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年初疫情汹涌,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授课,期间各类教学平台也推出多样化的辅助资源,今年上半年春季学期已结束,作者以本校线上课堂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课堂情况与教师反馈,总结经验完善不足,更好的适应未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本文多为实践指导经验,内容有限多有不足,希望各位教师同仁多多指正。
关键词:高校;线上课堂;线上教学
自2020年2月末,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始网上授课,期间线上平台爆发增长,一些高校的自有平台也陆续承担起了线上授课的中间媒介。
在线上授课期间,学生与教师、平台与高校都面临着重重压力,毕竟一学期的全面线上教学都是初次经历。
根据自身授课经验总结经验,为适应更好的教学工作做准备,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课前准备与前期学生调研
(一)课前准备充足,除课程中专业知识准备外,平台的调试、网络的运行、线上课堂的互动、辅助资源的准备等都需要在自己课堂前全力准备完善,只有课前准备充足,课中以备不时之需。
(二)与学生提前沟通,了解学生线上课堂的偏好。可提前建立相关班级网课交流群,方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但要制定群内相关规则,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群内秩序。课前准备也可增加教学的辅助视频作为随堂课程的补充,网罗专业方向的社会热点结合专业课程对学生加以时政引导。
二.课程进行与突发问题的解决。
(一)确定好课程直播平台后,教师应在上课前开启直播等候学生们进入平台,并且按课前要求进行线上签到或随机抽查的灵活考勤形式,如有学生家里停电、网络不顺畅等突发情况,可在课程中多次抽查或提问,可用多样的方法来进行学生们的线上随堂考核。为活跃课堂气氛建议打开弹幕或评论,学生可以在公共平台进行本课程的线上讨论交流。
三.课后作业与考察。
(一)线上课程结束后,可开放性、多样性的进行本课程测试,如:线上客观题限时测试,观看附加课程视频并整理,进行某一话题话题的小组讨论等。一般课后作业都会进行限时提交,学生们可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作业。
(二)在课后,任课教师要与辅导员教师积极沟通,如发现同学线上教学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度不够等问题,积极找出原因并沟通。网课期间,学生学习上课环境封闭,情绪有起伏,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疏导。
在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好卓越的领导作用,在课堂中翻转教学,更好的适应未来高校教育。
四.重要节点进行考核
(一)线上教学最终也要进行测试或考核,在重要的期中、期末时间,要进行多样化互动性高的线上测评形式,如客观主观题相结合,如课程机动性不强,也可采用大作业与发表的形式。在此期间,为确保期中期末考核的公平性,对于题目的重复率及创新性都要有较高要求。班级人数少、小班授课的课程形式可选用双机位直播期末考,并让同学们签署纸质考试承诺书并在直播考试时统一公示等。期中期末的考试形式多元化,并要制定好考试规则,在充分相信同学们的情况下,进行考场监督及反馈。
五.线上课程结束后的总结与
(一)线上教学学生与教师的效率时差。平台开放的线上教学也可能会导致问题的产生,课程通知等重要内容要确保班级学生完全知晓,班级中如有补考同学要考虑到教学进度的统一与完整。教师较为容易的“想当然”学生已经对知识点了解,但是随堂测试往往能真实性的反馈出课堂中的薄弱部分,在课程阶段性结束的章节可进行问卷调查,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二)线上教学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组成,在线上教学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刺激学生们课程的互动性。依托大数据,随时对课程情况做总结。目前,教学平台考核内容丰富,教师可灵活运用避免一定的考核规律性。课堂后及时导出,如学生提出问题也可随时比较对照。对严格要求,虽然整个学期全部是线上教学,但不能对学生的要求有放松,多方面指标发现学生出勤、参与度不达标准,按照学校要求予以警告等处罚。
(三)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避免线上课堂的“信息茧房”,不同科目的教师可相互听课,学校也应建立起线上评教体系或教学测评,增加线上翻转课堂的师资培训,增加与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交流机会,提升教学素养。
六.未来线上课堂的畅想
(一)多元的知识分享平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目前,学生们可以轻易的在网上获取课程资源,难免与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对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根本上提升整个课程的知识承载量,面对课堂中提问要积极解答,了解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方向。
(二)善用热点事件举例,增强课堂的思政教育。在国際关系复杂、疫情尚未稳定的大背景下,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理性的面对舆论舆情,把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课堂中。
(三)做好线上线下课堂的融合,目前疫情情况仍不稳定,为做好未来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线下教学线上 测评的准备,在新情况新环境下,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基础准备和形式上的创意创新,发挥班级成员的能动性,从实质上增加每节课的教学效率,更完善的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简介:李松岳,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民族:汉族,职称:助理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教育管理