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贤良 郭菲扬 梅媛媛 夏毅凡
摘 要:为完成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工作开展3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总结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论,构建扶贫开发大格局,并使其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的指引下,各地政府推动深入实践创新,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此,从习近平扶贫思想的背景、时代发展历程以及思想贯彻落实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思想;发展历程;时代趋势;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5-0001-03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扶贫思想,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扶贫实践为实践基础,在习近平于基层工作的经历中逐步形成。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发展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面对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放在首位,强调要继续加大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群众,立志在实践扶贫工作中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推动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落后的现状;截至2015年,中国仍有7 017万的贫困人口,零星贫困、集中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状态还未改善,30多年来,为了让贫困地区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使脱贫攻坚战得以彻底、全面、有效地进行。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阶段性转变及深入落实
每一种思想的产生与转变,都是依托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完善的结果。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党不懈努力,一步步制定着扶贫总战略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强势推进、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奋力攻坚、因势利导,砥砺前行、脚踏实地。扶贫一直都在路上,从最初最基本的物质扶贫,到高层次的精神扶贫,励志扶贫,立志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扶贫发展道路。中国高校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帮扶贫困地区,以教育、物资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扶活动。随着实践中的不断总结与创新性发展,我国构建了大扶贫格局,积极发挥“老三样”在社会基础扶贫中的示范和领导作用,努力让“新三样”成为社会基础扶贫的主力方向和助力保证,同时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与扶贫氛围,助力脱贫攻坚取得高效进展。每个地区都会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状况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创新,为我国总体脱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趋势
漫漫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国家不同的责任和使命。21世纪,中国又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让中国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新思想、新道路。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新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支撑中国共产党坚持奋斗并且永不放弃的信念只有一个——到达实现共产主义的巅峰。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使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南部崛起了,点亮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完善雄安新區规划体系,雄安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中。现今中国的各方面都按照人们预想的方式向前发展,尽管在向前走的道路上会遇到绊脚石,但我们会更加从容地面对。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赶超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的中国,几乎在世界各国中成为了安定和发展的“形象代言人”,整个世界都在见证着中国的蜕变和成长。
中国每一届国家领导人,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去实践、去帮助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当然,在历届领导人的指挥下,中国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日有所长。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城市与农村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差距也越来越大。在当下中国近14亿人口中,仍有贫困如乌云般笼罩在少数人民的上方。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领导班子到基层深入考察了解,和贫困人民群众亲密接触,切实调查贫困的根本原因,精准定位,精准帮扶,让贫困人民早日享受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提出“精准扶贫”的策略,来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势头旺盛。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不仅便利了中国人民,更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使其都来中国体验今天的“新中国时代”。正是因此,我们更要抓好“脱贫”这一要务,让那些身处落后地区的人民感受到今日中国之“新”。
“扶贫”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做的事情,脱贫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今,中国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扶贫”也是中国一直以来遵循的明智之举,时代会证明,扶贫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明智之举。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新时代方向
贫困落后,不是中国一时的状态,摆脱贫困落后,也并非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了解中国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幸福的原因都是大同小异的,但不幸的来源各式各样。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中国人,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但在时代迅速进步、社会日新月异、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他们仍在贫困中迈着缓慢艰难的步伐。助力贫困人民群众从落后中走出,让他们“不掉队,跟好队”是时代所趋,更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扶贫”的方向是什么?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让那些身处水深火热的贫困群众也回归到21世纪的现代化行列中。扶贫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少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补给式的帮助难以实现根本脱贫,以短浅目光衡量脱贫攻坚必然埋下扶贫隐患;“扶贫先扶志”,唯有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脱贫内生动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因此,一方面要找到适合当地人民脱贫的方法,另一方面将这些方法内化并交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创新的经济渠道,进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使其拨开“贫困”的污团,加入小康生活的行列。我们要不断激发贫困人民的欲望,挖掘欠发达地区的潜力,让我们的扶贫工作一锤定音,落到实处,这才是真正的方向。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贯彻落实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历经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初期的7.7亿下降到现阶段的2 660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正在不折不扣地稳步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下发文件,为解决“三农”问题,深度剖析了扶贫工作的各项思想指标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继续扎实稳打精准扶贫的策略原则,以创新为突破口,把创新引领扶贫作为攻坚战的第一驱动力,把创新摆在扶贫脱贫的战略性地位,切实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拓展新的扶贫空间,努力实现扶贫工作的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继续激发创新活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把“扶贫攻坚”进一步转化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战略性目标,制定“两个确保”,即“确保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推进奠定了结构性的基础。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仍是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步伐,真正让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化为实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还应坚持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遵循党政落实的管理机制,把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貧等多种力量相结合,构建贫困群众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
十九大报告中突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地位,要求用创新、科学、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眼光促进协调化快速发展。现今的中国正处于信息化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节点,现代化水平不断深入推进,顶层设计持续强化,信息化的开放更添制度保障。大数据助力乡村脱贫,信息化突破战略,“互联网+”等行动计划频密部署,网络强国的基础步步夯实,基础化设施的完善及数字化大发展为脱贫新方向与新部署铺就了前进道路。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成果
科学发展、科学脱贫是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党中央推行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方案,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度,从根源扶贫,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扶贫机制的逐步建立,弥补了贫困地区的短板,把产业作为扶贫任务的引擎与第一要义,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黑龙江省望奎县引进双汇北大荒肉业发展,打造出一条生猪深加工产业链和冷链物流,利用线上订单合作促进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使地区经济实现了转型升级。最近的脱贫示范县——平塘县,其转变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将传统农作物调整为高效经济农作物,巩固了以“茶菜香”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农业,通过对各类项目和资金的协调统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协调公共资源、生态保护与基层民生建设工作,实现的不仅是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全县的脱贫攻坚主导产业累计受益6.49万贫困人口。四川凉山的天虎云商电商平台搭建初期,网络预售订单迅速火爆,“互联网+”智慧农业都是网络扶贫工作的缩影,通过互联网信息助力贫困地区转型升级,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在加快产销对接、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为全国各地的贫困区都做出了示范。通过电商渠道,网络实现产销链,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与助力脱贫攻坚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发力夯实基础网络信息建设,深入应用“互联网+”,精准扶贫已成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高效通道,并日益成为新时代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便民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前瞻远瞩,审时度势,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这一顶层设计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进一步补齐短板,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实现全国脱贫工作精彩出列。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正在构建,以经营化、规模化、产业化助力脱贫,发掘贫困区特色致富项目,开发贫困区自我发展潜力,以壮大实体经济为主心骨,加快贫困区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脱贫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完善扶贫任务的精准对接机制,稳打稳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思想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经验
应以党的领导和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开展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的指导性作用,为脱贫攻坚的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实现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一直追求的工作标准。应反复探索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为阶段工作提供实时性指导,结合扶贫工作发展历史汲取教训,总结出符合时代的可行性方法和经验分析,针对化、精准化开发攻坚计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扶贫工作。
应加大互联网创新力度和基础设施优化力度,实现相应的电子政务对接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机制,开通政民交流、社情民意反映的沟通新渠道,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开辟更多便民通道,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不断培育发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涌现创新发展新动能,在数据化中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便捷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加快现代化进程。
应提高脱贫工作的质量,让实践成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认可,要真扶贫、扶真贫、扶好贫,要注重精细化运行和管理机制,切实结合实际开发贫困相关工作,忌一味追求数字化脱贫模式,要以科学发展、科学脱贫为中心,让脱贫攻坚真正落地生根,着力加强政治机制、作风建设,确保脱贫成效。结合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力量,通过有机合作、电商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脱贫致富,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鼓励乡企合作、自主经营、跨境交易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人口把乡村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入乡村。精准扶贫的道路会越走越好,农村经济的发展前程会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赵佳佳.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研究综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5):46-50.
[2] 唐建兵.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蕴涵及时代价值[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5.
[3] 黄承伟.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5-10.
[4] 魏后凯,等.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
[5] 汪三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关键内涵[J].人民论坛,2017,(30).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唐钧.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减贫成就[J].民主与科学,2017,(2):58-61.
[8] 谢强,蔡晓良.论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78-83.
[9] 黄承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11.
[10] 刘永富.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J].机关党建研究,2019,(5):24-27.
[11] 刘爱章.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重依据[N].广西日报,2019-03-21.
[12] 马洪范,张文庭,赵陈怡.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来源与历史意义[J].中国财政,2019,(3):48-51.
收稿日期:2020-03-06
作者简介:柯贤良(1995-),男,湖北十堰人,学生,从事习近平扶贫思想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