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锦 蔡颖颖 黄明珊
摘 要: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时代对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挑战,因此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文章先介绍新媒体环境和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相关内容,再分析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挑战及对策
中职院校可以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为了保证教师质量,要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增强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青年教师思想认识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教育才能帮助其树立起正确价值观。不仅要面临挑战,更要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水平。
一、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构建的环境,对用户思想认识会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一是传播空间的虚拟性和去中心化。新媒体通过科学技术将信息利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存在形态是无形的,空间是虚拟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去中心化特征非常明显。二是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新媒体包含多项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准确获得所需信息。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和建议。三是传播内容的即时性和丰富性[1]。新媒体有数以亿计的信息资源,及时对用户开放,可以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信息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四是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根据自身需求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传递出来的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多种形式。利用意识形态来引导民众,最终达到维护和巩固政权目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大众认同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一种共同奋斗目标。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一是政治性。意识形态教育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学习中获得认可和理解,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社会性。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存在,通过人的主观认识产生思想意识。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在特殊社会环境中,所以具有社会性特点。三是实践性。意识形态具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價值,因此意识形态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和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四是自主性。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快,愿意主动去学习。抓住青年教师的特点,对他们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三、新媒体环境对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一)对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冲击
新媒体环境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同价值观念会产生碰撞,对主流意识形态会造成一定冲击。一方面,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力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参与程度非常高。由于长期接触西方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淡化,盲目地崇拜西方社会,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不良信息,容易对青年教师产生不利影响,崇尚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导致思想观念认知不正确。青年教师没有经过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价值地位会出现动摇的情况。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淡化了青年教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清楚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冲击,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积极开展针对性教育,培养他们民族精神[2]。
(二)对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理念产生冲击
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新媒体环境具有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使得网络中充满大量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对青年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忽视了教师的形态教育,将重点放在专业能力培养上,无法实现全面发展。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教师处于被动接受位置,过程中缺乏和教育者之间的交流,这与新媒体环境是不相适应的。长期处于这种教育模式下,青年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模式,要想实现创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依然采用传统方法,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导致教育效果很难有所改善。因此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新媒体和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在一起,创新教育形式。
(三)对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产生冲击
新媒体对青年教师有着巨大吸引力,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熟练地操作和运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教育中依然采用落后方法,过程中缺乏互动,很难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新媒体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可以激发出教师工作热情,更加自主地投入进去。目前教育方法没有做出改变,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无法适应意识形态教育需求,导致实际效果不是很好。青年教师是新媒体使用的群体之一,对信息传播时效性要求比较高。但是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者来传播,教育者学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青年教师展开有效教育。在这段时间内,青年教师会关注其他社会事件和热点,学习积极性会有所降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传统教育方法缺乏互动性,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新媒体的出现有效解决了面临的问题,改善了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实现双向甚至是多向信息传播,对于改善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帮助[3]。
四、新媒体环境下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教育原则
主导性原则。对中职青年教师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主导性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形成正确认识,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主体性原则。站在青年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他们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教育方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出教师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达成共识。激发出青年教师的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层次性原则。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理想等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就不同。因此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分层教育,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层次性教育目的是对不同青年教师采用不同教育方法,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时代性原则。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对方法、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育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
(二)创新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方法
利用新媒体拓展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平台。建立意识形态教育主题网站,并做好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和补充。教师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为了增强网站吸引力,可以对形式进行创新,保证具有思想性、趣味性、严肃性,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平台的建立为青年教师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投入进去,强化自身思想认知。利用新媒体提高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时效,多种通信方式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利条件。QQ、微信、微博已经非常普及,可以及时接受信息,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了解最新消息。利用新媒体增强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交流互动,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双方交流,可以掌握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有助于优化教育水平。
(三)提高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者的素质
完善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青年教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要求意识形态教育者具备较强综合素质,才能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教育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问题,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实现身心健康发展[5]。教育者学习不能停留在狭小范围内,要适当的进行拓展,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者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并接受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有客观的认识,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注重教育者的培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新媒体技术水平,有效适应发展需求,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更好的应用新媒体技术。
(四)改善中職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
环境对人会产生重要影响,应用新媒体可以创建出良好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产生积极影响。为了保证新媒体的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对于网络中的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创建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新媒体技术防控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下,其中包含了很多不良信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要建立起防控体系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从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建设新媒体文明风尚。在网络世界中,用户有着很大的自由程度,为了实现健康运行,需要大家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教育者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会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中职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而言,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教育水平。认真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方法,满足教师更高的需求。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利用程度,优化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绍波.新媒体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J].明日风尚,2018(11):226.
[2] 赵梦霖,宋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引导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6-77.
[3] 张中世,孟琦,张晓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72-75.
[4] 李淑波,赵云龙.新媒体环境下应用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103-105.
[5] 岳东起.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7(1):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