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有了新的明确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创新能力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为后期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策略
想象力作为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在情境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较初中生相比,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够丰富、身心素质的发展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无法通过想象来具体化。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创造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文课文中的内容非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根据题材不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景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形象力和创作思维能力。如学习《草原》一抒情散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草原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草原风情,激发学生想要深入领略和观光草原的兴趣,在学生观看图片和资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现在身处大草原,在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会不会在马背上飞驰,会不会一边大口吃着羊肉,一边畅饮着浓香的奶茶,会不会跟草原的姑娘们一起载歌载舞。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草原的幅员辽阔,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草原姑娘的多才多艺。如学习《海底世界》这一科普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关于海底世界录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海底的神奇景色,感受海底世界中海洋动植物的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热爱之情。在观赏录像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一名潜水员,潜入海底世界会是一场怎样的奇妙之旅呢?想象一下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动物呢?这些动物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呢?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植物呢?这些植物的颜色和种类是什么呢?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色,感受海洋中动植物的多元化。情境设计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投身到教师的情境设计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更加感兴趣。
二、利用课文中插图,强化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往往采用的是插图与文字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方式,帮助学生把文章中一些抽象的字词或者场景以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时要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课文,充分利用想象力把文章中的插画动态化。如在教授《琥珀》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插图,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块琥珀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呢?想象一下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之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回答一下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在通过精读课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想象一下,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形成琥珀呢?让学生编个小故事,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作能力。如学习《竹节人》一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观察图片,看看竹节人到底长什么样子,想象一下这个小小的竹节人怎么制作的呢?它又有什么用处呢?然后通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游戏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有一个竹节人,会把竹节人比作哪个战斗英雄呢?同时它会经历一场怎样的“战斗”呢?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感受竹节人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以及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深深的喜爱之情。语文课文中的插画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插画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利用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会出现“言已尽但意无穷”的结尾来引发学生们思考。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特点,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深化文章主旨和内涵,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通过对《只有一地球》一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地球資源,不能过度开采和浪费资源,同时让学生明白地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文章在结尾处倡导学生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但是没有向学生表明该如何去保护地球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和维持,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什么影响呢?也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会在碧水蓝天下怎样嬉戏呢?也可以想象一下动物们在枝繁叶茂的森林里怎么样“玩耍”呢?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出自己认为对环境的保护最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决心。如学习《我是什么》一文时,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发出提问“你们猜猜。我是什么呢?”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个结尾,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一下“我”到底是什么,想象一下水在不同状态下有什么不同作用?以及水在不同状态下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中,帮助学生提供想象空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提升。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想象力是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科学实践,把想象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戴上一双附有“想象力”的隐形翅膀,让学生撑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大胆想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素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魏和花.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0):74-75.
[2] 王成惠.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39.
[3] 陈翠平.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中),2019,(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