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脾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验案

2020-11-01 21:25路天舒,陈曦
康颐 2020年10期
关键词:验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路天舒,陈曦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临床症状多以肢端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疼痛、发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无力和萎缩等运动障碍为特征。DPN在DM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50%~90%[1],病情重者可致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血管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有關,故治疗上常采取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但其治疗不良反应较多,病情易反复,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本病隶属于中医“消渴病变证”领域,现代医家常称其为“消渴病痹证”。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在DPN的防治上具有整体辨证、标本兼顾、毒副作用低的优势,对于改善DPN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不可或缺。我们临床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年,心得颇丰,现将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验案;消渴病

【中图分类号】R25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98

1   从病因病机论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法。消渴病痹症是“消渴病”日久而致的“痹症”,是消渴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消渴日久,阴虚燥热,灼伤津液,津凝为痰,血黏成瘀,瘀血阻络,痰瘀日久,伤及络脉,久治不愈,伤津耗气,阴损及阳,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血脉,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另一方面,消渴日久,气血不足,脾肾亏虚,脾运无力,则津液不布,或滞于络中,或聚在络外,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气虚则血运无力,血行缓滞,气血运行不畅。故可见肢体酸麻痛胀,或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故阳气虚衰在消渴病痹症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的精血化气、血液运行及脏腑进行的各种功能活动,都是在阳气的推动、温煦、激发下完成的。所以阳气为一身之瑰宝,是机体活动的原动力。阳气受损则变症百出,《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指出脾肾在消渴病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二者关系密切,脾肾阳气在生理上具有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痰浊、瘀血为致病之标,脾肾阳虚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根本,因此,“痰浊”“瘀血”既作为中风病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又是DPN的致病因素,故治疗应标本兼治,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化痰通络,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2  辩证施治

我们通过长期的临证观察,认为“脾肾阳虚、痰瘀阻络”为DPN的重要病机,“络脉瘀阻”为发病的关键。临证以“温”“通”为关键,以“温补脾肾,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每遇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DPN患者,临床证见:手足麻木发凉,如有蚁行,肢末时觉刺痛,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手足畏寒,腰膝酸软,头重如裹,昏蒙不清,口黏乏味,胸闷纳呆,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大便不成形或五更泻,舌暗红或有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滑或沉涩。常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方药如下:人参10 g、干姜6 g、 白术15 g、附子10 g、茯苓20 g、桂枝10 g、桃仁10 g、芍药10 g、半夏10 g、陈皮15 g、水蛭10 g、地龙10 g、鸡血藤30 g、伸筋草10 g、透骨草10 g、甘草5 g。针刺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曲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溪、行间、然谷、阿是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迅速准确地刺入1至1.5寸左右,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待出现针感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温阳祛痰与化瘀通络并重,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若肢体麻木刺痛较重者可酌情加忍冬藤、络石藤、木瓜、全蝎、蜈蚣、僵蚕以疏经通络止痛;若阳虚较重者,可加肉桂、细辛以温补脾肾,伴见气虚、乏力者,可加黄芪以益气健脾。

3   典型病例

张某,男,58岁,糖尿病病史10年,1年前出现四肢末端麻木、发凉、刺痛,并伴有周身无力,曾口服依帕司他片1个月,效果不甚理想,为寻中医系统治疗,于2019年6月来诊,降糖方案为盐酸二甲双胍片0.85 g每日2次口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12 u、晚14 u餐前皮下注射,空腹血糖控制在7~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5 mmol/L。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5年,现应用氯沙坦钾片,血压控制较好。刻下症:口干渴多饮,多尿,四肢凉麻刺痛,视物模糊,乏力、头晕倦怠,畏寒,腰酸,饮食正常,寐差,夜尿3~4次,大便不成形,舌体稍胖,舌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涩。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下肢痛温觉、音叉震动觉减弱,10 g尼龙丝试验(+)。辅助检查:随机血糖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尿糖++。感觉阈值测量示双下肢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重度感觉减退。中医诊断:消渴病痹证(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宜温阳祛痰,化瘀通络。处方:人参10 g、干姜6 g、白术15 g、附子10 g、茯苓20 g、桂枝10 g、桃仁10 g、芍药10 g、半夏10 g、陈皮15 g、酸枣仁10 g、远志10 g、水蛭10 g、地龙10 g、鸡血藤30 g、伸筋草10 g、透骨草10 g、甘草5 g。10剂,水煎取汁300 mL,100 mL/次,日2次温服。针刺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曲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溪、行间、然谷、阿是穴,嘱其慎起居,严格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物,同时嘱其适量运动,继续西医降糖治疗,随诊。二诊:患者四肢刺痛减轻,口干渴、乏力明显好转,肢端发凉减轻,无明显畏寒,晨起测空腹血糖6.2 mmol/L,嘱其胰岛素减量,早8 u、晚10 u餐前皮下注射,但仍有夜寐不安,原方去半夏、陈皮、茯苓,另加煅龙牡30 g,再服10剂。三诊:患者精神大好,下肢麻痛症状大减,夜寐渐佳,效不更方,守方继服半月加固疗效。复查空腹血糖6.2 mmol/L,餐后2 h血糖7.6 mmol/L。后该患数次来诊调理,在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3个月后患者诉偶有足趾麻木,余证悉平。

4   体会

消渴病病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到疾病后期多演变为多脏腑功能病变,五脏虚弱是引发消渴病痹症的重要因素,而血瘀是消渴病痹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消渴发病虽与肺、脾(胃)、肾三脏均有关,尤其以脾肾为要,临床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呈肥胖、面色晄白、易倦怕冷等阳虚体质,脾阳虚衰,久延不愈,水谷精微失于正常的转输,津液凝聚,积而为痰,阳虚则血运无力,血液停滞, 凝而成瘀。痰瘀互结,久之妨碍经络运行,不通、不荣,终成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此时应从温补脾肾之阳气入手, 若仍用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 不但治疗效果差,且有加重病情的危险。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施以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中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温补脾肾,使痰瘀病理产物遇阳气得化,桂枝温经通脉,使经脉得以濡养,推动经脉运行,不荣、不通均得以缓解,大多医家把温阳药治疗消渴病取得的疗效归之于阴阳互根、阴阳相互滋生,补肾阳即所以补肾阴的理论[2]。人参、白术、茯苓补气健脾祛湿,使痰湿之邪得以消散,气为血帅, 气行则血行,桃仁、牡丹皮、鸡血藤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扩张血管,使血流进一步通畅,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加强了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芍药养血和血,水蛭、地龙通经活络,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礙血液凝固;水蛭还分泌一种组织胺样物质,对毛细血管具有直接扩张作用,可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活化纤溶酶,抑制胶原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改善血液流变性[3]。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使疼痛得以缓解,全方配伍,共奏温、补、通、利之效。而针刺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作用,能振奋人体正气。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4],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加速血流速度,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障碍,从而改善周围神经血供,修复受损神经,促进末梢神经代谢传导功能,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DPN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 Almuhannadi, g Ponirakis,A. Khan,et al.Diabetic neuropathy and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Cinderella complications in South East Asia[J].Pak Med Assoc,2018,68(1):85-89.

[2]蔡永敏,徐学功等,温阳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2,10(10):588-589.

[3]罗会新,温阳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甘肃中医,2008,9(15):587-588.

[4]李永方,李尚丽, 温娟,等.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74.

基金资助: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编号:2019072)

*通讯作者:陈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验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基于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