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0-11-02 02:26李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李军

[摘 要]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如何把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分析高校强化实践教学及教师科研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践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92-03    [收稿日期] 2020-05-14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任。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指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也是提升中国实力的必由之路[1,2];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国家搭建了众多平台,如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省级“新苗人才计划”等,很多高校还联合企业成立了产学研共同体、创新创业学院等机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帮助[3]。如何把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提出并实践了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的方案,将科研项目的实施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的提出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强化实践教学是计划任务之一。计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特别是工学、农学、医学类本科专业和职业院校专业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4-6]。

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时比例为64.4%,实践课总数为920节,其中包括3周企业专项实习、8周跟岗实习和12周顶岗实习。大部分专业课如花卉生产、苗木生产、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等实践教学时数达到50%以上,部分专业课如观赏植物分类、花艺美术实践教学时数达到80%以上。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空间已经很小。

在各专业课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时数的同时,也出现出一些问题。一是课程之间缺乏交流与衔接,相同实训项目在不同课程中反复操作,如花卉生产、苗木生产、设施园艺、蔬菜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开心农场等课程都涉及穴盘育苗;花卉生产、苗木生产、园艺植物保护等课程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训内容。这些实训内容虽有不同,但是操作过程差异不大,让学生觉得没有新意,从而导致实践课训练效果不佳。二是一味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必然会牺牲一部分理论课时,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只了解“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二)教师科研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与科研工作时间的冲突,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时间,往往没有时间做科研;教学与学生管理分散了工作时间,教师也很难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安心做科研[7,8],最终部分科研项目需要借助于公司或者其他院校的科研力量才能完成。这样不仅不利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实验操作的掌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控制,也不利于本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培养,支持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让学生参与到这些科研项目中去,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另外也解决了教师科研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9]。通过大量的课内实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没有更深入的实践,尽管学生有创新思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却很难将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实施中[10,11]。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缺少实践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科研项目需要人力支持。教育部鼓励科研与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科研,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解决教师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12]。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组成项目团队,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交际范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是新成果、新技术的实施者,如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不仅有助于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13]。

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

通过对教学及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已经遇到瓶颈,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和教师科研项目实施缺乏人力支持存在矛盾;因此,课内实践教学的安排还需进行优化和压缩。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1.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立。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角度出发,将学生创新、创强工作落到实处,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该类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课程建议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在第一至第二学期进行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为该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创新实践课程以学生科研课题的实施为主,排课时可安排进行四节连上,以利于小项目的完成,周课时可安排4~8节课,根据课题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2.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业评价方法。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明确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业评价方法,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制定评分标准,科学、合理计算课程成绩。学业评价方法建议总评成绩中考勤及课题参与度占10%,期中成绩(课题进展情况)占20%,技能考核成绩(对课题中的主要实验技术进行考核)占30%,期末成绩(课题总结、论文投稿、专利申报等)占40%。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业评价由科研项目主持教师即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课题进展情况予以评价。

(二)着手方案落实,建设创新实践课程资源

创新实践课程可由多位承担科研项目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首先将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将科研项目划分为不同小项目,然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将选修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不同的研究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穿插实验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

为顺利开展创新实践课程,该课程教学团队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等;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编写课程教材,教材以具体单项试验操作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试验指导教材。另外,还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

(三)打造坚实后盾,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虽然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大学生新苗人才项目等途径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去,但一个项目只能容纳4~5位学生,覆盖面很低。如果要让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而教师项目的数量又不够,因此必须组建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

一个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基础,在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可吸纳企业成员加入课程教学,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企业的生产基地完成部分课题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完成课题任务,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生产实际,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强化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最终要通过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设前期以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原理及方法、实验室操作规程等,穿插部分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更快地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另外,在课程前期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论文的检索、阅读,了解研究背景及意义,撰写研究综述;课程开设中期以课题实验为主,根据实验进展及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辅导;课程开设后期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及申请专利。

通过创新实践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科研,并从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积累,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尝试解决问题、修正方案直至解决问题、撰写论文等一系列活动,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另外,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用项目带竞赛,用竞赛促实践,利用学校对学生科研、竞赛的激励政策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专业实践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独立研发能力的目的[14,15]。

最后,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实施,根据前期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环节,最终形成创新实践课程实施的长效机制。

三、结语

在高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以项目为载体,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正在稳步推进,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较少,市厅级及校级科研项目经费又比较少,受项目及经费限制,课程覆盖的学生数还较少。不过这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扎实做好科研基础,争取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同时,争取与企业多合作,争取横向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科研项目更接地气,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可以说是一举多赢的举措。从学生层面来说,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专业课程的学分,还可以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论文、专利、参与技能竞赛获奖等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且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0];从教师层面来说,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也开展了科研项目的实施,并且为申报新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奠定了研究基础;从学校和专业层面来说,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分层分类”培养,达到了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不仅符合教育部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2]。

参考文献

[1]吴怀宇,,程文光,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

[2]于庆宇,宋岩,贺连彬,张知墨.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47-48.

[3]向俊蓓.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13-14.

[4]楊颖.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80-181.

[5]张建勇,袁佐清,刘文.以科研创新实践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8(31):35-36.

[6]曹凤,刘黎,陈传伟.以科研促教学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9):32-34.

[7]吕健珍,吕奔,李明波,何庆南.八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构建及初步成效[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8):779-782.

[8]闫丽娜,邵娟娟,高霞,杨海涛,唐龙妹,刘洋.大创项目对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和个人素养的作用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24-25.

[9]苏占东,夏京,车旭,陈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93-97.

[10]鞠吉雨,徐玉梅,刘琳琳,杜鸿斌,赵春玲.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验动物科研项目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8,28(11):119-122.

[11]徐尚福,金凤,石富国,张锋,吴芹,陆远富,李利生.基于大学生创新课题项目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4):23-25.

[12]王洪艳,张晶,曲莉,孙维琦,靳曙光,李环.科研项目、创新训练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3):235-236.

[13]刘慧君,郑卓,陈相宁,丁轲,赵楠楠.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206-207.

[14]江东能,邓思平,陈华谱,吴天利,田昌绪,朱春华,李广丽.依托科研项目培养普通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62-165.

[15]赵慧,姚琳.依托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3):272-276.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