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
主 编:沈致隆,齐东海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4512
出版时间:2007-08-01
定 价:¥25.00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时间沉淀后的精华,其中涵盖了无数的历史故事、传统文化,更无法细数其中所包含的先人、前辈们的心血。一道菜品、一种食物可以很简单,但也可以很复杂,简单到只是从植物上采摘下来即可被端上餐桌供食客品尝,复杂到食材背后细心的培育与呵护,复杂到不同食材之间的精心搭配,也可复杂到一道菜品背后所传达的情感、精神甚至文化。所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食物同样是历史、文化、时间的见证者,也是智慧、经验、文明的传递者。饮食文化流传至今、探索至今,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程度单单从果腹这一点出发就足以见得。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都得到提升和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即在果腹的基础上提升到了精致,具体可从食品的种类、搭配、选材、烹饪技术、进食环境、心情等多方面体现精致,而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的探索、研究和追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这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推动,两者在相互促进之中让人们获得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人们逐渐发现提升食品本身的质量、营养搭配及烹饪的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除了食品本身的品质,环境也可成为提升饮食文化的加分项。相关行业的工作者、研究者开始从环境的角度出发,人类作为视觉动物,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极大地放大了人们的体验感,环境能够提供给食客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体验,也可以是听觉上的熏陶。因此,除了视觉上的艺术设计,听觉艺术——音乐艺术也开始不断融入饮食文化中。但溯其本源,音乐与饮食文化的结合并不是现代人的智慧结晶,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古人就将音乐与饮食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当时的音乐不叫音乐,只单单一个字,称之为“乐”。提到“乐”,不得不提到“礼”,“礼”作为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尊卑、礼节的代表,也可以算作封建阶级的代表,不同阶级、不同的人对于“乐”的接触不同,这也给“乐”带来了多样化,其可以是欢快、喜悦,也可以是悲伤、沉寂,同样高雅、风俗、朴素、浓郁都可以是“乐”。而说到古人将“乐”与饮食结合在一起,从“食举乐”即可了解一二。“食举乐”是指古代宫廷中或是在殿中吃饭进食时有乐人奏乐。《礼记·礼运》《周礼·春官宗伯》中都对音乐与饮食有一定的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足以见得古人对饮食时搭配音乐一事的重视程度。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仍能从部分诗歌、辞赋中看到音乐与饮食文化结合的影子。西汉时期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朝诗词大家同样用自己的千古绝唱传达给了音乐与饮食文化结合的景象,“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等诗词佳作也成为了人们追根溯源的依据。而在不断的传承中,饮食文化中的音乐早已从尊卑、礼节中超脱出来,在提升氛围环境、食客心情、食欲等多个方面也有极大帮助。所以,人们对于音乐与饮食文化结合的研究也可建立在经过不断传承的历史文化之上,不断探索其中的奥妙及如何将其多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音乐与饮食文化融合发展不会止步,只有保持研究的持续性,才能领略到更多新的内容与体验。
相关人员在进行音乐与饮食文化的探索时,首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功效及其所包含和传达的精神文化。由沈致隆和齐东海共同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一书,能够给人们带来许多帮助。该书没有将音乐单一地进行专业方面的讲解,而是从数学、物理学、思维科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专业角度,进行音乐与科学、哲学、建筑、文学、教育学等学科及绘画、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从社会发展、人类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中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明确阐述,音乐作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升、经济贸易的发展之间同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细致、多方面的讲解能够起到开拓读者眼界、加强对音乐认识的作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建立与音乐的联系,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积极思维的构建。该书主要从音乐文化和音乐人生两方面入手,对音乐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介绍了古今中外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航天科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建筑家、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电影导演及当代大学师生等众多行业大家的音乐人生,其中的传奇故事能够很深刻地吸引读者,充满感情的叙事方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之余感受其人生与音乐之间的羁绊,也能够让读者从故事中了解到音乐教育在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灵感来源。从《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一书中,人们能够提取到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共鸣,能够为探究音乐与饮食文化之间的奇妙关系提供一定的助力。
相关人员要探究音乐与饮食文化的结合,主要应从其能带来的优势及多角度出发,在确定其优势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使优势发挥到极致。经过整体分析,音乐与饮食文化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在环境营造方面,音乐有着极大的优势。音乐对于氛围的营造十分简单,但也十分重要,而且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环境从心理、精神等方面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古代朝代的更迭、兴衰大多都会经历战争,无论战争的规模是大是小,两军对垒、双方交战必不可少的就是击鼓壮军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声音、音乐来传递思维、想法及营造氛围,通过击鼓来提升士兵的士气。《曹刿论战》中提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即利用音乐形象地形容了士兵的士气及军中作战的环境。鼓声就是音乐,鼓声响起意味着战斗开始,军士在鼓声中进入了战场。从古至今,用音乐营造氛围的例子不胜枚举,“鸣金收兵”是撤退时的音乐,“金”声一响,军士战意会瞬消大半;山歌、劳动号子及船夫曲都是辛苦劳作时的音乐,劳动时的音乐能够让人更有干劲、更积极劳作;焚香礼佛时的音乐能让人心中多一分虔诚和感恩,长时间接触会让人心情平静;一曲十面埋伏让很多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地感受到项羽孤身一人四面楚歌、危机四伏的困境,心中不免生出紧迫感,这就是音乐对环境、氛围的营造。现如今,人们同样在用音乐营造氛围,商场购物的舒适音乐、游戏紧要关头紧张的音乐、运动场上激动人心的音乐、课间欢快活泼的音乐,人们一直在用音乐为聆听者营造其所处于的某种环境中,而音乐与饮食的结合可极大程度地提升食客的体验感,让食客在进餐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饮食氛围、环境,当然这也要求对音乐的选择、对所搭配的食品进行严格筛选、把控、搭配和协调。比如,高端的食材、高雅的饮食搭配,如果选择浮夸的音乐进行环境营造,会导致风格的混乱;而如果相应的餐饮较为普通、朴素,搭配高雅的音乐,就显得格外无病呻吟,以上两种情况都是错误搭配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对不同的餐饮、饮食进行正确定位,再进行相应优质音乐的搭配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让西餐厅的氛围更高雅、有情调,让中餐厅的氛围更传统、有韵味,让每一道菜品、每一种食材的味道都融入到环境中,进而发挥到极致。总之,音乐能够对人类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能够影响人们的食欲。因为音乐心理学会给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带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胃口,所以音乐对食客食欲的影响不言而喻,把握好音乐的整体速度、音量、曲调,才能让食客心情舒畅、食欲大增。
第二,音乐能够传递精神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今中外,无论什么时代,哪个国家音乐的创作,都在不断地发展着。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沟通创作者与听者之间微妙的联系,而且可以跨越语言、种族、性别、地域,因而这种交流方式所能传递的精神文化不可估量。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其所营造的意境,琴、瑟、琵琶、羌笛、古琴、编钟等都是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潮流中占据一定地位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特点,如悠远空寂、清澈素净、慷慨激昂等。中国传统音乐传递出的精神文化内容也有着慷慨激昂的不卑不亢、高山流水的风雅之致,从其中能够感受到贵族的威严、奢华,也能感受到风情雅致,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所能带来的韵味。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曲调中同样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情感和背后想要传达的精神,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因为乐器、旋律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距。现如今,国家的发展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同样也变得多元化,音乐的类别、乐器的种类也开始逐渐增多,嘻哈风、流行歌、蓝调等不同风格的歌曲开始扩大自己的队伍,做出改变,但不同音乐、歌曲所传达出的精神文化则不同。正是不同音乐所蕴含的不同精神文化,使得人们可选择不同的音乐与饮食进行搭配,可根据高雅、脱俗、轻奢、低调等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音乐与饮食的搭配,要合拍才能让音乐的种种优势发挥到极致。饮食种类与音乐类型的丰富为两者融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代食物可以搭配古典音乐,传统饮食亦可以与现代音乐共欢。音乐有雅俗之别,饮食有类型之分,两者融合后已经不再有等级之分,有的只是饮食者恣意其中,体会其中自己懂得的快乐。
最后,当人们回头审视音乐中长达千年的历史积淀时会发现,音乐的传承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精神和文化,对这些宝贵的财富进行细致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于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才能让音乐带来食客与食物之间更融洽的关系,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及氛围,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音乐与饮食的渊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继续,两者会在未来为人们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文化现象,让人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