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师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海口 571149)
甘蓝属十字花科,蚜虫作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不仅吸食蔬菜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发黄和生长不良,排泄出的蜜露还会引起霉污病,污染蔬菜,降低蔬菜的商品价值,而且还能传播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除虫菊素是白花除虫菊植物的提取物,含有6 种杀虫活性物质,对防治对象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可广泛用于农业、林牧业生产和城市园林防虫领域,可防治蚜虫和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2]。除虫菊素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源杀虫剂,在如今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和自身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其对人畜安全、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尤为突出[3]。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中提取获得的生物碱类植物源广谱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害虫一旦接触药剂,神经中枢会被麻痹,继而使虫体蛋白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亡。苦参碱在中药临床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其制剂对人畜低毒,易降解,对环境安全,不伤害害虫天敌,利于生态平衡[4]。因此,为深入探索2 种植物源农药混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为甘蓝蚜虫防治药剂选择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选择 试验对象为蚜虫,试验作物为羽衣甘蓝。
1.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1.5% 除虫菊素水乳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3%苦参碱水剂,山西安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环境条件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pH为5.4。各小区作物品种、植期、长势、田间管理基本一致,蚜虫发生、虫口密度较为一致。
1.4 试验方法 试验设6 个处理,4 次重复,每小区25 m2,随机区组排列,具体处理方法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按设定浓度配制药剂,采用Model HD300 Jacto 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每667 m2药液用量750 L,在甘蓝蚜虫幼虫三龄前进行叶面喷雾,施药时均匀喷湿叶面叶背,至叶片药液欲滴为止,共施1 次药。在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虫药剂进行虫害防治。
1.5 调查方法 施药前(即2019 年12 月2 日)调查活虫基数;药后1 d、3 d 和7 d(2019 年12 月3 日、5 日和9 日)进行药效调查,共查4 次。每小区随机取5 点调查,每点调查5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5]。
表2 结果显示,药后1 d,0.5% 除虫菊素• 苦参碱可溶液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750 g/hm2的防效最高,为81.60%,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 g/hm2的防效次之,与处理D 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E 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A 的防效最差,与处理D 与处理E 相较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3 d,有效成分用量为3.750 g/hm2的处理防效达83.66%,与处理D 与处理E 相较存在极显著差异;有效成分用量为 3.375 g/hm2的处理与处理D 差异不明显,与处理E 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A 与处理D 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处理E 存在显著差异。药后7 d,有效成分用量为3.750 g/hm2的处理防效仍最佳,高达92.77%,与处理D 与处理E 存在极显著差异;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 g/hm2的处理与处理D 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E 存在极显著差异;A 处理与处理D 与处理E 相较防效差异不显著。
试验未发现对甘蓝有不良药害反应,也未见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影响,表明药物对作物及环境具有安全性。
表2 各处理防治甘蓝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0.5% 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可防治甘蓝蚜虫,有效成分用量为3.750 g/hm2的处理防效在3 次调查中均优于1.5% 除虫菊素水乳剂和0.3% 苦参碱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 g/hm2的处理防效在3 次调查中略高于1.5% 除虫菊素水乳剂组。
综合表明:0.5% 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对于甘蓝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最优为有效成分用量为 3.750 g/hm2的处理,其次是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 g/hm2的处理,最后是有效成分用量为3.000 g/hm2的处理,其中有效成分用量3.750 g/hm2的处理在药后1 ~7 d 防效为81.60% ~92.77%,有效成分用量3.375 g/hm2的处理在药后1 ~7 d 防效为74.68% ~89.76%。0.5% 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在试验处理范围内对作物和环境表现安全,可在甘蓝种植上推广应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用量3.375 ~3.750 g/hm2, 每667 m2药液量750 L,在甘蓝蚜虫低龄期使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