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实施选修课成了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展要与必修课程一样,都需具有发展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对语文选修课的认识不够充足,导致选修课政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文章主要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发表和实施,让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此外,高中生还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语文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主要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概念、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主要特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概念
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重要补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理解语文选修课内容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增加更多的阅读量。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启动起来比较困难,课程通过大课方式在班上进行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 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基础性的特征
高中时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不管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要具有一些基础性的特点。相对来说,高中阶段大多数课程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主要区别是,选修课是根据不同学生发展方向中的不同基础,这就是选修课的基本特征,而必修课则是学校所有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高中语文选修课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创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发展性的特征
现阶段,任何选修课不能单独地作为基础课程,而是需要共同具备基础性与发展性。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个性化的课程价值,选修课和必修课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实施选修课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另外,选修课本身就是由个性化教育组成的结合体,选修课程的出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多种需求,从而成为高中生个性化发展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不同程度上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对而言,当选修课由部分学生选择和认可并开始学习时,在选择的过程无形地促进了学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当选修课程在被选择的时候也是一种具有个性化价值的表现。
三、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过于形式化,缺乏科学性要求
目前存在高中语文选修课过于形式化,科技性的标准和要求不足等现象,导致选修课程从实际意义上转变为必修课,教师也要根据教育部门所编制的教材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中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要选读并设定《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论语选读》《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系列,各个学校应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选修课只是时代特征的一种体现形式,并没有具备科学性的需求,所以很多学校认为挑选一些内容相近高考的文学性的选修课程比较好,从而忽略了非文学性的社会型应用类的语文课程,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倾向会引起严重地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比较低
由于高中生最终要面临高考,自身承受较高的高学习压力,所以在日常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学習,会把重要的知识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点,缩短了选修课的教学和学习时间,从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例如,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会侧重讲解《古代诗文的鉴赏》,然而对于《现代诗歌散文》只是一带而过或者让学生们进行自学。
(三)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语文选修课是一门新的课程,长期以来,教师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语文必修课上,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掌握语文知识的内容。而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不了解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很好地确定教学的方向并实现有效地转变,导致无法完成高中语文选修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对语文选修课不够重视
语文作为高中教学课程中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作为母语课程教师并没有经常强调学习语文的作用和重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把语文必修课视作主要的课程进行学习和研究,因此,学生对语文选修课就更加不重视,长此以往,在语文课堂上不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的开展,从而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任务。
(五)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缺乏实践应用
语文选修课和必修课不同,选修课比较注重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例如,《新闻传记》可以掌握新闻创作的方式和前期创作的需要,学生必须通过应用学过的相关知识才能独立地完成新闻稿件或者是自传。在学习《古典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文学》时,需要逐步积累语言能力,不断充实和挑战自己,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很好地运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有效地实现个性和基础教学的统一,要充分地发挥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要特征。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比起来,选修课具有更大的探索和创新空间,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开展出多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主体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选修课的研究性、基础性和发展方向。另外,还要注意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上的探索式教学不能成为没有目的的借口,改变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要注意其科学性。
(二)创设适合的选修课教学模式
刚开始进行选修课时,很多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他们不知道怎样去选择选修教材和如何学习选修课程的内容,逐个去了解、学习和研究,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而自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选修课程的模块进行科学的分类,有些选修课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可以粗略地进行了解和阅读。有的选修课要进行精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有的课程则需要进行实际运用,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加强教师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对时事的关注,广泛地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会引用课文中的经典诗词。另外,学生们比较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能够侃侃而谈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受欢迎和尊重。例如,在学习高三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神奇的汉字》中的“咬文嚼字”时,教师通过对这个领域的知识的了解,在汉字当中“咬文嚼字”应用和规则,并且在课堂上或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充分地展示出全部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欣赏语文教师丰富的知识涵养,对我国的文字产生无比的敬畏心理。如果学生们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咬文嚼字”的知识,在课堂上的将会更加地积极和主动。
(四)加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在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地根据教材中的线索进行教学,要采用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加强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例如,人民教育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7中的《中外国戏剧名作欣赏》中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大多数高中时期的学生都有听说过,仅仅依靠讲故事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创设相关的情景模式,通过表演方式来进行情景再现,选出其中的经典片段和对话,鼓励学生参与排练,不仅可以在学生们演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在讲解高三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時,由于文言文的阅读难度大,年代比较久远,教师可以先讲授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后,再根据高中生自身实际水平选出合适学生的作品进行学习和研究。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组,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在语文选修课上可以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的选修课教学模式,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够使其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对选修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许志国.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7:10.
[2]李泽慧.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俪人:教师,2016(1):60.
[3]陶美玉.浅析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新课程,2015(15):158.
[4]虞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3).
[5]孙思路.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3):84.
作者简介:
温智勇,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