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启红
摘 要:新时期,新气象,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地位得到提升,环境得以改善、教学投入逐年增加,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但如何利用这些新变做好美术教学工作则成为了教师们热门话题,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时期;教学探究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住心态,循序渐进,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前进;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主动加入到教学中,与教师合作推动美术教学工作。为此,笔者提出了下列几条建议:
一、兴趣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坚实后盾,由此可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这是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做的就是维持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让兴趣推动学生前进。
如,在学习《蔬果变变变》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搜集各种蔬菜并发挥想象力,借助切割、插接等方式制作出各种立体的蔬菜版小动物。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引进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一场小型的美术作品小竞赛,班上的学生都要参加且要以团队的形式参加,由此激发了大家的好胜心与集体荣誉感,迫使大家集中精力,付诸情感,为团队赢得荣誉,由此提高了课堂参与性;再如,学到《动物的故事》这一课内容时,教学主题是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小动物们的故事,为了激发大家的参与性,笔者没有限制创作的内容,可以是大家之前学过的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可以是自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来的故事,亦或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故事,只要与动物相关即可,给了同学们一定的自由,調动了大家创作的情绪。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或者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好胜心与荣誉感,亦或是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选创造主题,都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性,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致,值得肯定。
二、重视基础,夯实学生美术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提升教学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小学美术课程也是如此,虽然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理论知识不多,但要学习的美术技巧不少,如颜色的搭配,绘画技能、作品鉴赏等等,这些都应该得到师生们的重视,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的学习,打好根基,迎接更大的挑战。
美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美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但只有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将心中的美好表达出来,为此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娃娃家》这一课内容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借助纸板和废弃纸盒制作娃娃家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之一,笔者需教授大家一些基础知识,如如何折纸、绘画、粘贴等,这样才能让作品更美观;还与学生积极交谈,挖掘废弃材料的价值;此外,教师示范活动必不可少,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了效仿的对象。学到《电脑美术──复制翻转画花边》这一课内容时,无论要完成怎样的任务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有着良好的审美倾向,为此笔者不仅教授了学生电脑使用技能,还教授了学生如何翻转、组合才让美术作品更好看,夯实了学生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好高骛远,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手把手地教授学生美术技巧,理论知识,让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三、布置练习,给予学生一定压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因此在结束了相关的理论课程和课堂教学活动后,笔者还会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保证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延伸教学时间。当然,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应该限制量与质,数量不能过多,形式还要多样,从另一个角度削减学生学习压力。
如,在学习《吹塑纸版画》这一课内容时,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吹塑纸技巧掌握和塑纸画的制作上,包括视频观摩,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改善提升等等,充实地度过了课堂时间。课上时间结束后,笔者还布置了课下练习活动,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吹塑纸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技能,夯实自身基础,但笔者没有限制创作的题材,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可以是自己的梦境,可以是对当下情绪的一种展示,只要能渗透情感,展示技能,属于原创的就可以。当然,同学们的作品还会得到笔者的评价,且鼓励多于批评,旨在培育学生自信心,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课后练习作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希望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钻研画技,发挥想象,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学习是一个过程,且枯燥乏味,任重道远,有人可能会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过程而放弃学习,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为此,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保持学科教学的趣味性,稳定学生学习的心态,给予学生无限的热爱与鼓励,引领其走进艺术的殿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上述几点教学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晞.探究如何实现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
[2] 魏军锋,张洁平.浅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