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玉
摘 要: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教育部倡议全国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网络教学。各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积极探索开展线上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几个月过去,线上网络教学虽然显示了灵活便捷的优点,但也因应急状态下准备不足,经验欠缺,出现各种问题,网络教学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冠疫情;网络教学;困境与对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春季开学延期,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全国各大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积极开展线上网络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元课程结构的尝试,实现了疫情期间教学活动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很多老师一生中一段难能可贵的教学经历,也是学生终身难忘的学习经历,值得记录和怀念。
一、中小学网络教学的困境
在线上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相比传统线下教学,网络教学也呈现出一些优点:如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学习自由,但更多的是网络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境,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1.教学缺乏个性化。在疫情期间,许多学校都是根据上级指令“一根指挥棒”完成网上教学,上级部门的文件成了学校每一步行动的指挥棒。而教育存在区域性、阶段性差异,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知识讲授与互动、数字技术融合于一体,相比线下教学,网络教学更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工作。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政策多是粗线条的,在求稳意识下,学校通常先将平时线下课堂教学的课程结构思维平移到线上教学,无法充分考虑教学场景变化带来教与学的硬软条件、人员结构、心理预期等的巨大差异,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差异组织个性化、動态化的教学。
2.课程开发单一化。按照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约分别占70%、10%、20%,没有条件开设地方课程的,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来填补,或者学校以其他灵活的形式来安排。由于疫情爆发生在春节期间,封城时,许多孩子在农村老家,他们手上现有的教材、辅助学习资料很少,而且物流不便,于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线上教育平台发挥了教学资源聚集优势,学校都会推荐官方教育平台提供的统一的教育资源,挤压传统教学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也和线下教学差别很大。疫情期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开发更多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丰富完善课程体系。
3、评价标准单向化。对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评价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基本还是按照传统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到备、教、辅、批、改、考的各个环节,甚至包括课堂考勤、学生预习、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课后辅导、作业完成、随堂测验和考试等环节来进行评价,没有根据教育场景的变化适当删减一些评价指标,新增的教育元素也没有纳入评价体系,如师生的媒介素养、家长参与度、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新元素很少进入评价体系,导致不能全面客观评价网络教学。环境变了,评价也应该从“单项化”变为“多项化”,客观评价教学现象。
二、中小学网络教学的优化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国际疫情形式整体不容乐观。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国网络教学经过此次疫情期间全面考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疫情结束后,中小学教学客观上已经不可能完全回到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势必走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道路。我们要把疫情当成考验,对疫情期间的全面网络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和优化,以更好的呈现方式来适应今后教学变革的需要。
1.学校坚持特色化发展。在疫情期间,学生不用上学、放学,节省了很多路上的时间,这些自由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教育部门应该引导为主,除了提供统一的教学资源供师生选择使用外,更应该放手让学校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课程,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引导学生以抗击疫情为素材,学习钟南山、李兰娟等”逆行者”爱国、责任、担当的爱国情怀,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在课程建设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打通考虑,体现出整体特色与结构优势。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线下学习情况将有关平台推荐给学生,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线下学习需要补充的线上教学资源,为线下教学作有力的补充。三是将课程学习与居家生活的劳动教育有效整合,开发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教师和家长共同指导学生做家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结合劳技课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2.教师教学坚持个性化发展。疫情期间,教学环境复杂,疫情的不断变化也会影响教学实施。要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开设个性化课程,随着情况变化实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病毒学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等多种课程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活观,构建生物、医学、保健、体育常识学习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坚韧意志、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同时将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相关特殊场所等都纳入教学场景,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实现多学科融合式教学。
3.教学评价坚持多元化发展。学校对疫情期间的教学评价除了对“线上教学”整体方案和学科组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外,可以采取前置评议、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估等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运用在线测试、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作品互评、线上家校联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也要重点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评价指标设置要多关注学生的适应力、自主力和有效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考核,更要关注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评价全过程采用数据分析,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各方数据,为改进完善评价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得出科学高效的结论,便于总结与改进。
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出现的问题就是网络教学需要改进优化的方向。优化因地制宜、要因生而异、彰显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疫情之后的中小学教育,必定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融合,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我国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成尧.疫情防控时期中小学网络教学的困局及纾困之策——基于教学基本要素角度[J]. 辽宁教育,2020(5):11-15.
[2] 余清臣.疫情时期的教育工作需要非常规思维[N].人民政协报,2020-02-26(07).
[3] 汪桂琼,鄢春苗,胡进雨,陈元辉,苟熙.抗疫期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0(6):3-7.
[4] 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