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智力脱贫致富加快农业农村人才建设

2020-11-02 01:59李雪婷张天宇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村民农民人才

李雪婷 张天宇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国上下都在向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而努力。5月28日,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只有1 000元左右,而这6亿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负担重;受教育水平低;多数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甚至失业状态。因而,如何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带领这部分群众走上长久的致富之路,需要社会聚焦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已刻不容缓。

汤阴县位于河南安阳市境内,据市政府公示资料,2018年安阳市农村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236元,而其辖县中,汤阴县农业人口占比74%,可作为本文较为典型的研究对象。据汤阴县扶贫办公布资料,截至2019年底,全县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未脱贫457户1 133人,贫困发生率为0.26%。虽然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如何巩固并继续推动脱贫工作,防止返贫,实现村民“稳就业”,重点还在于人才建设,智力再扶贫。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查阅县政府相关政策,并抽样问卷调查、走访县内各相关村民,探索农民所需,共同研究该县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得出如何整合多方协作资源,加速培育新型农民、“双创”各类人才等,推进农村智力再扶贫工作的结论与建议。

二、调查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线上线下针对村民随机发放问卷120份)、走访调查法,结合文献整理法及政府数据、资料搜集法。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村民参加培训频次及意愿

据调查,汤阴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人才培训,争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员需求,采取“夜校是课堂、田间是教室、土专家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并添设结对帮扶培训。在课程方面,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进行课程设计,开办农业、电焊、会计、服务、创新创业等各类培训班,村民可报名选择课程或报考职称,并且在学费方面享受政府补贴;再者根据当季农民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开课(比如春季铺地膜指导)。依托“汤阴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全县优秀人才资源,开展讲学送教活动,实现线上点课、线下培训(见图1)。

图1 参加培训课程情况

虽然政府在课程开展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是村民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如图1所示,经常参加培训课程的村民只占43%,更是存在10%的人没听说过此类课程。因此,政府层面可能存在普及宣传力度不够、鼓励引导不足等问题。

(二)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调查结果如下页图2所示,农民们最为欢迎的是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及回乡创业创新人才的加入。通过进一步走访与总结,得到以下两个原因。

图2 人才类型需求

1.农民希望通过技术改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增加收入。汤阴县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19家,8万余成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水平20%以上。在合作社的背景下,农民愈加通过市场了解到转型经济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等相关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希望通过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带动村里农畜业产值、产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获取更加可观的收益。

2.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需要“双创”人才刺激经济活力。乡村地区人才储备有限,劳动者素质较低,对新趋势缺乏热情和敏感度,对于了解本地特色、又有超前眼光的创业创新人才依然短缺。

图3 培训方式偏好

图4 问题

(三)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及课程设置

人才培训想要高效地取得进展,并实实在在地反馈到农民脱贫致富上,不仅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下足功夫,也得深入了解摸准农民切身需求及意愿,引导村民学习兴趣,并且精准地提供服务。

图3是关于村民对于培训的偏好情况,由于村民可支配收入有限,89%的人都会选择政府组织并补贴的培训。另外对于学习方式,71%的人更偏向面授与网课相结合,面授保证学习质量,而网课又可以使得大家农暇时随时随地补充知识,这种方式具有成本相对低廉、灵活性高的优势。

(四)影响农业农村人才建设的原因

据调查,村民普遍认为制约本县农业农村人才建设的有三大问题。

1.农村就业岗位有限、收入低、就业环境较差。乡村支柱产业为农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并不高,再者土地有限,在村企业规模小,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社会保障、生活便利也相对比城市落后。

2.农村空心化状态,人才外流严重,缺乏脱贫致富主体。村里就业质量无法保证,面对大城市的机遇及高薪诱惑,大部分青壮年高质量人才选择奔走他乡,另谋生路。为改善这一局面,汤阴县虽已实施了“在外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吸纳在外乡土人才1 464人、村级后备干部70人,但对于本县长期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大缺口。

3.农民无过多富余资金去学习。大部分村民收入低,对于非免费又费时的培训项目兴致并不高;部分农民关于智力脱贫致富意识淡薄。

(五)村民对发展人才的想法与建议

笔者调查总结了村民对于推进县乡村人才建设的一些见解,并以认同度由高向低顺序排列,如下页表1所示。不难看出农民在此层面上,会将更大的期望寄托于政府,突出反映出在现阶段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的问题。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倾向于过度依赖政府而忽视社会其他力量及自身主体地位的潜力。

三、对于乡村农业农村人才建设的建议

(一)协同多方资源,强调村民主体地位

经过一系列调查,笔者发现,县级政府虽在智力扶贫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管得过宽、过细,难免会出现因大包大揽而造成政府越位、村民缺位的状况。政府包揽过多,一是影响政策效果,造成财政压力与浪费;二则使得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受限;三会打压社会组织积极性。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乡镇政府推行政策时通常只考虑当地可否有基础实行,却忽视了农民自身的意愿及素质基础,因而出现培训认知度、参与度不高的状况。另外,政府过度包揽,会使得人才建设工作僵硬死板,只管上传下达,忽视政策效果;也会导致政府为了绩效、应付上级检查等不负责任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浪费。

因此在人才培训方面,应该重点关注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指企业、培训机构及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牢牢扣住农民根本需求,鼓励其参与到乡村人才建设中去;积极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接企业,实现高水平产教融合,培育出符合目前乡村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且积极协调各方优秀、先进教育资源,加强与社会培训机构间的合作,改善教学成效,减少资源浪费。

(二)引入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好教学前沿成果

通过走访,村民更容易接受简单、轻松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偏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人才类型偏好农业技术类、创业创新类。根据资料查阅,圆通制非常符合本县农村人才建设的需求。圆通制近年与教育部合作密切,已广泛应用于文科各工作领域及大学生能力培养工作中,有着显著成效。圆通制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网课与现场教学相辅相成,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工作原理及工作标准体系,重点在于将理论简单化、实践过程流程化,培养学员自主系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等。针对乡村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主要有:农畜业专业技能、创业创新指导、村级干部类技能、乡村企业管理及财务人员技能等;培训考试为网络测评,合格即可获得农业农村人才能力培训证书。不难看出,引入圆通制既能够满足农民对培训方式、内容的要求,又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建设人才队伍,还可适当减轻政府压力,达到高效精准智力扶贫。

(三)农村配套设施建设与人才建设同步发展,盘活乡土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

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根本在于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解决驻乡人员的后顾之忧。

1.加紧乡村基础设施改善,配套的文化教育、医疗、交通设施建设要跟得上人才建设节奏,为驻村人员提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对于高素质人才可适当采取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解决家属就业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乡,增强归属感、认同感,促其有更多精力投身于乡村建设。

2.各乡村应引导支持“双创”人员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大力开发新兴产业及职业。例如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观赏项目,开展周边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带动新型餐饮娱乐、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及创业机会。

3.剔除糟粕,选拔胜任者。强化监督奖励管理机制,坚持定期、随机考核,奖励优秀工作者,适度提高工资水准,处罚甚至剔除工作懈怠或无能力人员。

表1!建议

四、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总结补充,概括出本县“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问题的四个要点。

一是乡村人才培训工作组织难度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欠佳。这是因为农民知识基础薄弱、对于智力推动脱贫致富的作用认识不深;政府宣导力度不够、鼓励引导不足;另外课程设置较为枯燥,师资水平较低、分配不均衡。

二是在乡就业环境较差、工资待遇低、岗位少,以致难留住、难招进高质量人才。

三是县内目前并未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这里所说的产教融合指的是地方乡镇与高职院校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共同培养本地所需农业技术、电商、创新创业类等人才。而本县产教融合度低,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智力建设未切实结合农村生产发展需要,造成人才发展落后于市场发展局面。

四是县政府关于人才培养缺乏协同机制,在与社会各方力量协作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农民也过度依赖于政府,减弱了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村民农民人才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人才云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