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英哲 张国桥 靳心昱 王晓辉
1 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76
2 北京航天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36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关系密切,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出现低龄化趋势[1-2]。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方案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若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则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血管病变较为常见[3]。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虽诊断结果较为准确,但其有创性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费用较高[4]。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得以凸显[5],冠脉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在多层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研究探讨冠脉CTA 在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存在血管管腔狭窄及病变的50 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 例无血管管腔狭窄及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近3 个月接受心脏介入术、心脏冠脉搭桥术治疗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史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者。观察组患者,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41~73 岁,平均(56.36±10.22)岁,糖尿病病程3~19 年,平均(13.58±3.41)年。对照组患者,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40~72 岁,平均(55.98±10.17)岁,糖尿病病程2~18 年,平均(13.60±3.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平板心脏型血管造影仪实施检查,采用Seldinger 法,经患者股动脉实施穿刺,选择合适的导管,对患者的左右冠状动脉实施造影,每个血管常规取右前30°、左前斜45°及头角轴状位投影,对冠状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作观察,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具体狭窄程度评估,准确定位病变位置,对狭窄率计算。
冠脉CTA,使用Definition AS 128 64 层螺旋CT 扫描仪实施检查。实施检查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协助其保持为仰卧位,确保患者的心率整齐,且在80 次/分以下。从患者气管隆突下1 cm 处开始扫描,至其心脏膈面下约1.5 cm 处,经肘静脉,将对比剂(碘海醇)注入,控制流速为3.0~4.0 ml/s,剂量范围为70~90 ml。择感兴趣的区域,嘱患者屏气后实施扫描,对图像质量最佳的相关心动周期图像实施多相位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以及容积再现。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进行分析,通过目测直径法评价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的程度=[(狭窄段近心端血管直径-狭窄处血管直径)/狭窄段近心端血管直径]×100%。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定位出的相同病变部位。
由2 名5 年以上冠脉CTA 诊断经验的医师,对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具体狭窄程度进行评价,以目测直径法对其直径狭窄率测量,即(1-狭窄部位管径/正常部位管径)×100%,以狭窄部位近心端、远心端之间的正常冠脉管径均值作为正常部位管径。
狭窄程度评级:0%为无狭窄,30%以下为轻度狭窄,31%~70%为中度狭窄,71%~95%为重度狭窄,96%以上为闭塞,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处于31%~70%的中度狭窄即为临界病变。统计观察组患者中度狭窄检出率,并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远端、中点、近端)。
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 例患者中,49 例存在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其中10 例三支病变,14 例双支病变,25 例单支病变。共检出66 个中度狭窄节段,其中17 个左回旋支,26 个左前降支,23 个右冠状动脉。66 个中度狭窄节段中,冠脉CTA 共检出60 个,检出率为90.91%;3 个误诊为严重钙化斑块,2 个误诊为运动伪影,1 个重度狭窄。
经冠脉CTA 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远端、中点、近端血管直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直径情况分布(mm,±s)
表1 两组患者血管直径情况分布(mm,±s)
组别 例数 远端 中点 近端观察组 50 0.70±0.16 1.06±0.23 1.11±0.35对照组 50 0.92±0.18 1.27±0.30 1.33±0.31 t 值 6.459 3.928 3.327 P 值 <0.001 <0.001 <0.001
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可较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6],但其属于有创性操作,且检查的费用较高,若患者年龄高、身体状态不佳,因实施CAG 检查,而存在一定风险[7]。同时,部分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检查,其目的是排除心脏病,并不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治疗,因此,没有必要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脉CTA 在心脑血管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增加[9],冠脉CTA 不仅可有效显示管腔的狭窄情况,且可提供斑块及周围组织的形态学特点,较好将早期易损相关斑块检出[10-11]。研究证实,CTA 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着一定的相关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50 例患者中,49 例存在中度冠状动脉狭窄;66 个中度狭窄节段中,冠脉CTA 共检出60 个,检出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远端、中点、近端血管直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冠脉CTA 检查能够较好将糖尿病临界病变血管狭窄检出,且可评估患者病变血管的支数、位置及其管径大小。高度狭窄、运动伪影、严重钙化斑块是导致CTA 对糖尿病临界病变血管狭窄误诊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钙化斑块,主要是由于钙化会对CTA 成像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3]。CTA 空间分辨率高,但是对准确判断细小病变、纤细血管病变以及钙化病变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且在呼吸配合差、心率不齐患者中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应合理选择检查的方法,从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4-15]。
综上所述,冠脉CTA 在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且可评估病变血管的支数及位置,可对患者疾病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