,应对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延伸。[2]
2.培养内容逐渐扩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医学生医德教学与培养以医学伦理学为主要依据,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教学,然而,仅凭借这一科目的教学很难培养出较高的医德水平[3]。在医学生的医德教学中,除了医学伦理学外,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此外还包括公共卫生学、礼仪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学等学科内容。可以说,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内容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3.学习风气相对较好。从当前医学生的学习情况看,绝大部分医学生学医的动机相对单纯,基本都是出于对医学事业和救死扶伤的热爱,态度相对端正。大部分学生只是出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考虑,并不过分看重金钱和物质条件。而且在医学生群体中不难发现,广大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相对较强,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基本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学习中愿意吃苦,甘于付出,并且愿意和他人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整体上思想水平相对健康。
二、医学生医德培养面临的问题
1.医德教学方法单一。正如前文所言,很多学校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学时只以医学伦理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医学生进行的医德教育课时较少,而且医德教育更多以课堂说教为主,在医德方面缺乏具体的实践。从当前学校对医学生进行的德育看,日常的医德教育和医疗岗位工作、生活、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较少,学生在医德学习中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样很难在医德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很难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功利化倾向日趋明显。虽然大部分医学生有着较高的个人追求,但随着与社会接触程度的逐步加深,医学生的理想也难免出现一定的功利化倾向。特别是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导致他们在日后工作中更倾向于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处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4],这不仅不利于医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
3.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医德的培养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宽,专业知识覆盖的学科也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十分丰富。然而很多高校在医德培养上重视书本知识和理论教学,在与医德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就业素养上缺乏必要的培养,容易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方向和医德成长方向。
很多学生对未来工作中涉及医德的工作类别、工作性质、专业内容要求缺乏相应的了解,医学生很难对自身要从事的职业方向和即将面临的与医德高度相关的问题进行判断,导致毕业生难以针对行业需求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影响医学生学习和坚持医德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思路
1.革新医德教学方法。医学类院校应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变化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及时改进传统的医德教学方式与策略,重视医疗专业人才德育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区域内行业态势和医疗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将实践中与德育相关的具体操作流程引进德育实践课程之中,引导学生走进德育实践之中,实现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和实践的有机衔接,让学生意识到医术和应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推进学校医德教学内容的感性化、行为化,将医德中的知、情、意、行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医疗卫生行业思想道德的认知和自身的实践能力。
2.加强对学生理想的引导。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育者必须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方向和理想。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目标激励等教学方式,通过列举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做出选择。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高度重视敬业精神、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用榜样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思想道德目标和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既定的思想道德目标而投入到工作中,为医学事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信念。医学生应积极做到提升角色认知,及时转变认识,明确自身在医德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方向。医学生自身要在医德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的医德实现思路,积极明确工作过程中对思想道德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础,帮助自身及时认识到在医德方面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学习习惯等,以此为基础树立牢固的价值信念,为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奠定基础。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标准的提升,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医生要在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这就对医学生德育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即将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而言,在引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医德的培养,只有做到德业双修,才能为医疗行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持。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医疗行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医德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杨,曹文超,王廷华.新时代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的现实意义与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5):146-148.
[2]杨蕾,石丽艳,李卉.传统医德思想对当代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探讨[J].学园,2018(27):185-186.
[3]覃艳,彭毅,王洪生.医学生医德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重庆市内医学高职院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5(27):156-157.
[4]黄丹妮.就业视角下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