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萍 郭二辉 任伟征 王 婷*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不同领域开始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的潮流。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手段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提出“互联网+教育”。这种教育新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近年来,各学校也正在积极推进一个网、一部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随之产生了微课、慕课、云课堂等网络教学方式,实现了跨学科跨地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教育。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节奏。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国务院发布通知,春节假期延长,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在这个关键时期,教育部门推出“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方案,“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势在必行。如今,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智能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也已经普及。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这些都为疫情下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如钉钉、超星学习通、腾讯云课堂、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的兴起使得每位教师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在家也能正常上课。近年来,笔者对线上教学的认识愈加深入,在此对超星学习通平台应用于《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做出一定总结。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目前,该平台支持Android和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在线上教学中它具有灵活的教学模式,多变的互动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教与学的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能创建网络课程,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课程,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签到、抢答、投票、讨论组等活动能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通过在平台中布置作业,添加辅助学习资料,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此外,该平台还能跟踪教学过程,分析大数据,及时反映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情况,这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基础生态学》这门课程着重从生物有机体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讲授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规律;另外,该课程还会结合当今环境热点问题介绍全球环境变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本身在地球上持续生存等重要领域中的生态问题和研究方法。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和生物环境正在恶化,采用生态学这一武器去认识、理解和管理环境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农林院校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接下来以《基础生态学》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实践应用以及教学效果反馈三方面来探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模块和功能。
首先,在移动终端上搜索下载超星学习通App,安装后打开该软件,允许获得位置后,进入注册登录界面,选择“新用户注册”,输入手机号并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点击右下角的“我的”,填写个人真实姓名、设置登录密码,选择角色“教师”,绑定工号即可进行课程的创建。点击“首页”——“我的课程”,或者点击“我的”——“课程”,就能看到申请者的课程列表,课程上标有“教”字的是作为教师教授的课程,点击课程列表右上角“+”新建课程,课程名称、教师名称、上传课程封面,点击右上角完成,就创建好了《基础生态学》这门课程,如图1-a所示。
点击该课封面,进入课堂应用界面,该界面包含“教案”、“章节”、“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以及“统计”8个模块(图1-b)。在电脑端“管理”中添加班级,点击“默认班级”右侧的“重命名”,将默认班级修改为授课班级名称即可。若本课程有多个授课班级,则在绿色“班级管理”下,点击“新建班级”。在班级管理界面,选择授课班级,点右侧“添加学生”,点击“从学生库添加”,选学院、选专业、选班级,选学生,也可选择批量导入。如果该课程有多个老师参与,可以在“教师团队管理”中添加老师,如有需要可在“班级分配”中可给老师分配班级。
图1:a,课程建设界面;b,教学管理模块;c,章节目录界面;d,课堂活动库界面
根据教学需要,同时结合超星学习通提供的8个模块,本文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3个方面叙述基础生态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应用。
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级编制课程目录。进入课程页面“首页”,点击“目录”,编辑“同级目录”(章)和“子目录”(小节)名称(图1-c)。然后在子目录下编辑课程内容,可添加视频、音频、动画、链接、讨论文本、图书、图片、章节测验等课程资料。很多同学由于在家没有教材,教师可以添加本章节教材的照片或扫描件、课件、重难点提示、课程内容应用案例(如,上海世博园后滩的前世今生等生态学理念在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等。授课前教师可有序地安排这些资料的推送,通知学生根据推送资料进行课程预习。此时,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端进入相应的课程目录,在线浏览推送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节约课堂上看案例、讨论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后台随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
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轻松实现线上授课,其教学方式主要有速课、同步课堂、直播3种。其中,同步课堂是指老师讲课和学生听课同步进行,上课期间老师可以一边语音一边翻看课件演示文稿(PPT),同时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文字提问,师生展开互动,这种授课方式要求时间同步。直播授课是学生实时听教师视频讲课,这种授课方式对网络速度要求比较高。比较而言,教师录制速课进行授课在是疫情特殊时期中比较方便实用的一种授课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网速分别确定录课和听课的时间。在《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就采用可录制速课的方式。制作速课的具体操作为:进入手机学习通该课程首页,点击“教案”,从电脑端、平台云端、或者资源库中导入要讲授的PPT,点开PPT,选择页面右下角“更多”中的“录制速课”,点击录音按钮开始录音,当前页录完再次点击右录音按钮即可自动保存至云盘。将速课插入到具体章节的操作步骤为:进入手机学习通首页,点击“课程”,选该课程名称,点击需要放速课的章节,继续点击“输入正文”左下方的“+”,找到“速课”图标,选择个人录制的速课,插入到章节中即可。完成后学生可在规定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和时间安排完成课程学习。
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互动,如签到、问卷、抢答、投票、通知、作业、测验等(图1-d)。教师发起活动后,班级内的学生打开超星学习通APP便可收到活动提示,在“班级群聊”中点击活动标签,即可参加。例如,教师可以课前在系统中设置一些判断、选择、填空等简单的题目,便于课堂上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对参与抢答的学生进行积分奖励;还可以在平台中使用签到功能(如,普通签到,手势签到、定位签到以及二维码签到)防止学生旷课。有些活动在同步课堂中更有意义,因为同步课堂中师生、生生同步,互动效果更好,课堂氛围更佳。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编辑作业发布在学习通上。具体操作为:点击课程界面的“作业”按钮,手动编辑,或者直接选择作业库里的作业进行发布。发布后学生会收到提示,从而能够及时完成。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中添加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平台中已建好的类似课程链接等,具体添加方法同4.1。学生若有疑问可采取邮件或留言的方式进行询问,其他学生亦可针对该问题发布自己的看法和答案,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答疑。这样以来,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则可以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方法。
为了解课程使用超星学习通以来的学习效果,对教学班级共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该48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其中,学生对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模式的喜好程度统计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43.5%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39.1%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模式,说明这种远程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学习效果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69.3%的学生非常赞同使用学习通学习过程中互动较多,自己的参与度高;63.7%的学生非常清楚每次课的学习目标;62.4%的学生能够非常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59.3%的学生非常赞同在学习通平台中自学能力有所提升;69.2%的学生非常认同比传统学习模式更轻松、效率更高。以上结果表明,在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速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参与度高,目标明确,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效率更高。
图2:学生对超星学习通平台中速课教学模式的喜好程度统计
表1: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学习效果统计(%)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基础生态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表明,超星学习通教学模块功能齐全,简单易操作,课程建设方便,课程中生生、师生互动模式多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平台中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生学习参与度高,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效率更高;此外,平台中学情统计清晰明了,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总体而言,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疫情特殊时期给线上教学带来很大的便捷性。本文希望为其他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