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升 徐一丁 杨 超 王孝运 倪才方 段鹏飞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江苏 苏州 215000
2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每年1.0‰~1.5‰[1-2],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是导致ALLI 常见的病因,且病因为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数量已经逐渐超过动脉栓塞[3]。目前治疗ALLI 的主要方法包括动脉切开取栓、置管溶栓治疗(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4]。目前对于CDT 和切开取栓治疗ALLI 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多,而对PMT、CDT 及切开取栓三种治疗方法治疗ALLI的疗效差异进行分析较少。本研究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ALLI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89 例ALLI 患者,缺血原因分类:血栓形成50 例,动脉栓塞39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 PMT 联合CDT(PMT 组,n=27),单纯CDT(CDT 组,n=28),外科切开取栓(取栓组,n=34),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根据美国血管外科协会/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急性肢体缺血分级[5],Ⅰ级 5 例,Ⅱa 级35 例,Ⅱb 级 38 例,Ⅲ级11 例;缺血平面在髂动脉水平及以上19 例,股动脉水平55 例,腘动脉水平12 例,膝下动脉水平3 例;30 例缺血时间<24 h,45 例缺血时间≥24 h 而<7 d,14 例缺血时间≥7 d 而<14 d。
纳入标准:(1)存在ALLI 症状,如疼痛、肢体脉搏消失、皮温减低、苍白或 发绀、运动障碍;(2)均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和(或)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明确诊断;(3)病因为非创伤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4)缺血持续时间≤14 d。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肺、脑等基础疾病;(2)有溶栓或抗凝禁忌证;(3)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经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予以确诊,若不能确诊可进一步采用下肢动脉CTA 检查。患者一旦确诊且明确无抗凝禁忌后即刻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IU/kg,2 次/天)抗凝治疗,并及时准备手术治疗。PMT 组患者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穿刺点周围皮肤,采用改良Seldinger 穿刺法穿刺健侧股动脉,置入6 F 血管鞘,导丝导管配合下置入患侧髂动脉中;退出短鞘,交换为6 F 翻山髂行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范围、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路图”模式下导丝和导管配合通过阻塞段血管,导丝导引下引入 6 F AngioJet 血栓抽吸导管至血栓部位,先设置为喷射模式,100 ml 生理盐水加入20 万U 尿激酶均匀喷洒至血栓段,待20 min 后改为抽吸模式,由远端向近端匀速吸栓,可重复抽吸2~3 次,抽吸时间控制在200~300 s 内。吸栓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吸栓结束后造影复查血管再通情况。术毕留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
表1 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CDT 组患者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与PMT 组相同方法使导管导丝通过阻塞段血管,取合适长度溶栓导管置于血栓栓塞段,经溶栓导管持续尿激酶泵入。
外科切开取栓采用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切口周围皮肤,行患侧股动脉探查切口,解剖并游离出股动脉,在其近心端及远心端分别予以丝带阻断。纵行切开股动脉前壁,应用不同粗细的Fogarty 取栓导管依次进行近端及远端取栓,直至股动脉切口出现喷射性出血。再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动脉局部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进一步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
PMT 组及CDT 组术后溶栓治疗,常规使用尿激酶20~80 万U/d,需要每日监测凝血指标和血常规,监测纤维蛋白原,若纤维蛋白原小于1.5 g/L,则减半尿激酶用量;若纤维蛋白原小于1 g/L,则暂停尿激酶使用;若发生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出血征象,则立即暂停溶栓。PMT 组术后当天常规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及水化治疗,且术后第1 天复查血常规和肾功能,预防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血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不全[6]。术后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1~3 d 内复查下肢动脉造影,如造影复查显示残留狭窄>50%,则行球囊扩张和(或)动脉支架植入术;如下肢动脉残留狭窄<50%,侧支循环较前明显减少,则判断血流恢复满意,则拔除溶栓导管,停止溶栓。取栓组术后若缺血症状改善不佳需进一步行腔内治疗。三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若病因为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病因为房颤动脉栓塞的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如果口服华法林,需定期检测凝血指标,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2.0~3.0 范围内。
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尿激酶用量、手术时间、溶栓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 30 d 内截肢率及病死率。疗效评判标准:治疗有效,患肢症状消失,无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表现,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血流通畅,血管残余血流量>50%,膝下三分支血管至少有 1 条通往足部;治疗无效:患肢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要再次干预或截肢、死亡。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方法,当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9 例患者初次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PMT 组患者尿激酶用量低于CDT 组患者,溶栓时间短于CDT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DT 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和住院费用最少,PMT 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及住院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三组患者出现穿刺点血肿,给予加压包扎后好转;取栓组患者有2 例出现切口感染,给予积极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1 例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压迫器物理加压后闭合; 5 例术后出现患肢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其中4 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取栓组的1 例患者下肢出现不可逆肌肉坏死而截肢;4 例术后出现肌肾代谢综合征,其中PMT 组1 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取栓组1 例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死亡,余2 例给予碱化尿液、利尿、抗凝、充分水化治疗后好转。
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30 d 内再次干预率、30 d 内截肢率和30 d 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三组患者动脉血栓形成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P=0.024,表4)。三组患者动脉栓塞和不同缺血时间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ALLI 是一种临床急症,截肢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截肢率为10%~30%,病死率为15%~40%[7-8]。因此临床上及时诊断、准确评估并在需要时进行紧急干预,对于挽救肢体和防止严重截肢至关重要[9],延迟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损伤。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作为治疗ALLI 的经典治疗方法。近些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腔内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ALLI 的主流方法[10]。然而,目前对于治疗ALLI 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共识[11]。ALLI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而临床上对于ALLI 的诊断难点也在于这两种病因之间的鉴别[12],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常有动脉硬化等相关慢性缺血病史,对侧肢体脉搏常减弱或消失,起病缓慢,通常首先表现为跛行加重和静息痛,影像学检查动脉中常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堵塞处侧支循环较丰富;而动脉栓塞患者通常有明确的栓子来源,比如房颤、风湿性瓣膜病等病史,起病急骤,下肢皮肤立即出现苍白等缺血症状,影像学检查动脉堵塞处血流突然截断,侧枝循环较少。本研究中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PMT 治疗术后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等周围血管病变,动脉内常有硬化斑块,单纯治疗方式具有取栓困难,且易残留血栓有关,因此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与Plecha 等[13]研究结果类似。PMT 组良好术后有效率给予临床医师治疗的启示,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优先先选择PMT 联合CDT 治疗。然而术前病因诊断通常成是重要问题,研究显示动脉血栓形成术前诊断准确率47%,动脉栓塞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0%,还有10%~15%患者术前无法明确诊断[14]。若术前病因诊断不明确,可优选采用PMT 联合CDT 治疗。本研究还对不同缺血时间段的患者术后疗效进行了分别比较,发现三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T 在治疗ALLI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有多篇文献证实[15-17],但CDT 治疗中,患者出血比例较高[18]。PMT 作为一种血管腔内治疗ALLI 新技术,其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快速重建血流,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减少出血风险[19-21],虽然本研究中PMT 组较CDT 组出血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研究显示行AngioJet 血栓抽吸患者可能发生血栓碎片脱落引起远端动脉栓塞,也就是所谓的“兰趾综合征”,本研究中并未发生,可能与PMT 组患者行AngioJet 血栓抽吸治疗后,常规留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预防了此类情况的发生[6]。
综上所述,PMT 联合CDT、单纯CDT 及切开取栓这三种治疗方法的总体治疗有效性、并发症、疗效及短期预后均无差异,但单纯CDT 组在三组中手术时间最短,PMT 联合CDT 组可降低溶栓药物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住院费用显著增加。对于病因为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考虑首选PMT 联合CDT 治疗。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病例数较少,有待后续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表4 不同缺血时间和原因的三组患者术后疗效情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