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02 02:26田志兴
考试周刊 2020年8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时往往停留在死记硬背教学层面。其地理知识学习状况不太良好,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难以被教师激发。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并由挖掘生活教学资源、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进行研究性学习、关注教学内容等策略去做好地理课堂变革。将生活知识与个体课堂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一、 引言

“立德树人”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命题,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融入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会地理知识、地理技能,通过地理分析方法正确看待地理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用生活教学手段进行地理课堂发展,做到地理课堂教学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地理核心素养,即国家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践行立德树人意见中提出的一种基本素养。自从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它就被当作地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引起了地理教学工作者的广泛探讨。将核心素养纳入地理学科教学领域内,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也是地理教师借以改革现有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地理素养可以简称为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或者思维来思考问题,借助地理技能解决问题的一类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地理素养基础上的,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自我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自提出之后,它也受到了各教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其没有产生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统一定义,学术界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较为特殊,他们将地理核心素养归纳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这几个主要类型。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与学生的学习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综合体现在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认知探索层面,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将生活化教学理论融入地理学科教学领域内,是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立足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拓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以情感与能力作为价值中心的教育发展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地理知识教学贯通过程会变得较为多元,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会由此得到提高。

三、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资源匮乏

虽说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地理课堂具备着极强的动力,但是现阶段生活教学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却并不是太过良好。生活中有着教师可以应用的广泛地理教学资源,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机地在课堂内将这些资源进行引入。如果教师在引入过程中没有对资源做出斟酌思考,那么其引入过程也将停留在灌输层面。简单的引入教学方式难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实际贯通,学科之间的严密逻辑性也未能被其进行分类。各学科教学素材相隔关系不太明确,这样的随意化生活教学理论只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方向迷失。学生很有可能只关注实际的学习,他们不会从中抽取出相应的地理概念、梳理地理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结果必将是本末倒置,某些时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思维也显得较为不足。一些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无故地占用,学生在浅尝辄止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对地理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行了解。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影响着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它也终究导致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较差状态。

(二)课堂实践度较低

除了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之外,地理课堂实践度较低同样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新的课程改革着重高中学生的发展,它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导者,所以他们也应该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各类创新思维发展。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地理教师在各环节提升自我组织能力,但是就现有的地理课堂教学现象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其教学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讲授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打开自我思维,他们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一些理论经验而已。除此之外,地理课堂虽说随处都能够与生活知识串联起来,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却无法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做好融会贯通。其教学逻辑关系不太强烈,学生在学习时也无法理清地理课堂上的知识逻辑结构。

四、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学习情景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导向,地理教师应理解其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通过各类活动参与,让学生获取地理学习的直接经验。这样的主动学习过程远比学生的被动知识接受更为有效,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尽量转换教学方式。做好学生知识背景的普及,讓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突破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纪录片等模式,唤醒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真正在地理课堂上动起来。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人类活动的种种短片,让学生了解污水排放、雾霾产生、农作物减产等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大多都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节课程产生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知晓了当今最为严峻的一大问题就是人口增长问题,人口增长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也使得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变得越发的激烈。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教师也可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环境在某些层面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活动。

又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教材的知识带入一定的生活背景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创造生活教学环境——如为什么在大兴安岭还在下雪时,长江两岸的鲜花却已经盛开呢?你们认为海南和东北的天气有着怎样的差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他们在问题思考过程中也真正将自己的思维带入学习课堂。学生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关注陆地环境。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陆地上存在的地域差异,使得学生回想起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一些学生曾回忆起自己爬山的经历,他们回答说:在爬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周围的景色以及气温会不断变化。所以某些地区也有着“一山有四季”这样一种说法,这也是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垂直地域分布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将教材中的难懂知识转变为学生实际能够理解的生活问题,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挖掘教材生活资源

对地理教材做出创造性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也显得十分积极,他们大多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我知识学习。此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所选取的某些教材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需要教师在课下认真做好备课。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核心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精力做出一定的设计。了解地理问题与教材的整合方案,更好地开展高效性的地理教学。例如在教学《地震成因以及如何预防》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某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思考。这时教师列举的问题是这样的——在2019年时,日本曾发生过海底大地震,这也给周围的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日本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你们知道地震产生的主要因素吗?在问题提出之后,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对日本所处的板块结构以及其空间位置展开考虑。最终了解到日本处于地球板块的交接处,所以其地震、火山灾难也是频发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地震灾害所产生的气候进行了解,通过层层深入知识,帮助学生建设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由挖掘生活资源做好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做好生活研讨练习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打开的突破口,与某些呆板的知识教学内容来讲,地理探究性学习更能够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教师在探索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高中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地理课堂上完成自我探索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北方地区的农村种菜活动去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在寒冷地区塑料大棚的温度往往比周围高很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请结合大气温室原理解释一下塑料大棚的工作机制?你们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吗?请简述一下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实际生活的影响?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遵循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开展分析——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不断地深入,这是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完成问题理解的一类过程。在共同调研过程中,学生会在课下认真搜集与温室效应有关的资料。教师在必要时也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点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或者资料查询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生活教学研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关注生活教学内容

某些地理教学内容若凭单一讲解还是较为枯燥的,这些地理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在教学时应将课本上的内容联系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工业区位选择》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应该由环境对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展开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其内的一些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发现了有大气污染存在时,工业领域布局应垂直风位或者建设在郊区。在季风区的垂直领域内,则按照最小风频做出设置。接着在讲解完这一重要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黑板做出草图,让学生思考化工厂在三种不同情形下的布局状况。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活中有哪些布局不合理问题?这些布局不合理问题体现在哪里?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学习思维大都显得十分活跃。一些学生回答说:为什么垃圾场会布局在这里啊?这时教师并不需要急着去回答问题,而是邀请另一名学生对该名学生的问题做出补充。学生会通过自主思考了解到垃圾场的布局状况,最终他们也知晓了工业区位选择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接着可以在此时开设一个“我是设计官”活动,让学生担任一次设计人员,对工业区位进行布局。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大多十分積极,他们会通过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重新布局各工业领域,考虑其工业范畴内的气候以及环境变化状况。教师要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关注生活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五、 结语

地理是一门集自然与社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加强生活知识融入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需关注地理课堂的核心素养激发,由生活教学理念去对其做出比对。关注生活教学内容、创造生活学习情景、挖掘教材生活知识、做好生活教研比对,以此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地理课堂改革,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对地理课堂现有的教学方式做出变革,由生活化教学理论去创设师生共研的良好教学关系。注重教学方案改革,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光辉.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5).

[2]贾惠敏.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2018(7).

[3]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作者简介:

田志兴,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市定陶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