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士田 边丹
摘要: 面对当下技术型人才紧缺的社会性难题,校企合作愈加受到高职院校的青睐。我校也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打造针对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学生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本文主要从本校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及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化分析、精品课程打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将进一步就学生所学课程如何与企业加强协作关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 校企合作;精品课程;数字媒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6-0133-02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其诞生的原因就是大量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积极与社会、企业打通联系,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而在十几年的不断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结构完整、模式多元的发展规划[1]。
1 校企合作建设总体状况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我校在整合教育资源、壮大教师队伍以及加强企业合作的基础之上,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进程,这其中就包括针对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学生所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作为我校颇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该基地的成立和发展,相信不仅会给我校带来更多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校数字媒体应用专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校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校”的目标提供扎实的实践基础。
自从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基地项目立项以来,便已经将其纳入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体系中去。通过前期规划、中期跟进, 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教学器械充足、师资队伍完整、教学课程合理的良性生态。在相关负责人的建设下,教育基地内部体系完善、内容先进,已经能够承担教师日常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大多数的学习要求。
不仅如此,为更好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教学改革, 体现我校校企合作的活力,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实施管理办法》,对基地建设程建设进行制度支持。因此,我校校企合作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井然有序,与初中期建设规划和目标基本吻合。
2 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剖析
伴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发展模式也日益多元,区别于早期的野蛮生长,后期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产学研模式、学校引进还有定向培养等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出现。我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建设时,也吸收借鉴其他学校建设过程当中的优秀经验成果,并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横向综合对比等手段,希望着力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还有办学特色、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数字媒体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基地主要以“着力打造精品课程为主,开拓实践教育为辅”的目标来作为基地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数字媒体专业内容所涉及领域较为宽广,其涵盖的技术也五花八门。因而国内各大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大多也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 专业的特殊性,就造就了专业及課程设置都不尽相同的局面。而我校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更偏向于实践化应用,力求学生能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更专注于技术层面的熟练掌握。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彰显学校实践教学优势十分重要,这也是精品课程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现实体现[2]。
在校内建设方面,我校人文艺术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省级特色级专业,招生状况良好,社会评价较高。目前拥有在校生500多人,生源稳定且充足。除此之外,还拥有数字媒体应用专业实训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200多万,实验室用房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验室建设方面,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的有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实训室2个、游戏动漫实训室1个、虚拟现实工作室1个、艺术设计工作室1个。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日常进行基础实训、项目化实训等专业实践的需要。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教研团队共拥有任职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讲师9人,双师型教师6人。专业教师中获得省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2人。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紧随时代”的治学理念,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培养方案。在这么多年的专业实践中,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整体协调培养。这些都为我校校企合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奠定了教育基地项目能够顺利孵化、运营和结项的关键。
因此,自2015年开始,合肥科技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陆续有一些毕业生进入到北京景尚众合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工作。在双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后,2016年9月份,合肥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景尚众合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建立数字媒体实训教学基地事宜,并已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优势互补,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聚合人才资源、为社会输送新鲜血液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将企业的专业生产能力带入学校教学课堂,深入贯彻了产学研模式下社会培养对于学校教育的接力模式,把我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往深度和广度方向进一步实现了发展步伐的加快。
通过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不仅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以构建多层次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为主体,把校企合作作为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一直重视相关课程的开发和深入,针对实操性较强的数字媒体应用专业课程,如视频剪辑、特效制作还有平面美工等,除日常教学以外,更是借由校企合作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企业日常工作流程,安排相关领域专家和资深行业顾问进行线上线下面对面沟通、学习培训以及其他学习形式开展。并将其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当中,与课堂内容进行互补,基地还依托线上平台努力打造线上资源库,《影视后期案例资源库》《PS实操课程分享库》《视频剪辑线上课程》等精品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彰显了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项目的顺利结项提供了实在的物质支撑,为今后其他校企合作建设也提供了宝贵经验或者方法。
3 精品课程建设现存弊端及改进方法
3.1教学资源匮乏, 资源利用程度低
我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虽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已创建起了一个相对来说资源较为丰富的内部课程资源库,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譬如教学资源上的匮乏仍是十分明显,单靠学校自身建设和合作企业配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后期群策群力,开拓资源获取渠道,打造资源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元的线上资源库[5]。除此之外,也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把资源库内的“精品课程建设”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去,吸收借鉴优质课堂内容、追求每堂课的优质高效,反过来,这也可以作为后期资源库内“精品课程建设”的又一实践案例,推动教育实践基地可操作性的增强。
3.2资源更新频率低, 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资源库内精品课程资料上传后, 更新频率相对较低。很多课程建设完毕后, 没有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研究,关注其建设发展, 甚至有的还存在教学影像丢失或不全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从侧面反映了“精品课程建设”后期投入使用率不高,学生还未真正享受到专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好处[4]。因此,基地负责人要负责督促其他专业建设老师及时跟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定期更新课程资源,并安排学生线上学习相关专业实践课程。
3.3缺乏课程建设跟踪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之后, 缺乏对于课程资源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并且课程建设更多集中于前期建设,缺乏中后期的教学效果验收,自然而然也就很少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有没有得到提高进行关注, 而这又是衡量精品课程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地建设后期,更需要进行课程建设的跟踪管理,建立相对性的动态化监督管理机制, 也可以把评价方式和项目管理多元化,促进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
3.4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提升
校企合作关系已经建立,但对于学校来说,与企业日常联系还是不够深入,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入连接,虽然企业也参与了日常教学和资源库建设,但与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及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相互协作程度还不够[6]。后期,还需要把企业融入专业建设中去,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授课, 不仅可以增強内容可信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内容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时间的冲突,让他们可以在学校就学到企业运营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校实践教学经验或者方法,老师也可以从中受益,避免与社会脱节,以便后期更好地投身到教育基地建设中去。
4 前景展望
校企合作建设是高职院校努力开拓专业实践方向、更好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7]。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就是我校在面对专业发展瓶颈、努力追求教学突破的有力举措,迎合高职教育发现大趋势,专业建设本身更加注重实践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了学校专业与企业运营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双向互动过程当中,更多体会到实践课程的系统化是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特点十分鲜明的专业, 在校企合作当中更要与时俱进,加强实践课程系统化建设,“精品课程打造”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 新的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 这更需要学校要不断更新原有资源,注意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适度前瞻性[8]。
参考文献:
[1] 苏辉.高职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探索——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J].江苏教育,2019(92):65-68.
[2] 梁柱国.高职高专《食品营养学》精品课程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49-50.
[3] 胡敏.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6):114-115.
[4] 张甜.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31-132.
[5] 李鸿雁,刘仲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以C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196-198.
[6] 王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时代内涵及路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8):108-109.
[7] 余俊.浅谈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意义和方法以及价值[J].科技资讯,2019,17(7):157-158.
[8] 吴晖.高职体育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208-211.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