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文字书写和文段阅读写作,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底蕴。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营造积极诵读环境、介绍经典背后故事、教师领读学生齐读以及教学渗透日常生活几个方面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策略
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小学生们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日常所接触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比如随手划过的小视频以及夸大宣传的标题党,这些让他们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怀有十足的好奇心,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无法静下心来独自阅读。所以小学学校越来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将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一、 采用不同教学形式,营造积极和谐诵读环境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们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阅读那些拗口的文字在他们看来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人生阅历也相对浅薄,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内涵他们一时也难以理解接受。若学校对于经典诵读采用强制的学习手段,会让他们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只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来进行学习,这样的经典诵读就如同古代的老夫子教书,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无法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摸索适合于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营造出积极和谐的诵读环境,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一)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在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资源层出不穷,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之前,可以去网络上寻找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资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呈现。比如在欣赏小说《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剧集之中的小演员们和小学生们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更容易使小学生融入剧情,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学习剧中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方式,然后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小说的阅读之中,主动去体会小说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文化作品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在课中教师也播放一些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的优美歌曲,比如《明月几时有》《守业更比创业难》《知否知否》等,动听的旋律使得这些诗词更快地在学生脑海中印刻,学生为了能够进行演唱歌曲,会去主动学习歌词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对于晦涩的诗词所产生的厌烦心理逐渐消失,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举办国学经典竞赛
在经典诵读的学习中,单纯的知识接收会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们逐渐感到枯燥,所以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起到知识检测和输出作用的经典诵读竞赛。这样的诵读竞赛可以在整个校内举办,全校同学同时参与,设置一、二、三等的奖项,竞赛的主要内容包括成语诗词和经典文学作品。这样的诵读竞赛能够让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认识到自己目前的文化实力,树立自信心,同时在比赛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其他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力量,促使所有同学共同进步。
当然,这样大型的竞赛需要学校在举办之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同时也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以保证竞赛的正常进行和学生、教师的人身安全,在考虑到举办成本的情况下,只适合一年举办一次。但是教师能够将比赛的形式应用到日常的经典诵读教学工作中,起到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在结束《千字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由教师说出上一句,学生轮流进行回答,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成绩的记录,成绩最低的一组在下一节课前表演一个文学短剧。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紧张的游戏氛围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记忆,同时小组计分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即使小组成绩不好,表演文学短剧的惩罚方式也不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反而能够促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更积极地去接触文学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 介绍经典背后故事,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记忆学习,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只要将学校安排的文学作品全部背会,就达到了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片面的,而且会导致学生陷入错误的学习方式中,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要明确自己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前深入分析优秀国学作品中的经典之处,搜集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对资料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欣赏学习时,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概括文章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角色的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将所准备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这些背后的故事,能够更加直接地从细节中体会到文章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行为内涵,从而立体地认识到文章主人公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故事背景的铺陈,能够将小学生带入文章的緊张情节之中,这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发展方向,通过将学生讨论内容和文章内容的对比,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文章中主人公的智慧所在,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但是教师在展示背景故事之时,要注意对一些血腥暴力内容的淡化。国学经典中对战争刻画十分全面,很多具有极高智慧的人物在追逐权力地位的过程中往往都有很多残忍杀戮的场面,这些内容可能会使三观还没完全养成的小学生在与同学日常的相处之中进行应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小学生体会到快意江湖的惬意,而那些残忍的场面用一些适合于小学生理解的词汇语句来淡化,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这些血腥暴力内容是现代和谐社会所摒弃的。当然也不能直接删除,小学生也需要全面地认识世界,明白这个世界中也会存在黑暗,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体会国学经典深厚情感
对于不同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比如小说或者传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默读,然后重点文段进行齐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深厚情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记忆和理解。而对于对仗整齐,语句十分精炼的诗词来说,齐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齐读,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诗之时情感的转变,增强学生对于诗句内容的理解。这种齐读的方式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让一些对于朗读有紧张害羞情绪的学生也能大胆放声。
很多诗词为了使得诗词合乎韵律,有很多通假字读音与现代字典中的读音不相同,通假字所体现的其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些差异,而这对于知识积累不够丰富的小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齐读之时要重点强调这些通假字的读音,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背诵记忆,同时能够对诗词有更深刻地理解。比如杜牧的《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在诗中的读音应该同“ xiɑ ”(二声),而不是“ xie ”(二声),小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对这个字的读音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在领读时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顺畅地进行诵读,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韵律的特点,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
四、 教学渗透日常场景,国学经典实现真正内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国学经典对于人在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比较浅薄,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以他们现在的水平可能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时,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表述,将晦涩的国学经典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快理解。
比如在進行《三字经》的学习时,其中“昔孟母,择邻处”出自于典故“孟母三迁”,小学生可能很早就听父母讲过这个故事,但是他们对故事中孟母为何搬家的原因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在家长们租住学区房的现象,给小学生们进行解释,让小学生们明白孟母搬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孟轲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学习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 结语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应用。要想使得经典诵读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不断发掘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加深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记忆,提高文学综合素质,为之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国学经典的引导下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辜雅雪.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537-540.
[2]乔俊喜.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经典诵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05-106.
[3]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作者简介:
马引全,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滩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