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

2020-11-02 02:24彭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

摘 要:我国近70年以来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三次经济变革,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进一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彼此促进,以此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实现劳动力资源快速增长与高层次教育发展的融合,有效发挥文化传统作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全球化发展。基于此,主要对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进行详细分析,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關键词:发展经济;基本经验;经济制度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5-0006-02

一、前30年构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快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经济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在抗战前,现代化性质的工业所占比例大约在10%,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却占据了大约90%。在新中国成立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掠夺,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处在崩溃边缘。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反动统治与发动内战,滥发纸币,以弥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市场严重混乱。在此形势下,新中国成立之后,想要发展经济,应先治理这一难题,先恢复经济,才能发展经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相关重大措施:其一,废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权;其二,收回官僚资本,抵制官僚主义,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其三,进行土地深化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其四,保护并发展私营工商业;其五,统一财经,稳定市场。1950—1952年,便使国民经济指标超出了抗战前历史最高,实现了市场物价稳定,有效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最关键的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功是基于抗美援朝战争与对国民党势力清缴的混乱形势获取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构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随之构建。其一,管制并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先将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海关与对外贸易控制权收回,实施国家统治对外贸易与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其二,回收官僚资本,在国家解放之后,收回全部官僚资本,将资本主义主要组成部分消灭转变成国有经济。其三,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做好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构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到1957年为止,公有制经济便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得以构建。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认识的限制下,私营经济被全面取消,个体经济也越来越少。

(三)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

现代化建设战略通过长期形成与完善,在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与四个现代化的方针、目标。在1953年,我国明确制定了“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任务,“一化”则为国家工业化,“三改”即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战略任务实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开展,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前30年,多次提出现代化战略目标,并对经济管理体制做了深入探索。在后续实践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经济体制。

(四)前30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明确国家工业化战略目标,三次反复指出实现现代化战略思想,虽然尚未构成可行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机制,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基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通过人们的艰苦奋斗,国民经济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以此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近30年完善实施现代化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和实行对外开放

在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于是,我国构建了与国情相符的现代化建设战略体系,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健全现代化建设战略体系

在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就邓小平理论,基于中国国情,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划分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与具体步骤。国民生产总值则成了衡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80年代与90年代的前期,必须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倍的目标,以达到温饱与小康状态。在21世纪花费30—50年时间前进一步,便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党与人民的积极努力,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生活水平。但此时的小康发展并不平衡和全面,这就需要进一步巩固并完善,以此则需开展长期的艰苦奋斗。

党的十六大在针对就我国而言,在21世纪前20年急需紧抓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阶段的评判,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新形势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完善与发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最后一步战略目标,被划分为两大阶段。其一,前20年基于优化结构与提高效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其二,在后30年则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顺应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期望,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前提下,对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经济必须快速良好实现发展,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促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实现翻倍。

(二)创建现代化建设路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与制度基础。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非等同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式,想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必须寻求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开放对我国当代命运的正确抉择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首先,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健全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明确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时,便指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社会创新改革经济体制。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必经阶段,应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这就需要深化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处理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对此,通过长达10年的探索过程,在20世纪末的时候,已经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经济管理改革时,还应健全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并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辅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并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平平等保护物权,以构成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平等竞争与彼此推进发展新局面。其次,实施对外开放,发挥国内与国外双重市场。邓小平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落实对外开放政策,扩展对外开放领域,以此渐渐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到90年代初期,我国便已经形成了多层、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便走进了全新发展阶段,对外经贸关系也快速优化发展,实施了“走出去”战略。

(三)实现现代化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改革开放道路不断推进,实施了各种重大决策措施。其一,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积极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从粗放经营到实现集约式经营,从依赖于物质资源消耗增加到实现依赖于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优化创新,努力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构建创新型、友好型国家。其二,大力促进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后续优势,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其三,促使区域协调健康发展,实行区域发展战略,深层推动西部大开发,全方位振兴老工业基地,全力支持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优先发展。

(四)实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新中国70年的发展建设推动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迅速強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一直发展到小康水平,并开始朝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而政治、国防、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建设已经取得了备受世界瞩目的突出成就。在未来的30年,则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发展依旧将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直到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后,将会进一步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而GDP总量也将名列世界前茅。

三、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重要支点。习近平同志非常注重对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指出必须通过更加强有力的政治勇气,解放思想,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还明确强调在改革发展中,稳定是重要前提,应坚持三者统一;并坚持将改革发展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只有社会足够稳定,改革发展才能够渐渐推进;只有改革发展渐渐推动,才会有助于社会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不断强化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之间的有机协调,合理把控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密切关系,不仅要着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问题,还要注重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合理表述利益诉求,促使改革发展成就公平公正地惠及所有人民,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基本经验[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6):79-85.

[2]  张新平,张博.政治稳定视野下中国政治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3):24-28.

[3]  周忠丽,汤建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基本经验[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5):16-18.

收稿日期:2020-03-06

作者简介:彭艳(1980-),女,陕西汉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基本实践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中国共产党开展民主生活会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
党的自觉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
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